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款名為喀秋莎火箭炮的武器,曾在戰爭中大放異彩。而在戰爭時期,最先體驗過其威力的,則是當時侵略蘇聯,方才剛剛佔領蘇軍重鎮的一支德軍部隊。1941年7月,德軍為穩固蘇聯重鎮奧爾沙的局勢,曾利用從蘇方繳獲的寬軌列車從後方將大量物資緊急調往前線供應站。下午2點30分左右,德軍仍在忙碌,突然,一陣轟隆隆的聲音在他們耳邊響起。他們甚至顧不上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便被密集的炮火連人帶車炸上了天。僥倖逃生的德軍根本不知道,這短短10秒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何會有如此密集的炮火。這事直到德軍與蘇方在莫斯科交戰後,方才探明了當時的炮為何物。此炮正是蘇軍的祕密武器: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是一種多軌道自行火箭炮,它有八條發射滑軌,一次齊射便可發射132毫米的火箭彈16發,最長可射8.5千米,單射時效果一般,連射時,則威力巨大,若是齊射,僅需十秒時間,便可覆蓋大片戰場,從而有效完成壓制及打擊任務。這種武器在二戰中給德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在中國的明朝,卻有一武器與之效仿,被譽為大明喀秋莎!這款武器正是大明著名火器:“一窩蜂”。明朝時,朱允炆因削藩之事,曾激怒了朱棣,也使得朱棣舉兵而反。與明朝正規軍幾無良將,又無強軍不同。朱棣的軍隊大多能征善戰,一支塞北鐵騎便成為了明軍的噩夢。不過,朱棣在戰爭中也有過失利的時候,而他正是敗在了這一一窩蜂之下。一窩蜂,是由明朝的架火戰車輔以神火箭屏而構成。據《武備志》記載,一窩蜂一次足以齊射出32支火箭,這些火箭都被裝載到一個類似筒型的容器中。而每車幾乎都配備幾十筒到上百筒。一旦點火發射,大量的火箭將會覆蓋大片區域,可有效範圍打擊敵人。這在那個火器並不發達的時代中,無疑像死神收割機般,剝奪著敵軍的性命,足令敵人膽寒。

不過遺憾的是,由於時代的限制,該武器雖然極為強大也曾被投入製造,但卻並未製造太多。同時,它亦沒有引起古人足夠的重視,就更別說能進一步研發改進了。否則若有一支擁有如此武器的強軍,歷史怕是早已改變!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新邵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