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汝南
楊汝南,生卒年未詳,字彥侯,今華安縣豐山鎮碧溪人。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進士,任過贛州、廣州學官,勤學博識。國子監祭酒楊椿稱讚他是人們學習的楷模,並推薦他出任古田縣知縣。汝南廉潔勤政,立志學習古代聖賢,尤以舉辦教育為首要任務。他每天都要晉謁縣學,考核學生的德行,勉勵大家勤奮學習,精通學問。他還引薦古田縣的優秀學者入京考試,參加朝廷的面試,多數列為榜首。汝南任知縣期間,建造了安福橋,橋長六十丈,造福後人。汝南棄官後,返回家鄉創辦學堂,摘錄了《詩》、《春秋》、《中庸》的精華內容,編成三十篇《經說》作為課本教授學生。汝南講學時,門外常站滿聆聽的人群。傅侍郎、顏尚書也慕名登門拜訪。汝南的門生邱審象將汝南所編著的文章纂成文集,當時的丞相為該文撰寫了序言。汝南兒孫皆有成就。清光緒五年(1897)為汝南立“世美坊”於龍溪縣二十三、四都(今華安縣豐山鎮)。
魏天忠魏天忠(?~1277),原籍四川,後裔居華豐提巷(茶烘)後坑村。魏天忠,南宋德祜元年(1275)進士,授為御史。元兵入寇,他以文職兼武銜入衛,隨宋帝端宗南奔,航泊法石。時泉州招撫使蒲壽庚叛宋,宋軍失敗。天忠與陸秀夫護宋帝端宗潛逃晉江灣東石寨,總兵劉洙募義士加強保護,但於圍頭又遇元兵。天忠率航奔劉五店,繼走金門,從裂嶼(今雲霄列嶼)中脫險。天忠又護帝至白水營,元將阿剌罕由澄間道突至。天忠隨駕至龍溪縣九龍嶺,被元兵四面圍困,宋軍死傷慘重。眾官皆失散,獨天忠護宋帝,元將阿剌罕脅迫宋帝飲毒自盡,天忠呵叱元使,毅然與宋帝端宗對調服飾,頭戴CROWN,身披龍袍,代帝飲鳩殉節,保全了宋帝端宗,使之南逃廣東。天忠祖父魏了翁,南宋嘉定年間(1208~1244)授任樞密院事等職,竭力議抗金兵,在收復兩淮戰役中英勇善戰,以身殉職。父魏國佐,南宋淳祐元年(1241)任過四川、雲南、廣東等地五軍都統制,與元兵三戰於江西,於淳祐十年(1250)為國捐軀於臨安。天忠一家三世,均盡忠於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