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淮軍力克常州,蘇南戰局基本平定。這時,曾國藩、曾國莖兄弟率湘軍正順江而下形成對天京的包圍。對於曾氏兄弟而言,他們特別忌諱兵強馬壯的淮軍助攻天京,如果那樣,曾氏十數年苦戰的果實就將有可能被別人摘得。
在當時,就淮軍的裝備和實力而言,攻堅能力已遠勝湘軍。李鴻章哪裡不想爭這個頭功呢?但權衡再三,李鴻章還是選擇了迴避,想把頭功讓給恩師。在朝廷下旨令淮軍會攻金陵後,李鴻章致函曾國藩,稱自己的隊伍疲勞,想休整一段時間。實際上,李鴻章是想給曾國荃預留充足的時間。
然而,曾國荃的湘軍遭到天京太平軍的頑強抵抗,一時無法攻下。朝廷於是連降諭旨,敦促李鴻章火速率淮軍馳援。李鴻章先是藉口生病回蘇州,不久又提出部隊要休整兩個月才能再戰,最後李鴻章在拖不過去了,便靈機一動,出兵浙江,謊稱要從湖州對南京形成包圍。誰料此舉惹惱了閩浙總督左宗棠,左宗棠急忙上奏朝廷,告李鴻章“越境掠功”。李鴻章一拖再拖,實在是用心良苦,後來,連淮軍將領都看不過去了、紛紛表達對李鴻章的不滿。李鴻章只好再次給曾國莖寫信,催促湘軍加緊攻城。到了夏天,朝廷又降論旨,嚴今李鴻章派劉銘傳等火速馳往金陵。李鴻章無奈,只好派劉銘傳、王永勝、劉士奇各率一萬五千人前往。
曾國荃接到李鴻章調兵前來的訊息後,幾近瘋狂,他將李鴻章告知的信件遍示諸將,說:“他人將要來了,難道我們苦苦攻了兩年的艱辛成果將要拱手相讓嗎?”手下的將領堅決表示:“願盡死力。”此前,湘軍用一百多門大炮日夜不停向城牆轟擊,迫使太平軍上不了城牆。利用這個機會,湘軍終於在李鴻章信件到達日當晚挖通了一條通往城門的地道。
次日,曾國荃部由地道炸塌太平門城垣二十餘丈,攻下金陵。李鴻章用軟磨硬抗的辦法,拖延會攻金陵長達數月之久,算是成全了曾氏兄弟獨得“首功”的心願。對此,曾國藩極為感激,攻克南京城不久,李鴻章趕到,曾國藩親至城外下關迎接,拉著李鴻章的手連聲說:“我兄弟倆的一點面子,全是你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