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東山獻機紀念碑 孫小茵 攝

東山關帝廟 孫小茵 攝

銅山風動石原貌

福建東山島嵌於大陸與臺灣島之間,作為二者往來的跳板,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據《東山縣誌》記載,在這小小的彈丸之地,發生過的戰爭竟然有三四十次之多。強盛時期的葡萄牙、荷蘭、英國、日本都曾入侵過東山。這些侵略者目標遠不僅東山,在他們看來,小小的東山孤島只不過是箇中轉站,唾手可得,結果卻都是被狠狠打臉,無一不抱頭鼠竄。

葡萄牙入侵東山失敗後退而求其次,轉攻別的地方,拿下澳門;荷蘭侵佔臺灣後想進一步擴大戰果,卻兩度在東山島上撞了個頭破血流;大英帝國在鴉片戰爭中橫掃東南沿海,卻在東山海戰中陰溝裡翻船;日本長驅直入,侵佔了大半個中國,拿下了廈門、潮汕等地後,以為再拿下小小的東山島應該易如反掌,誰知竟然橫跨8個月,打了三戰都未能如願,最後也是鎩羽而歸。

“走馬溪大捷”懸案

據《銅山志》記載,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二月十一日,葡萄牙海盜入侵五都走馬溪(今東山縣陳城鎮岐下村後海灘),打家劫舍,燒殺搶掠。浙江巡撫兼福建軍務朱紈命令福建都指揮使司盧鏜進行反擊。二月二十日,盧鏜率兵埋伏於西嶼布袋澳,以商船誘敵深入走馬溪,經過激戰,繳獲夷船7艘,殲滅俘虜238人及漢奸李尖興。

這就是聞名中外的“走馬溪大捷”,載入了《明史》《中國通史》《澳門大事記》等中外史籍。然而,歷史上的“走馬溪大捷”遠沒有這麼簡單。此役不久,打勝仗的朱紈卻畏罪自殺,盧鏜也被定了“死罪”,罪名都是“冒功領賞”。這是因為沿海地方鄉紳彈劾朱盧等人濫殺葡萄牙商人冒充海盜。朱紈在自殺前寫下了《俟命辭》,證明自己是被冤枉的。因此,整個案件變得撲朔迷離,成了一個懸案。

15、16世紀,明王朝實行海禁,西方卻處於大航海時代。諸列強四處尋找新大陸,遇強則貿易,遇弱則殖民。所謂的“海盜”也好,“商人”也罷,差不多都是同一種人的不同身份。他們來到走馬溪說是“貿易”,必然也伴隨著掠奪。因此,在朱紈看來,他們是海盜,該殲滅;在地方鄉紳看來,他們是商人,做生意送錢來的,應友好對待。二者說法貌似矛盾,實則統一。但不管真相如何,發生在東山島上的“走馬溪戰役”確實存在無疑。之後,葡萄牙對中國沿海的影響力大大削減。但4年後,葡萄牙人還是取得了澳門的實際統治權。

“料羅灣海戰”一戰場

明崇禎六年(1633年),荷蘭殖民者武裝入侵銅山(今東山縣銅陵鎮),福建巡撫鄒維璉出兵還擊,戰鬥持續了八天八夜。最後,荷蘭人兵敗,軍艦被焚燬,逃至東赤港。東沈村民唐加春率鄉勇、村民追擊,數十名荷蘭入侵者被擒,餘者敗逃。

崇禎七年(1634年),荷蘭殖民者捲土重來,再次武裝進犯銅山。福建巡按路振飛、大帥徐一鳴率眾還擊。荷蘭入侵者敗退至宮前灣,被全數圍殲。

由於多次抗擊葡萄牙、荷蘭入侵,當時東山島民間還流傳一曲民歌《宰紅毛番》,“一隻大船駛來四湧翻,頭前是摩薩的紅毛番。看你隔無三日就來犯,宰你不著唔甘願”!

大航海時代,荷蘭在海上縱橫馳騁,橫行霸道,素有“海上馬車伕”之稱。入侵東山前九年,荷蘭已經佔據了臺灣。據《明史》記載,崇禎六年(1633年)六月初一,以東印度公司為主力的荷蘭殖民武裝聯合海盜劉香大舉進犯福建沿海。明朝以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為主力先鋒,與荷蘭殖民者展開了持續兩個月多的大規模海戰,雙方均投入數萬兵力及數百艘戰艦,主戰場發生在金門島的“料羅灣”,所以這場戰役又稱“料羅灣海戰”。

這是中國與西方列強第一次大規模正面交戰,規模不亞於後來的“鴉片戰爭”,最後以荷蘭人全面敗退為終。東山島應是“料羅灣海戰”中的一個戰場。

鴉片戰爭之東山海戰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五月,第一次鴉片戰爭已持續近一年,英軍一路攻城略地,大敗清軍。清政府見勢只好將主戰的林則徐、鄧廷楨等民族英雄革職,和英國簽訂了《穿鼻草約》,割讓香港。

據《東山縣誌》記載,這一年五月底,英軍挾大勝之餘威,派軍艦進攻銅山,以為不費吹灰之力就唾手可得。銅山軍民在江南提督陳化成率領下,浴血奮戰,和英軍拼得你死我活。最後,英艦作戰不利,不得不狼狽而逃。

英軍在對清軍的大規模全面作戰中,佔盡了絕對優勢,卻在幾場小規模戰役中吃了敗仗,其中就有東山這一場海戰。

八個月三場惡鬥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日本在侵華戰爭中已經佔領了大半個中國,東山島周邊其他的縣市已大部分淪陷,如廈門、南澳、汕頭等。5月27日,8架日本飛機突然轟炸東山,投彈24枚,炸燬民房83間,炸死民眾39人,炸傷45人。

7月11日,日軍開始派飛機偵察東山島;12日早上,3架日機再次入侵東山島領空並投彈,縣政府、司法處等地被炸燬,下午5時日軍派巡洋艦遊弋於東山近海;13日,日軍選擇城關(今東山縣銅陵鎮)為進攻重點目標,四處轟炸,下午又派4艘軍艦進入城關海域,分泊於古雷頭、東門嶼、南嶼,發炮攻城。在國民黨陸軍第七十五師二二四旅旅長史克勤指揮下,我軍奮勇反擊,地方鹽警旅、地方團隊都參與戰鬥。最後,日軍被擊退;14日,日軍軍艦增至6艘,再次發炮攻城,對縣城輪番轟炸,我軍按兵不動;15日,日軍持續轟炸,再次攻城,遭我軍痛擊,潰不成軍;16日,日軍因連續攻城失敗,不得不撤走全部軍艦,無功而返。

8月23日,日軍指揮官澀谷、偽軍司令鄭天福帶領日偽聯合部隊,出動軍艦5艘、汽艇20餘艘、木船30餘艘,分別於過冬、親營、港口、岐下等地搶灘登陸,還派飛機沿海岸同步飛行偵察。接著,在飛機掩護下,佔領了過冬、親營、林邊等15個村莊。哪知我軍在史克勤旅長和孫有才參謀長指揮下,早已做好佈局,就等著日軍入甕。我軍在裝備落後,沒有空軍支援的情況下,表現得十分英勇,經過十幾日奮戰,再次擊潰日軍。日軍不得已於9月4日潰逃。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月12日晨,日軍再次出動4艘軍艦、7艘汽艇,載數百名日兵與黃大偉帶領的偽軍3000多人,分泊宮前、過冬海灣。日軍兵出兩路突襲,一路在炮火掩護下佔領陳城、黃山母、白埕等地;另一路走海路,移師城關海域,直撲縣城。我軍在史克勤旅長指揮下,做戰略性撤退,死守西埔、樟墉等地。14日深夜,我軍分兵從錢崗、城垵反擊日軍。15日,兩軍展開激戰,日軍潰敗,回守城關。16日,我軍乘勝追擊,攻下城關,日軍潰退下海而逃。

次年10月10日,為彌補空軍上的短板,東山舉行獻機大會,全縣捐集15萬元購戰鬥機一架,命名“東山號”,這是福建省第一架由民間募集捐獻的飛機。為此,還在東山關帝廟附近建了一座獻機紀念碑。

此外,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6月9日,日軍一艘運輸船遇強風漂泊至宮前海邊,被我軍駐島部隊俘獲。

衛所後人的血性

在東山島上發生的全部七場對外反侵略戰爭,都勝了,無一例外!這自然得力於東山軍民抗擊外侵的每一次浴血奮戰,更得力於東山人民永不服輸、勇於抗爭的不屈精神!

東山在明初就建有銅山所,衛所裡住的不是軍人就是軍人的家屬,東山人身上天然就流淌著軍人的血。東山家家戶戶都信奉關帝爺,崇尚“忠勇仁義禮智信”,把保家衛國當成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職。因此,東山人民身上有一種深入骨髓、不屈服外強的血性!黃道周,就是一個代表人物。

除了對外反侵略戰爭,東山島上還歷經多次倭寇、海盜的洗劫。明清交替之際,這裡被鄭成功的明軍與清軍輪番佔領,清初還遭遇慘無人道的“遷界”。

寧靜、美麗的東山島,竟然有那麼多戰爭留下的舊傷疤。撫昔思今,我們應該懂得好好珍惜和平。

版權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絡(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目睹蔣介石臨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