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37年,淞滬會戰。

新晉的制式武器“中正式”步槍,第一次大規模參與殘酷的戰爭。

在這兒,他遇到了一生之敵:日軍的制式步槍“三八大蓋”。

中正式:老頭,介紹一下你自己。

三八大蓋:(一頭霧水,但迅速明白了中正式的意思,索性倚老賣老吧。)我原名叫三八式步槍,為日軍的制式手動步槍。不錯,我是老了,因為我在1907年就被日軍正式採用為制式武器,對於一隻步槍來說,年滿三十歲的我,可能應該老了,但我依然是日軍部隊最基本的制式武器(包括陸軍和海軍),沒有之一。

自從來到你們中國,由於我的槍機上有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再加上我的機匣上刻有“三八式”字樣,被你們中國人戲稱為“三八大蓋”。

但你們可知,這個防塵蓋的巨大作用和重大意義?

在和沙俄的旅順要塞攻防戰中,對不起,日俄兩國的戰爭,竟然發生在你們中國境內,你們竟然厚著臉皮宣佈中立,雖然我只是一支槍,我也覺得是你們的恥辱。

在這場戰爭中,因為你們國家的東北地區乾燥多塵,日軍的步槍經常卡殼。日本人因此吃了大虧。於是在後來設計我的時候,加裝了防塵蓋。

大蓋的作用非常簡單,既防止了風沙塵埃進入槍管,又保證了槍膛後缺口位置清潔,防止在拉槍栓時把塵土推進槍膛裡。

年輕人,介紹下你吧。

中正式:我是德國標準型毛瑟步槍的中國版本,正式名稱為中正式步騎槍。1935年批次生產後,取代漢陽八八式步槍(漢陽造)成為國軍的制式武器。名字來自於蔣委員長的名字“中正”。我奇怪的是,你跑到我們國家來幹嘛?來捱揍的嗎?

三八大蓋:你看我有腿嗎?什麼叫跑到你們國家來了?會說話不?我是被一群矮子扛著、漂洋過海過來的。你看看那群平均身高不到1.6米的矮子,你以為我這大高個樂意與他們為伍?我身長都已經1.7米了!你比我年輕,我問你,你的容彈量?

中正式:5發。你的容彈量?

三八大蓋:5發。你的口徑?

中正式:7.9毫米。你的口徑?

三八大蓋:6.5毫米。你的射速?

中正式:810米/秒。你的射速?

三八大蓋:765米/秒。你的體重?

中正式:4公斤。你的體重?

三八大蓋:4.1公斤。同為一衣帶水,相遇即是緣分,今日好言相勸,莫作困獸之鬥。

基於一戰前後的戰爭基礎理論,步槍的射程越遠越好、穿透力越強越好、精度越高越好。所以我的優點之一是射程遠。表尺射程2400米,有效射程超過800米。我還有個神奇的近距離格鬥模式,在100-50米的範圍內,只需豎起表尺,把敵人套入方框之內,無需瞄準即可命中。此功能比目前的任何步槍都快。

如果在400-800米範圍內瞄準目標,我的彈道將會是非常平直的,在這個距離殺傷目標後,我的彈頭會產生翻轉斷裂造成巨大殺傷。

因此可見,你不是我的對手!你們的國軍也不是日軍的對手,何苦做無畏的犧牲?

中正式:我的引數是目前世界各國裝備的步槍中最先進的!我的操作簡單、結實耐用、火力強大,具備毛瑟步槍的所有優點。我比你整整先進了一代!

只可惜,在實戰中,我並沒有比你強多少,或者說,並不如你。

痛定思痛,原因不外乎三點:材料、工藝和責任心。

材料上,我們中國的鋼材全靠進口,和德國的蜜月期時,還能從德國進口。自從德國和你們日本結盟成了協約國,不賣給我們鋼材等先進材料了。

工藝上,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古國,陷入了軍閥混戰、國力衰弱、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的時代。可悲的是,我們國家連個大型車床都沒有,技術人才更是少的可憐。造槍造炮甚至靠人工,質量無法得到保證——槍炮畢竟不是北京老布鞋,還是機器造的質量好啊。

責任心,跳槽是中國人的家常便飯,你的主人日本人就不同了——不知跳槽為何物!在一家企業一干就是一輩子。我們好不容易培養幾個技術和管理人才,多給幾個大洋,就被北京、上海、廣州,簡稱“北上廣”的洋行挖去了。。。

我的理論資料和技術引數都比你高,有卵用?

我的射程和精度都不如你,加長刺刀後還是短於你,你是一米七,我是一米六不到。

與你肉搏,我更是一點便宜都佔不到。

BUT!本次淞滬會戰中,裝備了我的國軍精銳之師一定會痛擊你的主人,因為這是中華大地,容不得爾主人等倭寇橫行——即便你們有更好的武器!

要不了幾年——討個吉利數吧——最多八年的時間,我的主人就會將你的主人,趕回你們在太平洋的地震島上去!

為什麼有這個自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仔細看看亞洲或者世界地圖吧:我們是大公雞,你們是小青蟲!

三八大蓋

三八大蓋

三八大蓋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明朝選官採用抽籤方式,被抽到就能當官,為何會如此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