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唐朝時,設寬州,安置內附的吐谷渾(谷yù)。

清澗地勢狹窄,踢個足球都找不到場地,唐政府為什麼稱其為“寬”呢?是缺少平地,希望地勢寬闊嗎?

老郭想,不是。之所以稱其為“寬”,表示大唐帝國有寬廣的胸懷,對少數民族寬大為懷,有海納百川的氣量。

清澗出了個路遙

北宋時,種世衡鎮守寬州,就是今天的清澗,修了座城,但城中無水,士兵乾渴難耐,眼看守不住。

種世衡一邊抵擋西夏人的進攻,一邊下令在城內抓緊打井。

在乾旱的黃土高原打井哪那麼容易,挖了150丈,沒水,這仗可怎麼打?打不出水,意味著這是座干城,只得放棄。

種世衡命令,繼續打。

手下回答說,打不下去了,已打到幹石板上了。

種世衡不信邪,說,我就不信打不出水,繼續打,鑿出一簸箕石屑,獎勵100文錢。

石頭快有銅錢值錢了,軍士們信心倍增,還不死命地挖?

又挖了幾丈,穿透數層石層,史書說,“水乃大發,既清且甘,城中牛馬皆足。”

這件事,連皇上都知道了,賜名“青澗”。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五行缺水,他看見帶水字的地名就喜歡。一天他看到“青澗”兩字,喜歡得不行,但感覺還不夠味,提筆給“青”加了三點水,於是就成了“清澗”。

所以說,清澗縣來頭不小,是陝北25縣裡唯一皇帝親自命名的縣,而且是兩次。

這口古井現在還在,在清澗中學操場一角,是清澗的文物啊,背後還有這樣動人故事,而且寫進歷史文獻,非常寶貴,應該像神一樣供奉起來。

但很不幸,聽說清澗要修公共廁所,在這口古井上面蓋了一座豪華的廁所。

清澗有古井,清澗還出了“種家軍”。

陝北有“兩軍一將”,分別是神木的楊家將,府谷的折家軍和清澗的種家軍。

楊家將家喻戶曉,不多說了。

府州折家是鮮卑人,從唐初,經五代,到北宋末,鎮守西北數百年,代代出武將,與西夏、契丹鏖戰數百年,被譽為宋朝最能打的部隊,沒有之一,被稱作“鐵血折家軍”。

折家軍所處位置非常奇特,東邊是遼,西邊是西夏,南邊是宋,它正好處在三家勢力的焦點上,它就像一個重要的法碼,“助漢則漢興,助楚則楚威”,是三國博弈中的重要法碼。

折家在軍事、政治、經濟方面有自主性,是坐鎮西北的割據勢力,對中央政府聽調不聽宣。折家軍功績遠遠蓋過楊家將,只所以後世無名,是因為有歷史汙點,它最後投降了金。問題是,折家降金時,北宋已滅亡,連徽欽二帝都被北擄了,孤懸塞外的折家軍報國無門啊。

應該給折家還原歷史公道,洗清汙點。

佘太君,是府谷折家女

提起種家軍,好像名氣不大,說起來大家也都知道。《水滸》裡反覆提到延安府的“老種經略相公”“小種經略相公”就是寬州的種家。“老種經略相公”即種世衡,一會兒青面獸楊志去投靠了,一會兒魯智深去投靠了,東京80萬禁軍教頭王進和九紋龍史進,也千里萬里投奔“老種經略相公”。

楊志,楊業之曾孫

種家軍第一代領導人種世衡鎮守清澗,巧施妙計,收復了當地羌人部落。當時陝北土著還是少數民族。

楊家將“七郎八虎闖幽州”,滿門忠烈,名震千古,其實多為說書藝人虛構。種世衡卻真有實實在在8個兒,種詁、種診、種諮、種詠、種諤、種所、種記、種誼,個個生猛威武,全是跟隨父親征戰多年的武將。其中最厲害的是五子種鄂。

種鄂取得米脂川大捷,神宗皇帝激動的憑欄西望、老淚縱橫,王圭寫下《聞種諤米脂川大捷》,大文豪蘇軾非常激動,欣然寫下:

聞說官軍取乞銀,

將軍旗鼓捷如神。

故知無定河邊柳,

得共中原雪絮春。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周總理去蘇聯談判時,毛主席親點這個人代理總理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