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晚清潮汕商業鉅子陳雨亭發跡於營口

王繼鵬

1864年,22歲的汕頭商人陳雨亭(1842-1905)乘船遠渡東北營口(時稱沒溝營)經商,任廣東潮汕鄭氏家族在營口開設“仁裕行”會計,24歲成為股東,並先後在汕頭建立“源盛行”“仁盛行” “仁源行”“裕仁盛行”;在營口建立“裕盛源行”“裕盛長行”“裕盛增行”“裕盛福油坊”“裕盛東裝船業”“裕盛當鋪”“裕盛元”等聯號;在上海建立“源盛行”分號、“仁盛行”;在煙臺創設“裕盛和行”。經營行業包括大屋子、裝船行、小碼頭、糧行、銀爐、當鋪,貨物涉及大豆、豆油、豆餅、糧食、棉布、棉紗、竹器、酒類、土糖、陶瓷、刺繡、茶葉、柑桔等,因開設的商號大都有一個“裕”字,沿海商界俗稱“裕”字號。陳雨亭創立營口商人組織規例,又提倡營口及山東大豆豆餅由輪船南運,供福州、廈門、汕頭、廣州之需,並於營口西大街創立潮州會館,營口東頭地方贈地創立粵東義莊。

陳雨亭經過在汕頭、營口、上海數十年的艱苦奮鬥和精心經營,締造了北到俄羅斯的西伯利亞遠東地區,涵蓋中國沿海地區,南到東南亞龐大的商業帝國,儼然成為晚清潮汕地區首屈一指的商賈鉅富,享有“潮州第一富戶”之譽。陳雨亭成為晚清時期開拓中國沿海市場,經營南北港商業,發展國際貿易的傑出代表人物,極大促進了汕頭和營口兩地的經濟往來。據陳氏後人回憶,當年在營口人皆稱他為“潮州老人”,均以一睹其真面目為快。後來,陳雨亭終於滿足了營口百姓的要求,乘船經營口河邊與萬千營口民眾見面。陳雨亭一生事業成功的祕訣,在於一個“信”字。有一次,他在營口經營的一座大棧房失火,他不僅立即籌資賠償貨款,連職工的空箱頭、用物也給予悉數賠償。大得人心,信用大著。茅盾創作的長篇小說《子夜》中開絲廠的吳蓀甫家族的原型之一即陳雨亭家族。

出身寒門 胸懷鴻志

據地方史料記載,陳雨亭原名陳承甲,又名澤潤,“雨亭”是他的別號。1842年,陳雨亭出生於海陽縣北廂都鳳山村(今潮州市湘橋區鳳山村)。陳雨亭的父親為人忠厚有學問,為鄰里稱許。而他自幼聰慧,子承父學,從小懷有遠大的抱負。12歲隨父母遷居澄海縣蛇江都蓬州村(今汕頭市金平區蛇浦鎮蓬州村),因家中貧困無法入學讀書,便向鄉鄰借書自修,勤學不輟,除閱讀經史之外,還自學英語。

陳雨亭在少年時候,家裡生計艱難,靠挑筐穿街走巷賣零星雜物,掙錢以幫家庭。生活的艱辛使他在逆境中鍛煉出來不俗的聰明才幹。

1858年,陳雨亭16歲的時候,到汕頭埠源盛米店當學徒。並趁空隙偷學英文,經過四年的艱苦勞作和學習,他初知商業知識,便籌思向外發展,立志將來成大器。21歲時,在友人的幫助下,陳雨亭奔赴南洋一家潮州人開設的商行當會計,由於他為人厚道,辦事勤敏,頗受東家青睞。東家曾經想以親女許配給陳雨亭為妻,但陳雨亭因已先在蓬州大井鄉下訂婚而婉謝之。為此,倍受東家賞識。那時,常有英國商人甲板船(鐵板製造的風動船)運載貨物到南洋各地販售,陳雨亭因能用英語和英商洽談貿易,因此更受東家器重。

誠信經營 成業營口

1864年,陳雨亭22歲時,所得報酬略有積蓄,商業知識也得到提高,便回到汕頭埠,與蓬州大井鄉的林氏成婚。不久,陳雨亭又與其兄陳承名、其弟陳雁初合資在汕頭埠開創“源盛”米店,由其兄負責主管。其後,陳雨亭復應廣東潮汕鹽商鄭氏之聘,至營口任“仁裕行”會計。繼續積蓄銀錢和了解商情,以謀自己獨立開設商號。時來運轉,積蓄漸豐。

至1865年,陳雨亭已擁有營口“仁裕行”40%的股權。此時,他以敏銳的眼光,看到中國沿海不少城市開埠以後,商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從事南北港商業貿易(亦稱南北港運銷業)大有前途。因他略懂英文,被聘為營口海關道署幫辦,身份亦官亦商。

同時,他抓住商機將營口的“裕仁行”改組為潮汕地區廣為流行的“傭行”,代客辦貨。當時潮商從營口購買豆餅、豆油、藥材者甚多,大多住在營口當地人開設的店子裡,因語言習慣不同,生活多有不便。而他的代客辦貨,同時兼提供食住便利,常常住客滿門,客如雲來,營業額蒸蒸日上。

他同時把汕頭埠和兄弟合辦的“源盛”米店擴張為進出口商行,轉運南北貨物發售。經商業績日見向榮。為適應經商發展的迫切需要,陳雨亭進而加速建立南北之間商貿的聯絡組織,在上海設定“源盛行”分號,在營口則增創“裕盛源行”。鄭氏股分佔十份之四,陳家股份得十份之六。其經營範圍仍與“仁裕行”相同,從此經營起南北港商業貿易。

陳雨亭在營口、上海的“裕盛源”商行,購進糧食、豆餅、麵粉、棉紗、棉布、豆類、酒類等貨物,租輪船運至汕頭,銷往潮汕、興梅、閩西南、贛南各地;在汕頭的“源盛”進出口商行,則購進土糖、陶瓷、刺繡、茶葉、柑桔、竹器等貨物,租輪船運銷上海、營口等地,獲利甚為豐厚。

1878—1901年,是陳雨亭南北港商業貿易發展的黃金時期。期間,他致力建立其在中國沿海口岸的南北港商貿網路。1878年,他在營口復創設“裕盛長行”及“裕盛增行”,皆為銀號,專鑄銀元寶流通市面。由於該二銀號製作之元寶,成色純足,人皆爭用。北至俄羅斯,西至蒙古,東至北韓半島,南至山東、河北諸省,“裕”字頭的元寶,皆通用,並獲得當地政府認可,運載元寶之船隻皆掛豎“龍旗”,並有兵丁護衛。

1878年,陳雨亭在營口等地的商業經營已安置就緒,乃返故里。每隔三年再北上一次,以結算營口諸商號之盈虧並制訂經營方略。陳雨亭乃是一個崇尚勤奮精神的實幹家,決不因日益富裕而思安逸,仍在國內繼續謀求發展,繼續增設商行和精心經營其在沿海各口岸的南北港商業貿易,不斷擴大經營規模。由於他經營有方,舉凡商貿行情的調查了解和把握,員工的調遣,貨物的購進和租輪船運輸,資金的調撥和匯兌,以及貨物的銷售等,皆運作自如,有條不紊,因而獲得豐厚的經濟收益。他也因此成為晚清時期開拓中國沿海市場,潮汕地區經營南北港商業貿易的傑出人物。

據《陳雨亭傳》(汕頭潮州修志館人物略傳)記述:“雨亭歷任營口海關道署幫辦,遂創營口商人組織規例。……又倡營口及山東大豆豆餅由輪船南運,供福州、廈門、汕頭、廣州之需……此時於滬市創潮州會館,於營口西大街立潮州會館,營口東頭地方贈地立粵東義莊……中日甲午戰爭之後,倡婦女解放纏足,以振民風。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以病卒。”潮汕民間發起並精心籌建開設潮商名賢祠,首批收錄十七位自明朝至現代的救國愛國、重義行善、熱心公益的潮商名賢入祠,陳雨亭是十七位潮商之一。

禍不單行 敗在營口

在1899年,陳雨亭決定再一次北上營口,將各商號的業務全部結束。陳雨亭深知營口距離汕頭路遙道遠,後嗣不易克紹箕裘也。但及至營口,是期結算贏利竟打破歷來之記錄。受委託之各商號經理,仍慫恿陳雨亭繼續在營口營業。陳雨亭念及諸職員數十年來之勞績,終打消結業之念頭。不料到庚子年(1900年),“仁裕行”棧房突發火災,各客戶所寄存貨物全被焚燬,由於未投保火險,陳雨亭決定全部賠償由“仁裕行”承擔。寄棧客戶損失,因得到完滿賠償,“仁裕行”信用沒有受到影響,但營口“仁裕行”卻因資金週轉艱澀而決定收縮業務。陳雨亭也因勞累過甚而病倒。歷三個月始愈。此後,陳雨亭數十年在營口所經營之商號均一撅不振,隨之健康狀態也日差。

《營口市志》(第四卷)記述:金融裕字號倒閉事件,在東盛和倒閉之後,裕盛長、裕盛元、裕盛增三銀爐也先後倒閉。裕字號總號為仁裕號,經營銀爐、裝船、油坊等,在營口有聯號10家,是埠內分號多、資本雄厚、信譽亦佳的商號。自日俄戰爭後,由於經營連年失利,加上三年遭三次火災,最後一次損失價值80萬兩現銀的存貨。由此該號生意日益萎縮,聯號陸續歸併,最後全部倒閉。

1902年陳雨亭61歲時,開始對家族內各項事務進行妥善安排。其一,將其所擁有的各家商號予以分拆,以利各展其長,並減輕負擔。其二,將營口各行號股份劃分為八份,所得利益由八個兒子(八個房頭,即家庭)均分。其三,在汕頭埠的“裕盛仁行”,在煙臺的“裕盛和行”等停業。其四,在汕頭及在上海之“源盛行”“裕盛仁行”等則撥與之弟侄經營。“仁源行”撥與肖家甥男經營。其五,將“仁盛行”改為銀莊,由八個兒子合資經營。其六,將不動產的一小部分,分與八個兒子;而將大部分留為公業,其名稱有“永聚”“蓬蔭”“汕蔭”“祖蔭”;再加撥一部分產業,專為“善舉”之用,並厚贈“天濟公”戶。這一年,八個兒子均開始自立門戶,陳雨亭則由房眾逐日輪流供奉三餐,照顧起居生活。告別了數十年來的艱苦奮鬥與經商生涯,開始了悠閒自在的晚年生活。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翌年,仁裕行曾從上海購辦銀角幣及毛毯等常用貨物,由西平、北平兩貨輪運往營口。至旅順口附近海面,被日本兵艦攔截。日艦軍官強稱兩貨輪之貨有接擠俄國之嫌,遂將兩貨輪強行押至日本佐世保軍港(日本九州島西部),並由日本軍事法庭判將貨物沒收。1905年,營口仁裕號、裕盛長和裕盛源等聯號為在“卯期”兌現過爐銀,租用英籍船自上海發往營口銀元30萬,在威海洋麵被日本軍艦劫往日本,扣留銀元,放回船隻。由此導致營口銀荒。仁裕號倒閉,其聯號有裕盛福油坊、裕盛東裝船業、裕盛當鋪及裕盛長、裕盛元、裕盛增三家銀爐相繼倒閉。這些原因成為陳雨亭商業帝國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1905年開始,陳雨亭在營口等地的各個商號先後停業,其後貨輪被扣,風燭殘年的他從此一病不起,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辭世,享年63歲。

郵箱:[email protected]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遼南遊擊戰中死裡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