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秦帝國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得來的天下,卻僅僅存在了十四年,就在二世皇帝手中丟了。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而劉邦一介草民只通過短短几年時間,建立了大漢朝,繼承了秦朝的制度,卻延續了幾百年。

(西漢:公元前202年 —公元9年,東漢:公元25年—公元 220年)

秦亡以後,漢承秦制,沿用了中央集權制,同樣的配方,卻產生了不同的療效,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

1

從春秋爭霸,到戰國混戰共歷時四、五百年的時間,秦國與六國故地的關係,上到君王,下到百姓,充滿了無限仇恨,秦國的統一程序其實是征服和奴役的過程。

周朝推行的分封制度延續了近千年,戰國時代的列國都是有深厚根基,經營數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國,勢力錯綜複雜,影響力不是一時半會能消除的,這需要一個過程。

秦國雖然以武力滅亡了六國,但六國故地的民眾,無論是心理上還是情感上,都不會輕易接受這個事實。其實對於老百姓來說,誰能給好日子過就唸誰的好,原來還能湊合著過,現在過不下去了,當然會懷念以前。

而秦國沒有出臺措施籠絡民心,各國的百姓都思念自己的故國,對秦國是排斥的,認為秦屬於侵略方是非正義的,各國民眾認為自己是亡國奴,民心異動安能不反。

秦朝在實行中央集權,推行郡縣制的過程中一開始就非常徹底,用暴力手段強力打壓,根本就不把六國百姓當人看。而漢朝則溫柔了許多,漢朝的郡縣制是逐步實現的,甚至在最後定型的時候,也不如秦朝的徹底。

2

秦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這個國家的體制在各方面都是面向戰爭的。透過斬首的數量來晉升的體制,在和平時期顯然就不好用了,放在戰爭時期尚可,放在和平時期,久了自然就會引起民亂。

秦國統一天下後,秦國面臨的問題,是政策轉型,即從一個以戰爭為中心的國家,轉型成為一個以統治為中心的國家。但無奈地是秦沒有做,而是將其軍國主義的文化、制度推向六國,引起了六國遺民的強烈不滿。

原來征伐六國,能不斷獲得土地、財富、人口,可以用來充實國庫,也可以用來獎勵戰士,還可以用來賞罰激勵。

而在統一了天下之後,在有效治理沒有形成的情況下,秦又大搞基礎設施建設,修長城、徵南越這種事,可就沒有什麼收益了。雖說這些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可這種規模的工程,都是以巨大的消耗為代價的。

法律不改革,制度僵化,貪腐橫行,在這種情況下,具備絕對權威的始皇帝一死,必然天下大亂。

秦亡漢興,大漢王朝全面反思了秦的各種政策失誤,開始進行政策轉型:將大量的勞動力從軍隊中釋放出來,充實到農業生產中;在國家治理方式上,採用清靜無為的黃老之術。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這不是偶然或者意外,而是當時整體反思的結果,並專門記錄進了史料當中。

3

郡縣制第一次實現了中央集權的政府體制。但是這是中國最早的中央集權,也是最不成熟的,最不成熟的地方就在於權力的分享。各地都有豪強,當他們分享不到權力而又有一定實力的時候,就會考慮推翻現政權來謀取天下,或至少割據統治。秦朝時,楚國舊貴族分享不到權力,最後自然要起兵叛亂。

中國古代的制度演進,其中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加強全國豪強分享權力的途徑。從皇帝任意指派,到察舉制,到九品中正制,到科舉。實際上就是把權力分享範圍不斷擴大,不斷制度化。秦的時候,如果有科舉制度,楚國舊貴族未必會起兵反叛——透過科舉來分享權力無疑比戰爭更可控、成本更低。

漢朝時,為了與地方豪強妥協,產生出來了察舉制。察舉制,說白了,就是給予了各地豪強派遣代理人進入中央分享權力的機會。由於有了這樣的機會,就能減少地方豪強的分離主義傾向,能夠分享權力的豪強自然會主動穩定局勢,這對政治穩定是非常關鍵的。

4

秦朝統治者是想把全國鍛造成一部高效執行的機器,君主是這部機器唯一的大腦,其餘各部分服從命令,做好螺絲釘,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老百姓議論朝政,無論是讚揚或批評,都被嚴格禁止。

因此,除了史書、律書、農書等技術類書籍,其他書籍都是沒必要存在的。政府要求百姓以吏為師,學習技術。總而言之,越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就越符合秦朝良好國民的形象。

秦朝對百姓思想的禁錮在漢初被沿襲了下來。只是漢朝統治者沒有秦朝那麼心狠手辣,所以老百姓的日子要好過得多。

秦始皇剛死,帝國上層就開始了大規模的自相殘殺。僅僅三年時間,蒙氏一系被屠殺,皇族被屠殺,李斯一系被屠殺,始皇帝時的元老重臣全都消失了,最後趙高一系也被屠殺。當子嬰經過重重殺戮取得最終勝利的時候,六國故地早已脫離了秦國的控制,反秦大軍也早已深入秦國腹地。所以,子嬰只做了46天秦國皇帝,就率眾投降,秦國滅亡。

5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秦全國劃分為三十六個郡。大部分的秦軍勁旅搖身一變,化整成零,成為了地方部隊。

郡縣駐軍的辦法,雖然有各地維穩的好處,但也有不可避免的壞處。由於郡縣較多,軍隊要做到處處佈防,因此單位地域軍隊數量變少,在面對數量較為集中的起義軍時,不能形成合力聚而殲之,反而被起義軍分而攻之,步步蟬食。

秦始皇統一後,把逃亡的流民、商人徵發為兵,對南越地區進行攻伐,並設定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後來又把五十萬囚犯流放到南越戍守邊境。

所以,秦軍在南越的數量最少有五十萬。但南越這五十萬的軍隊並算不上秦軍主力,當然在整個秦軍與起義軍對抗過程中南越駐軍始終未參與戰鬥。

有個叫盧生的人,搜尋到一本《錄圖書》,說最終導致秦朝滅亡的是胡。所以,秦始皇將北邊的匈奴作為秦朝頭號敵人,派出大將軍蒙恬統率三十萬大軍,向北修築長城並對匈奴進行征伐。

蒙恬所率領的這三十萬軍隊,是秦軍絕對的主力,軍中王牌。後來,蒙恬受到秦二世和趙高的殘害,軍隊由副將王離統帥。

在後來各地起義軍揭竿而起時,秦將章邯組織幾十萬勞役的刑徒抵抗各地義軍。最後,章邯率領刑徒軍,和奉秦二世命令趕來援助的王離長城軍一起,將趙地義軍兵圍鉅鹿。各地義軍前來救援趙地,大敗秦軍,王離戰死,長城軍覆滅。

王離長城軍的覆滅,對秦帝國是最沉重的打擊,這意味著秦再不可能阻擋義軍步伐。

簡而言之,六國百姓經過幾百年戰爭,所留下的創傷還沒有得到有效醫治時,秦帝國的橫徵暴斂無異於在傷口撒鹽,並且在國家機器日益腐化的情況下,中央集權在當時情況下推進得太急太猛烈,導致民眾的反彈,從而反噬了整個帝國。

漢承秦制,漢朝繼承了秦朝的政治架構,包括中央集權的官僚體制、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郡縣制)等等,但是這種繼承只是精神層面的繼承,在具體操作層面,是有很大改良,並且分階段的。

透過以上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秦帝國二世而亡,而漢承秦制卻延續了幾百年的原因所在。

1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誰見過皇帝帶頭賣官的?他不但連宰相之職都賣,還能公開討價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