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在馬嵬驛真的死了嗎?
如果真的死了,人們當然要抒發對一介掌握不了自己命運弱女子的同情。安史之亂說到底是朝廷的事,是皇帝的事,是社會矛盾長期積累所致。將這一切責任讓一個女子來承擔,這是男權社會男人們的集體陽痿,於是,千百年來,為楊貴妃打抱不平者多之。
其實不用等太久,白居易就寫了長詩《長恨歌》,裡面有: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其中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看到沒有,白居易說,安史之亂之後,玄宗派人去馬嵬坡尋貴妃屍骨,根本墓穴是個空的。聽說海上有蓬萊仙境,虛無縹緲間,或許貴妃早已遠離紅塵俗世,已登仙界。在這蓬萊仙山上,真的有一個人,名號就喚做太真,其美麗的肌膚和花容月貌或許就是貴妃。
白居易此詩距安史之亂並不遙遠,這首詩也絕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楊玉環用生命為安史之亂買了單,可清醒和善良的人們不買賬,他們同情楊玉環,為她編撰出各種不死的傳說很容易理解。
那麼,楊玉環究竟死沒死呢?會不會東渡大海到了日本呢?其實,三個證明,說貴妃沒死可信度不大。
一、安史之亂爆發,叛軍逼近京城,玄宗帶著楊氏姐妹和楊國忠,還有皇子皇孫和少量的親信大臣,在禁軍的保護下倉皇西逃。這些個天潢貴胄從未吃過這樣的苦,禁軍們其實也一樣,何曾如此窩囊過?加上楊國忠等外戚平時威風耍過了頭,一路疲於奔命,連吃的東西都沒有。禁軍先是就將怨氣撒向了他,斬楊國忠成為禁軍保護皇帝的第一個條件,此時的玄宗沒有辦法,先是斬殺楊國忠和貴妃的姐姐,這是禁軍已經將安史之亂的罪過加在楊家人頭上,他們繼而提出殺貴妃的要求,面對有可能的軍隊譁變,唐玄宗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好賜死楊貴妃。楊玉環在最後一次禮佛後,自縊於馬嵬驛。
軍隊提出了要求,皇帝執行完,禁軍也是要檢驗的,所以,玄宗在生死存亡之間,選擇了犧牲他最愛的女人楊玉環,連皇帝都保護不了自己的女人,這種特殊的情境下,又有誰能做得了偷天換日的事呢?何況面對情緒激動有譁變可能的禁軍。楊貴妃死的訊息不實,禁軍不可能罷休。
二、就算是萬分之一的可能說貴妃僥倖沒有死,或者起死回生,或者被人頂替。她要想東渡日本,差不多是一個完不成的任務。唐朝有一個和尚鑑真東渡日本,前後花費十一年,經歷了多次失敗才最後成功。山河破碎之際,有誰有這麼大的本事能將她安全地送往日本呢?
三、安史之亂之後,玄宗保住了性命,卻沒能保住皇位,太子登基,他不得已只有做他的太上皇。玄宗對楊貴妃念念不忘,派人到馬嵬驛尋當年埋葬貴妃的墳墓,尋找者只帶回了貴妃隨身佩戴的一枚銅製香囊,屍骨早已歸化於泥土。玄宗見到此物,不禁淚流滿面,至此鬱鬱寡歡,晚年深陷思念貴妃的情緒裡。玄宗的悲傷也證明了楊貴妃根本不可能還存活於世。
中國封建社會長期的男尊女卑,統治階級卻往往將自己的無能推向女人,說紅顏禍水、說因為女人,君王從此不早朝。總之,女人不擁有權力,卻要承擔國家責任,想來十分的滑稽。
人民畢竟是樸素的,儘管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但樸素的價值觀促使大家不願意看到一個美麗又無辜的生命就這樣犧牲,希望用自己美好的想象給美好一個出路,也是安慰所有人的心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