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終於以日本帝國主義的無條件投降而結束,飽受戰爭苦難的中國人民,迫切需要和平與安寧,要求實現民族獨立和政治民主,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在重慶的蔣介石發出了要邀請中共進行和平談判的電報。
但是蔣介石心裡非常清楚,自己和共產黨的理念有著根本的區別,自己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而共產黨代表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這兩者從根本上是對立的,不可調和的,除非共產黨徹底屈服,但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他認為和共產黨必有一戰。
其實面對日益壯大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力量,蔣介石又恨又怕,決心不惜一切代價、不擇手段加以消滅。然而擺在他面前的困難實在不少。在國內,要求和平、重建家園的呼聲日益高漲,在國際上,美、英、蘇等國雖各有各的如意算盤,但都不主張此時在中國發生大規模的內戰。
但這兩點都不是最主要的,最為關鍵的是:國民黨軍精銳主力仍遠在西南大後方,調往“剿共”前線再快也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他必須要通過與共產黨的談判來爭取時間。對此,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回憶錄裡的一段說出本質:
“蔣介石的權力只及於西南一隅,華南和華東仍被日軍佔領著,長江以北則連任何一種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沒有……事實上,蔣介石甚至連佔領華南都有極大的困難。要拿到華北,他就必須同共產黨人達成協議。”
其實蔣介石要求和平談判也有其他諸多考慮:
一是如果中共拒絕到重慶,他就可以給共產黨安上拒絕談判、蓄意內戰的罪名。
二是如果中共去重慶,他就給共產黨幾個內閣職位,迫使共產黨讓出解放區交出軍隊。
三是利用和中共談判贏得時間,調集軍隊到一線為全面戰爭做準備。
四是如果中共去重慶,在談判期間試試共產黨軍隊的火力。
五是和共產黨試試火力後看看各方面的反應,包括國際和國內的。
當和中共開始談判後,蔣介石試試共產黨火力的計劃也在進行,地點就在晉冀魯豫根據地的腹地上黨地區,為什麼將地點選在上黨,原因很簡單,蔣介石的部隊基本都在後方,所以只好利用其他軍閥的部隊來試了。
國民黨軍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秉承蔣介石旨意,在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的第二天,即8月16日,就命令第19軍軍長史澤波指揮4個步兵師、1個挺進縱隊(相當於師)和部分偽軍共1.7萬人,大舉入侵晉冀魯豫根據地,佔領了上黨地區。
上黨地區也就是長治地區,這裡古稱上黨郡,位於晉東南,轄以長治為中心的長子、屯留、襄垣、潞城、壺關等10多個縣。此地山勢高峻,峰巒聳立,東據太行,西臨太嶽,清漳、濁漳、沁水等河縈流其間,扼據雄關要塞,資源豐富,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而在抗日勝利時,上黨地區既是中共控制的七個較大根據地之一,同時由於這一地區地處與其他根據地四面呼應的中間地帶,且是華北的大門,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劉伯承稱之為“四戰之地”。
也就是說如果上黨地區被我軍佔領,在這一地區的根據地可以連成一片,如果被敵軍佔領,就會將我軍的根據地分割開,我軍就有被分割圍殲的危險,因此這一地區是敵必攻、我必守的戰略要地。但是就當時晉冀魯豫地區的部隊情況來看,收復上黨地區有一定的困難:
一是晉冀魯豫解放的部隊都處在分散的狀態,還沒有來得及集中。
二是部隊新兵多,很多人還沒有進行整訓。
三是部隊裝備差,武器彈藥奇缺。
根據《第二野戰軍戰史》記載:上黨戰役開始時,部隊的編制仍不充實,多數團在千人以下,裝備很差,全軍區只有山炮6門,僅半數的團有迫擊炮2~4門,重機槍3~4挺,新參軍的戰士多使用刀矛,彈藥奇缺,不少步槍僅有子彈數發。而作戰的物件卻是閻錫山的基幹部隊,裝備齊全、長於防禦。
《孫子兵法》強調:“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其中智指的是智謀,根據戰場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面對國民黨軍的情況,深懂兵法的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採取了幾個關鍵的措施:
一是戰法上以圍點打援為主。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在重武器缺少的情況下避免打攻堅戰,減少傷亡。
二是如果要對敵人進行攻堅戰,以挖地道和爆破為主,儘量避免以人力優勢彌補火力劣勢。
三是以近戰夜戰為主,這樣就可以使敵人的遠端火力發揮不了作用。
上黨戰役開始後,劉伯承針對史澤波部孤軍深入、守備分散的特點,決心以太行、冀南、太嶽軍區各1個縱隊及地方武裝共3.1萬餘人,在5萬民兵的配合下,由北向南逐個奪取長治外圍各城,吸引史澤波第19軍主力從長治出援,力求在運動中予以殲滅,爾後收復長治。
戰役進行得很順利,當圍攻長治後,閻錫山大舉向長治增兵,任命第7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為援軍總指揮,率第23、第83軍等部,由祁縣東觀鎮經沁縣南下增援史澤波,這股援軍也被我軍消滅。
上黨戰役我軍共殲敵3.5萬餘人,其中俘虜3.1萬人,包括將級軍官27人,繳獲山炮24門、迫擊炮30多門、輕重機槍2000餘挺、長短槍1.6萬餘支,不僅鞏固了晉冀魯豫解放區的後方,而且向國民黨展現了我軍強大戰鬥力,為國共談判贏得了籌碼。
一直關注上黨戰役進展情況的蔣介石,接連收到了失敗的訊息,使他大為震驚,他怎麼也搞不明白,手拿簡陋武器裝備的共產黨軍隊為何將閻錫山的精銳部隊殲滅,他把這一切歸結于軍事上還沒有準備好,還得通過和談來爭取時間。
蔣介石讓閻錫山試試中共軍隊火力,卻被劉伯承在四戰之地一戰制敵,就在上黨戰役結束的前兩天,也就是10月10日,經過43天的商談,國共雙方終於簽署了《國民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一協定》)。
劉伯承作為傑出的軍事指揮員,將《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等軍事理論運用得爐火純青,這是劉伯承被稱為軍神的重要原因。
《孫子兵法》是中國兵家聖典,不管是在軍事上,還是在商戰等其他方面都非常有價值,尤其是青少年熟讀《孫子兵法》更顯得尤為重要,今天給讀者推薦一套中國古代軍事謀略奇書中學生青少年讀物,這套書淺顯易懂,特別適合青少年看,這套書一共有三本。
第一本是《孫子兵法》
這本書是對孫子兵法的解讀,《孫子兵法》不僅是美國西點軍校的必讀書籍,在商業界也被推崇,因為其基本理論在商業界也能用。
第二本是《鬼谷子》
鬼谷子是一個奇才,戰國時期的很多名人都是他的學生,比如:龐涓,孫臏,蘇秦,張儀。這本書運用多個例子對處世、管理、商戰、職場等進行講解,這對於在商戰以及職場工作都非常有啟發作用。
第三本是《三十六計》
運用多個例子對各種奇謀妙計進行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