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出自明代大思想家李贄的評價。加上在秦始皇手中確實兼併六國、統一華夏,並開創中國2000年帝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確實夠得上“千古一帝”這一稱號。

但是,幾乎在秦始皇死亡的一瞬間,他建立的強大帝國就土崩瓦解。雄才偉略與二世而亡所形成的巨大反差,在後世引起譭譽昭著的爭議。

能兼併六國統一華夏,這確實是雄才偉略的表現。但既然二世而亡,又怎麼能稱得上雄才偉略呢?

歷代史學家煞費苦心,終於找到“殘暴統治”四個字做為雙方的平衡點。

沒想到,平地一聲驚雷,隨著睡虎地秦墓竹簡的考古發現,秦始皇的統治,不但不殘暴,還相當地溫和。

秦朝的法律非常完備,百姓辦事均有法可依,秦法相對後世朝代來說,並不殘酷。而秦始皇本人,也不像後世的開國皇帝那樣濫殺功臣。

秦始皇與他的秦王朝,象他的身世之謎一樣,成為民間與學界的千年之爭。

歷史非常幽默。秦國當時的主要糧食是小米,而2000多年後,喝著小米粥“亡秦三戶”的楚國青年雷軍,用他的飛豬理論,輕輕鬆鬆地解答了這一道千古難題。

秦始皇,其實就是那隻被戰國烽火吹起來的平庸之“豬”。

“風口上的豬,都能飛起來”。

第一,春秋到戰國,500年割據戰亂,百姓渴望統一,湧現出一大批胸懷天下的能人志士,此時統一已是大勢所趨,不是秦滅六國,就是趙滅六國或楚滅六國。所謂時勢造英雄,沒有秦始皇,時代必然會產生趙始皇或楚始皇。

第二,秦孝公率先喊出兼併六國的口號,然後積六代秦人的努力,把秦始皇舉到了“風口”,兼併六國只是時間問題,商鞅的富國強兵、范雎的遠交近攻、李斯的間謀各國,這些都形成了秦並六國的千鈞之勢。

第三,長平之戰,秦國號稱坑殺趙軍40萬降卒,9歲才離開趙國的秦始皇,童年歲月在“心驚膽戰”、“東躲西藏”中度過。13歲繼位,國政皆由守護神丞相呂不韋管理。22歲加冠親政,便出了二記連環昏招:罷免呂不韋、下逐客令。如果不是天賜李斯,秦並六國的步伐不說戛然而止,至少也要等另一個李斯似的人物出現。

“豬”能飛起來,靠的是機遇,能飛多久,靠的就是真本事了。

秦朝建立之後,日益膨脹的秦始皇,便將自己的平庸顯現無遺。

第一,王朝建立的第二年,秦始皇開始五次東巡,宣示皇權也好,國情調研也罷,他始終沒明白打天下與治國家的區別,任用打天下的秦軍將士去治理東方六國的郡縣百姓,而沒有起用與招撫東方的治國人才。

第二,土地統一,但民心並沒有統一,焚書坑儒的秦始皇肯定明白這一點,反而剛愎自用,不顧民生,將本可以推遲幾年的北擊匈奴、南征百越提前進行,將偌大的秦帝國推到了危機四伏的境地。

第三,建國第三年,就開始沉迷於長生不老,並大修驪山陵園與阿房宮,遷50萬人徙戊五嶺。尤其是不立儲君,任用非人,才導致沙丘之變、二世而亡。春秋以來,儲君之爭造成的國家之亂比比皆是,秦始皇正因為明白這一點,所以才猶豫不決,以致誤國。

如果把君王分為英明、平庸、愚蠢三等,秦始皇也就是平庸這一等了。如果他愚蠢,哪怕積六世之餘烈、加將相之功勳,也不可能兼併六國, 如果他英明,就不至於讓大秦帝國瞬間崩盤。

3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雜談:日本人看李書文瘦小,罵他東亞病夫,誰知被李書文一招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