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宋之問這幾年來一直是網上網友們熱衷於調侃的一位古人,原因倒也是很簡單:宋之問的才華極高,但是人品卻很差。
可以說宋之問是有才無德的典範,他為了當官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出賣舊友全家只為自己的榮華富貴,雖然宋之問有才無德,蠅營狗苟也只為升官,但是網路傳言“宋之問想成為武則天的面首而寫詩自薦,結果被武則天嫌棄宋之問口臭,宋之問抱恨終身。”的這一說法還是值得再次探討一番。
一、起源
宋之問想成為武則天的面首一說,最早見於唐代文人孟棨[qǐ]所著《本事詩》,這本故事集鍾鍾記載了大量的唐代詩人軼事,著名的“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就是因為《本事詩》才得以流傳。
在這本書裡面就第一次記載了宋之問口臭的故事。
宋考功,天后朝求為北門學士,不許,作《明河篇》以見其意。末雲:“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則天見其詩,謂崔融曰:“吾非不知之問有才調,但以其有口過。”蓋以之問患齒疾,口常臭故也。之問終身慚憤。——《本事詩》
在這本書之後,宋之問口臭、求作武則天面首的故事就逐漸多了起來。
《太平廣記》裡更是加強了宋之問的這一醜聞,但是所有故事的源頭都是來自於《本事詩》中的這段記載。
二、疑點
但是細讀宋之問求作面首的這一故事,就會發現幾個疑點:
1、北門學士是面首嗎?在這個故事裡宋之問並沒有求著當面首,而是求著當“北門學士”;這個“北門學士”聽上去好像不怎麼高大上,貌似只是一個小小的官職。
但是稍微查詢一下資料就知道這可不是一般的官職,而是唐朝為了分化宰相的權力而設定的官職,可以說這個職位的下一步就是宰相,這可是正兒八經的文人走仕途的線路。
上元中,劉禕之……等又密令參決,以分宰相之權,時人謂之“北門學士”——《舊唐書》卷八十七劉禕之列傳
此時的宋之問明顯有更正統的升遷之路,沒必要走面首路線。
2、口過是口臭嗎?孟棨[qǐ]認為武則天看到了宋之問寫的詩,也覺得寫得好,但是武則天之所以不用宋之問,是因為宋之問牙齒不好,導致有口臭,所以不用。
但是武則天說的這個“口過”也可以解釋成為宋之問寫詩的時候,經常性的把張易之兄弟服侍武則天的醜聞寫進詩詞中。
根據唐代張垍[jì]寫的野史《控鶴監秘記》記載,武則天對於宋之問的態度就是宋之問文采很好,但是不該寫我和二張的事情。
宋之問以詩才受知於後,諂事昌宗,求為北門學士,昌宗為之說項,武后不許,之問乃作《明河篇》贈昌宗,其末雲:“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還將織女支磯石,更訪成都賣卜人。”武后見其詩,笑謂昌宗曰:“朕非不知其才,但以其有口過耳。”以之問曾將後嬖二張事,託諸吟詠,以媚二張,為後所見,故云。之問遂終身銜雞舌之恨。——《控鶴監秘記》
所以說宋之問成也詩文,敗也詩文,他寫的詩詞雖然貌似在誇武則天,但是客觀上起到了抹黑武則天的效果,這才是宋之問真正的“口過”。
圖注:雞舌香即母丁香
而宋之問飲恨終身“銜雞舌之恨”,有人認為是宋之問為了治療口臭,一直在口中含著雞舌香,也就是香料。
但是“雞舌香”在古代還有一個含義——向皇帝奏對的特權!
根據漢代的官員手冊《漢官儀》記載:“尚書郎含雞舌香伏奏事,黃門郎對揖跪受,故稱尚書郎懷香握蘭,趨走丹墀。”
尚書郎跟皇帝奏對的時候要提前含著雞舌香,所以尚書郎還有個稱呼叫“懷香握蘭”,從這一點上看,宋之問的“終身銜雞舌之恨”其實並不是含著雞舌香治療口臭,而是悔恨自己失去了同皇帝奏對的機會。
3、武則天會選擇宋之問當面首嗎?武則天公元690年自稱皇帝之時已經是67歲了,年少貌美的張宗昌、張易之兄弟被寵信是在公元697年。
而以張氏兄弟進宮這一年開始算起,此時的宋之問也已經41歲了。要知道在唐代41歲已經是高齡了,唐太宗李世民41歲的時候已經當了爺爺了。
試問已經74歲的武則天選擇面首都會選擇年輕的張氏兄弟,還是會選擇已經41歲的宋之問呢?
4、宋之問寫給武則天的情書說啥了?另一個宋之問打算給武則天當面首的說法就是宋之問寫的《明河篇》中直接寫了這麼兩句:“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
於是大家望文生義,認為是宋之問是向武則天表白,想要“問津”,想要“可親”……
但是隻要在語文課上好好聽講了的同學,都會記得一首《近試上張水部》的唐詩,詩人朱慶餘在科舉考試後光明正大的寫詩問考官張籍,自己能考上嗎?
但是朱慶餘卻在詩詞中把自己比作新娘子,把考官張籍比作新郎官,還問“畫眉深淺入時無?”難道我們要把這首詩理解為朱慶餘向張籍表白嗎?
近試上張水部朱慶餘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而宋之問寫給武則天的《明河篇》也是用了擬人的手法,想象在銀河之下下,有一位婦女在思念遠征的丈夫,表達了宋之問如果自己過不了天河,到不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還不如迴歸鬧市效仿古人隱居。
很明顯,宋之問就是接著銀河隔斷牛郎織女的故事,來表達自己的文采,順便以退為進向武則天求取官職。
八月涼風天氣晶,萬里無雲河漢明。昏見南樓清且淺,曉落西山縱復橫。洛陽城闕天中起,長河夜夜千門裡。複道連甍共蔽虧,畫堂瓊戶特相宜。雲母帳前初氾濫,水晶簾外轉逶迤。倬彼昭回如練白,復出東城接南陌。南陌徵人去不歸,誰家今夜搗寒衣?鴛鴦機上疏螢度,烏鵲橋邊一雁飛。雁飛螢度愁難歇,坐見明河漸微沒。已能舒捲任浮雲,不惜光輝讓流月。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明河篇 宋之問
三、為何要黑宋之問?
透過上面幾個疑點,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宋之問的確是想跟武則天求個更大的官職,但是並不是求當一個面首。
但是為什麼歷史上有那麼多人要黑宋之問呢?
主要還是他人品太差,不但為了榮華富貴出賣朋友,甚至在幾個政治勢力之間也是來回橫跳,得罪了太多的人,最後也被貶官賜死。
他最出名的出賣朋友事件就是“王同皎事件”。
武則天死後,二張也被誅殺,宋之問和弟弟宋之遜被貶邊疆。但是之後朝堂又發生動盪,宋之問和弟弟就乘亂返回,悄悄藏匿在朋友張種之家中。
張種之的另一個朋友王同皎非常看不上武三思等人,於是在張種之家裡面密謀打算聯合幾位朋友一起發起政變誅殺武三思。
圖注:影視劇中的武三思
但是此事被宋之問兄弟知道了,隨後宋之遜之子宋曇及其外甥、校書郎李悛緊急向武三思告發, 同時傾表衷心, 乞求法外開恩, 免追宋之問兄弟從貶所潛逃回洛的罪行。
隨後武三思誅殺了圖謀的王同皎等五王,以及張種之全家,而宋之問和宋之遜則獲得了告密的獎勵——高官厚祿!
宋之問當了鴻臚主簿, 宋之遜升為光祿丞, 李悛做了太僕卿……
告密這事雖然我們已經無法考證到底是誰幹的,但是無論舊唐書還是新唐書都說是宋之問是主謀。
宋之問為了求官可以說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特別是對張宗昌、張易之兄弟,不但給他們代筆寫各種豔詞,甚至新唐書中直接說宋之問給二張拿尿壺,被天下人恥笑。
之問尤諂事二張,為持溺器,人笑之。——控鶴監秘記
易之所賦諸篇,盡之問、朝隱所為,至為易之奉溺器。——新唐書
而且宋之問在太平公主、安樂公主之間也是來回橫跳,誰勢力更大就投靠誰。結果在宋之問準備升中書舍人的時候,太平公主直接舉報,導致宋之問不但官職止步,還被遠竄邊疆,最後賜死。
可以說從這個角度而言,宋之問雖然沒有當面首,但是人品差是公然的,他一千多年來一直被黑也是自找的。
好了,本篇內容就到這裡,下期我們考證一下宋之問到底有沒有為了詩句殺害劉希夷。
圖/網路
參考資料/
《本事詩》
《舊唐書-宋之問傳》
《新唐書-宋之問傳》
《控鶴監秘記》
宋之問與《代悲白頭翁》的著作權案
宋之問與劉希夷命案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