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一提起唐代的女子,第一印象大概就是胖了吧。這給胖胖的你提供了一個心理安慰:假如我穿越到唐朝,絕對是傾國傾城的大美人兒!

想多了您吶,唐朝並沒有以胖為美。

通常來說,每個朝代的前期、鼎盛和晚期的審美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唐朝可以分成:初唐、盛唐、中晚唐。

唐代舞蹈陶俑

初唐以纖瘦為美。在很多古籍文獻和出土文物及壁畫中有相關證據,比如:法宣《和趙王觀妓》詩亦云“宮裡束細腰”;劉希夷《春女行》“纖腰弄明月”;杜易簡《湘川新曲二首》“纖腰向舸底”;吳少微《怨歌行》“小腰麗女奪人奇”。

《步輦圖》(區域性)中的侍女形象

閻立本的《步輦圖》中,給唐太宗李世民抬步輦的美人們沒有胖的吧。

直到武則天時期,審美從纖瘦逐漸轉變為豐腴。

隨著李氏統治集團倡導胡風,女性逐漸走出閨閣,參與騎馬、射箭等社會活動,她們的身材大都是一種健康的豐腴之美,絕對不是肥胖。

《虢國夫人遊春圖》(區域性)

《新唐書·外戚傳》中記載:“(太平)公主豐碩,方額廣頤,多權略,則天以為類己。”由此可見,武則天應該額頭較寬,下巴豐滿,但這並不是胖!胖了還怎麼騎馬射箭?

盛唐的美人代表是楊玉環。她非常擅長舞蹈,代表作是霓裳羽衣曲,根據邏輯推理,她絕對不肥胖,因為肥胖的人不會擅長舞蹈的,肥宅只會坐著或躺著。新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她得寵的主要原因是“善歌舞,邃曉音律,且智算警穎,迎意輒悟”。

楊玉環假想圖

關於楊貴妃的外貌描述,《開元天寶遺事·楊太真外傳》:“微有肌也”;《舊唐書》:“姿質豐豔”;《新唐書》:“姿質天挺”。

宋代董逌談及周昉的《按箏圖》時說:“此故唐世所尚,嘗見諸說,太真妃豐肌秀骨。今見於畫,亦肌勝於骨。昔韓公言曲眉豐頰,便知唐人所尚,以豐肌為美。昉於此時知所好而圖之矣。”

《簪花仕女圖》(區域性)

楊貴妃的胖不是肥胖,而是一種區域性豐滿,整體勻稱的美。杜甫在《麗人行》中寫道:“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可見胖瘦適中才是真正的唐代美人。

另外,唐玄宗給兒子選妃的審美標準是:“詔力士下京兆尹,亟選人間女子頎長潔白者五人,將以賜太子。”這裡劃重點——美人的標準是頎長潔白,顯然不是胖。

安史之亂後,唐朝迅速從鼎盛時期衰落下來,中晚唐時期的女性審美,由豐腴飽滿逐漸轉變為纖瘦(並不是突然迅速轉變的)。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北方流民南下後,接受了南方一直保留的纖細的審美。二是曾經胡風盛行導致的女性健壯之美,隨著民族矛盾,由包容轉向了漢族傳統保守。劉禹錫《觀柘枝舞二首》“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徐凝《宮中曲二首》“身輕入寵盡恩私,腰細偏能舞柘枝”;方幹《贈美人》“剝蔥十指轉籌疾,舞柳細腰隨拍輕。”

唐代女性陶俑分類

看到這兒,你可能會問:

1.為啥唐朝的畫中女子那麼胖?

答:防貴遊子弟,多見美而貴者,故以豐厚為體,而又關中纖弱者為少,而其意穠態遠,宜覽者得之也(《宣和畫譜》卷六)。貴族統治集團愛好豐滿,關中地區纖弱的女性少,所以畫師投其所好畫的胖點。

2.為啥女性陶俑看起來大腹便便?

答:一方面是藝術誇張,一方面是衣服原因。唐代流行的裙裝本身就缺少曲線,它沒有束腰,顯得胸、腰、臀部連成一大塊。而且唐代女性陶俑的人物造型比例也沒有特別臃腫,它們至少腳腕看起來並不胖。

《百家講壇》

最後總結一下,唐初和中晚唐的主要審美是纖瘦,盛唐的審美主流是胖瘦適中,並沒有以肥胖為美。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孤軍鎮守西域42年,大唐都護府的悲壯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