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位的時間長達六十一年,在這六十一年之中歐洲經歷了從愚昧到求知的過程,當然這段時間中國和歐洲並沒有斷了聯絡。康熙曾經接納歐洲使者,並開始學習一些歐洲帶過來的學識已經不是新鮮事。
作為一個智力超群的帝王,康熙就像是一個學霸一樣不斷吸收著歐洲的知識,從天文、地理到數學、百科,甚至這位東方的帝王對於實驗還很感興趣,所以一來二去,康熙很快的就掌握了一些科學常識。至於康熙有沒有說過科學不能給予百姓的言論我們已經無從知曉,但從歷史上來看,整個康熙朝,都沒有普及過科學知識。
到了後世的乾隆年間,更可以看到乾隆處於狂傲自大的狀態,他收下了英國使者的禮物,但依然以禮儀問題驅趕了他們,所謂的地大物博在今天看來已經是一個笑話了。為什麼科學已經來臨,卻沒有真正的走進到中國呢?
究其原因一方面和清政府的統治需要有關,科學是會開啟民智的,這無利於清政府的統治。要知道無論是康熙還是乾隆都是文字獄的好手,文字獄本身就是為了加強自身的統治,整個清朝200餘年,清政府始終在為了自己正統的地位進行鬥爭,與試圖顛覆自己統治,反清復明的人士鬥爭,自然沒有必要去開啟民智。
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在這個時候已經逐漸失去了進取的動力。儒家思想本是法先王的思想,追求著仁愛和禮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不斷地吸收著其他學說的思想,不斷地改善自身,到了宋朝儒家思想進化成為了理學,而理學經歷了明朝的紛紛擾擾最終統治了上層結構。
此時的儒家不需要任何改變依然是當時中國最偉大的學說,它的進取心已經被禮教給消磨殆盡了。儒家自然不會允許一個能夠和自己爭奪天下話語權,甚至本意上是打倒自己學說的科學來問世的。這也是哲學和科學直接的一個矛盾。
再說對於科學康熙雖然喜愛,但更多的也只是一個玩物,利用玩物來治國在當時根本不敢想,於是最終康熙也親手關上了科學進入中國的大門,為1840年後的苦難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