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279年3月19日,在崖山的一塊巨石之上,一個43歲的男人揹著一個8歲孩童在崖山(今廣東省江門市)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和孩子的生命。

這個男人就是大宋朝的左丞相陸秀夫,而他背上的孩童,正是大宋朝最後的少帝趙咼,他們之所以要跳崖,是因為已經被元朝軍隊團團包圍。

這一躍,佔據中國歷史319年的大宋王朝徹底滅亡了。崖山也成為中國歷史上象徵性的標誌:“崖山之後,無中國”。

據說第二天的海面上,浮屍十萬有餘,跟隨大宋朝廷流亡的臣民寧死不降,紛紛跳海殉難。

那麼,小皇帝和陸秀夫為何會到這一地步?一切還要從三年前說起。

1276年,元軍大將伯顏攻陷臨安,宋朝求和不成,於是宋朝皇室帶著滿朝文武開始了長達3年的流亡,只留下文天祥帶人抵抗。經過3年的輾轉流亡,宋廷一千人逃到了崖門。

1279年正月,元軍將領張弘範率軍攻至崖門,

將宋朝官兵圍困在崖山。宋軍主帥張世傑此時三面駐軍,佈置戰船,也做好了決一死戰的準備。結果,炮聲響起,雙方交戰僅20多天,宋軍的防線即被元軍擊潰。左丞相陸秀夫見突圍無望,於是揹著8歲的趙咼投海,隨行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主帥張世傑希望奉楊太后之命,再找宋朝趙氏後人為主,但楊太后在聽聞趙咼的死訊後,也跟著跳海自殺了。

事後,元軍的主帥張弘範登上崖山,這位漢族將領也站在了那塊陸秀夫投海的巨石上,刻下了“鎮國大將軍張弘範滅宋於此”十二個大字。

南宋的滅亡,為什麼這麼慘?既有十萬之眾,為何落得如此下場?原因自是多方面的。

第一,宋朝統治者早已喪失抵抗之心。

自南宋政權建立之始,開創者趙構就是一個有名的逃跑皇帝”,在對待與北方政權的問題上,一直以求和為主,甚至不惜製造岳飛之死這樣的千古冤案。

到了蒙古滅金後,對南宋的攻勢更加兇猛,而習慣於偏安的南宋統治者在對元作戰上還是一味委曲求和。這不僅無法調動全國上下的抵抗之心,而且使得很多北部地區的漢人也紛紛加入元軍。所以,統治者的偏安態度,是南宋時期對北方作戰節節失利的根本原因。

第二,是大勢已去。

臨安陷落之後,南宋朝廷開始流亡,當時有三個丞相,即文天祥、陳宜中和陸秀夫。而至崖山海戰之前,就只剩下陸秀夫一人了。

文天祥自流亡之初,就一直作為抗元的主要勢力在廣東和江西二省指揮作戰,但因為得不到流亡政府的支援,此時已被張弘範的部下活捉。而陳宜中,一直主張去占城(今越南)借兵抗元,結果沒有人響應,自己去了。在外的兩個丞相,一個被抓,一個逃跑,留下在崖山的人難免士氣低落,很難再積極抵抗。

第三,宋軍主帥張世傑的戰略失誤。

首先,是他主動放棄海灣出口。當時有人建議張世傑先佔領崖山之下的海灣出口,這樣即使戰鬥失利,大部隊也可以向西撤退。

結果張世傑擔心會有士兵從出口逃跑,於是主動放棄,他還下令燒燬陸上的一切生活建築,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準備。

然而,在戰鬥打響後,他又犯下了另外一個失誤,那就是擺出破釜沉舟的架勢,卻又採取一味防守的戰術。結果被元軍圍住,斷了飲用水,又斷了燒飯的柴火,最後被元軍擊敗。

最後,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失誤,就是張世傑沒能合理地對前來勤王的船隻進行合理部署,這導致宋軍方面的船隻雖然數量多,但卻沒能進行有效進攻。最後宋軍大敗,宋朝滅亡。

政權即便是亡了,但皇帝還在,皇帝死了,也可以另立一個皇帝,陸秀夫為何一定要抱著8歲的小皇帝投海呢?

從陸秀夫的角度看,原因應該有二:

其一,陸秀夫作為封建士大夫階層,在這王朝末日時刻,他自當誓死維護大宋王朝最後的尊嚴。他深知活下去的趙咼會是什麼下場,遠些的例子有北宋徽欽二帝,近的有宋恭帝。所以他絕不容許大宋帝王再遭此奇恥大辱。

其二,陸秀夫深受宋代儒家思想影響,相比生死,他更看重自己的名節與大義,他要像文天祥一樣,決不投降。

然而,若從少帝趙咼的角度來評價,陸秀夫這一躍,卻又不得不讓人悲哀。一個8歲的孩童有什麼罪過,他只是無法選擇生在了帝王之家,還沒來得及感知世界,便被別人決定了生死。比如晉愍帝、明朝崇禎帝等等都是如此。而無論是作為末代皇帝的他們,還是像文天祥、陸秀夫這樣的臣子,都已然無法改變王朝的衰亡,因為當時王朝政局破窗效應已經形成,不抵抗的政治風氣是不可能因一兩個正直之臣就發生扭轉,最後這些生於末代的君主,也只能落得悲情的結局。

2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帝國二世而亡,為何漢承秦制卻延續了幾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