卡薩布蘭卡是一個非洲北部的城市,在摩洛哥國家西部大西洋沿岸上,而且是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和金融中心,相當於上海在中國的地位。
卡薩布蘭卡最初叫達爾貝達,這裡的人普遍都阿拉伯語,"達爾貝達"在阿拉伯語是"白建築"也跟他們的宗教信仰有關。18世紀末,當西班牙人達到了這裡並殖民歐洲人後,把這裡改為"卡薩布蘭卡"(西班牙語)。
當西班牙人初次到達這裡時,不覺讚歎道:"這裡白房子真多"有趣的是,如同城市的名稱一樣,整座城市的建築大多數為白顏色。
一、 卡薩布蘭卡的歷史卡薩布蘭卡早期是由北非的土著在這居住的。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這個地方有很深厚的感情。
15世紀的時候,西班牙雙王資助哥倫布航海,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從此世界開啟了大航海時代。此後歐洲各國爭相資助航海家航海,最終證明了地球的是圓的這一學說。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是最廣為人知的。
16世紀,葡萄牙人來到了這裡,把當地的的土著居民世代所居住的村落夷平,並插上了葡萄牙的國旗,從此開始了當地被歐洲人殖民的歷史;
1770年,摩洛哥的國王打算在安法城舊址的基礎上新建一座宜居的城市,將其命名為達爾貝達,意為"白色的房子"。在歐洲的殖民浪潮下,西班牙人也不甘落後。於18世紀在北非取得了和達爾貝達的貿易特權,西班牙人把此地改為卡薩布蘭卡(白色建築很多,卡薩布蘭卡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白色建築)。
19世紀末期卡薩布蘭卡發展成海上貿易中心,有"大西洋新娘"之稱。1907年卡薩布蘭卡被法國的殖民者所佔領,法國人對這裡進行了很好的基礎建設。卡薩布蘭卡由此成為摩洛哥最好的對外貿易城市之一,當地的經濟迅猛發展,商業和手工業空前繁榮。
這裡也是伊斯蘭穆斯林朝拜的聖地,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慕名而來。這裡有世界第三的哈桑二世清真寺。僅次於阿拉伯地區穆罕默德的老地方麥加和麥地那。這所清真寺是為了紀念已故的國王哈桑二世。
卡三布蘭卡後來引得世界各地的人來旅遊和貿易。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它被法國所管轄。而那個時候的法國因慕尼黑綏靖政策的原因,其實是受制於德國納粹政府的。後來它被盟軍拿下了。1956年,法國的殖民者離開了這個地方。又更名為達爾貝達,重新回到摩洛哥祖國母親的懷抱。
此外,白宮曾上映了一部以卡薩布蘭卡為場景的電影《卡薩布蘭卡》,這部電影后來成為了電影史上愛情電影和反戰電影的明珠,也使卡薩布蘭卡這座城市走向了世界的關注裡。
二、電影《卡薩布蘭卡》據《帝國》雜誌評選,電影《卡薩布蘭卡》是影史經典電影301部的榜單裡,它排愛情片榜首,總榜排在前三十位。在各大評選榜單裡,它在愛情片裡都是第一。深得世界各地網友喜愛。那它又為何能成為這麼偉大的愛情片呢?這部愛情片又為何以北非的城市命名呢?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二戰爆發後,大量的歐洲人為了免於遭受德國納粹的摧殘逃離了自己的國家打算去美國,當時的卡薩布蘭卡就是從歐洲到美國的轉乘點。
雖然這個小城的外面槍聲雷動。但在一個名叫裡克的酒吧裡,各種膚色和各種身份的人依舊燈紅酒綠紙醉金迷。酒吧裡克擁身上有兩張通行證。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願望。
納粹軍官因追蹤捷克(反德國納粹黨)的地下陣線領導人維克多而來到卡薩布蘭卡這座小城,當地警察局長為了能給軍官留下好印象舉報了很多人。
酒吧老闆裡克每日都觀察來到這裡的客人,意外得知維克多的妻子伊爾莎竟是自己當年在法國留學的初戀,兩人愛情刻骨銘心,可是因為當時離開法國時特別倉促人又特別多就在火車站失散了。
伊爾莎透過聊天發現裡克居然有兩張通行證。希望請求裡克幫助自己和丈夫離開卡薩布蘭卡,然而裡克想和伊爾莎一起走把他丈夫留下來。通過了解裡克知道當年伊爾莎為啥沒有到火車站陪自己一起走後,覺得應該要幫他們離開此地。
裡克最終選擇了放自己的初戀和她的丈夫走,儘管心裡充滿了不捨。
在影片的最後,裡克狙擊了偷襲維克多和伊爾莎離開的德國軍官,把他們安全送走了,自己最後消失在了黑霧中。據說羅斯福總統看完後都深受感動。
三、不朽的《卡薩布蘭卡》這部電影不僅成就了當時的演員,還鼓舞了當時和軸心國作戰的盟軍士兵。裡克那種捨棄摯愛來幫助歐洲獲取自由的偉大情操,增加了美軍計程車氣和一定能讓世界回顧和平的希望。
1942年底,盟軍部隊登陸到了卡薩布蘭卡,本來影片打算在1943年上映,為了鼓舞隊伍,製片方建議改動影片的部分情節,以與現實中的情況相貼合,並提前上映。但是被電影製作公司的老闆拒絕了,因為他覺得這樣一改就與影片故事表達的內涵不一致了影響影片的整體性。
多番僵持下,華納兄弟公司的員工終於妥協,製片人開始改動部分情節,重新拍攝。當主演準備去卡薩布蘭卡的時候,主演所屬的公司的老闆還是堅定認為原片效果更好並催促華納公司將原封未動的電影儘快上映。最終電影於1942年11月26日首映。
結語如今的卡薩布蘭卡已經不再受殖民和戰爭的影響,重新改名為達爾貝達。那些白色的房子讓遊客忍不住駐足觀賞。但是這個土地上發生過的事情,尤其是那部《北非諜影》成了不朽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