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視劇《特赦1959》和電影《決戰之後》的觀眾朋友們,估計會對片中國民黨高階將領進行體力勞動的一幕印象深刻。沒錯,根據後來的史料還原和當事人的回憶,當時在功德林管理所,根據戰犯的不同身體狀況進行了分組勞動。
而一些原來的國民黨被俘將領,在參與勞動過程中積極性很高,後來還成了所在領域的“專家”。
譬如,在淮海戰役中被俘虜的中將杜聿明,因病被摘除一個腎,按理他可以不必勞動。但杜聿明自告奮勇地參加了果樹護理工作,經過認真學習、鑽研,他成了這方面的專家,熟練掌握了花木果樹的種植、管理技術。後來,他還曾到解放軍某部指導過嫁接工作。
再比如,原來的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熟練掌握了積肥技術,成為了這方面專家。他的工作不光節約了資源,還為管理所農場積累了足夠肥料,從而獲得了“積肥專家”的美譽。
後來,經過改造,當時關押的各類戰犯經歷了1959年、1960年、1961年等幾批特赦,除了因年紀大病故的少數人,外其他都被改造釋放。有的人進入政協成為文史專員,有的則被分配到了工業、農業部門,發揮自己的技術特長。
杜聿明
這其中,就有一位1960年被特赦的戰犯,他原是山西太原綏靖公署建軍會少將課長,名為白玉昆。在被特赦後,白玉昆主動要求留在河北省一個農村種植果樹,他栽培的很多新品種果樹,都獲得了豐收。後來,他的種植技術被推廣到整個河北省學習。
以白玉昆為代表的這些技術特長戰犯,並不在少數。根據不完全統計,在1964年被釋放的42名戰犯中,有28人受到各種獎勵,8人被選為先進工作者。這些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貢獻力量。
再比如,1959年被特赦的少將邱行湘,主動要求在故宮附近劃撥了三畝地來給他種菜,蔬菜還獲得了豐收。原來的少將於澤霖和肖桂國在被特赦後,分配到了江西、湖南的工廠,成了五級工。而少將喻夢希在1975年被特赦後,掌握了一種通風節煤灶技術,後來被岳陽地區推廣。
對這些原來國民黨高階將領的改造,除了精神上的,還有思想深處和肉體上的。通過勞動實踐,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認識到自己工作的價值,成為對社會、對人民有益有用處的人。從這個角度來說,在河北種植果樹還受到表彰的白玉昆就是個很好代表。
而電視劇中,依據個人興趣設定生產小組的橋段,非常真實,也是當時那個環境中的真實寫照。
本文相關參考及引用資料:《1975年被特赦:最後的國民黨戰犯》《從戰爭罪犯到有為公民——改造國民黨被俘戰犯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