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餐,有各種烹飪方式,但是其中最為常見的恐怕還是炒菜了,而我們現在看炒菜非常簡單方便,然而在古代卻才只是一千多年的事情,在宋朝誕生鐵鍋之前,人們其實是根本沒有辦法進行炒這種烹飪方式的,換句話說,宋朝之前人們吃不到炒的菜。那麼,宋朝之前的古人究竟吃的是什麼,用什麼方法做出來的菜呢?
1.宋朝之前人們怎麼吃飯
對此相關學者通過研究,按照時代提出了4種沒有鐵鍋的烹飪方法。從人類第一次學會使用火開始,烤就成了中國古代最為簡單的烹飪方式,只需要一根樹枝和一團火,就能夠將動物的肉鋪和各種蔬菜烤熟,因此在舊石器時代,我們的先祖們通常使用“烤”這種簡單的方式烹飪食物,而這一漫長的過程很有可能持續了數萬年。
進入新石器時代以來,中國的先民們學會了燒製陶器。由於陶器的製造成本低廉,因此即使到了青銅器時代,陶器也是中國普通百姓們所喜聞樂見的炊具。在當時,由於青銅的冶煉成本太高,因此在夏、商時期,青銅器是隻有上層社會才能使用的珍貴器皿。不過,不管是用青銅器還是陶器,“煮”和“蒸”成為了當時最為流行的兩種烹飪方法。
由於陶器和青銅器的導熱效能都很好,食物可以通過水來進行加熱,從而最大程度的保證食材的原汁原味,因此在當時,即使沒有鐵鍋,人們也能夠吃得上原汁原味的美食。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一種新的烹飪食物的方法出現了,那就是“烹”。據《韓非子》記載:“治大國若烹小鮮”,可見“烹”當時已經成為一種十分流行的烹飪方法了。不過這裡的“烹”和現在的“炒”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因為當時還沒有鐵鍋,因此所謂的“烹”指的是在蔬菜或者肉類之中加入動物油脂,將食物煎熟,確切的說和今天的自助烤肉有些類似。
直到北宋時期,宋朝人開始使用煤進行冶鐵,這可以說是鍊鐵技術的一大進步,據相關資料記載,當時北宋冶鐵的年產量大約是800多萬斤,按照當時鐵鍋的製造重量來說,如果全部拿去造鐵鍋,也能造出100萬口鐵鍋,正是因為宋朝的冶鐵技術有了長足進步,宋朝人們才能夠用上物美價廉的鐵鍋,從此之後,鐵鍋就對中國的烹飪歷史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2.鐵鍋怎麼誕生
鐵鍋,是中國人廚房中的尋常之物,它物美價廉,據說還能補充人體所需的鐵,深受福斯喜愛。但是很少人知道,現在這並不起眼的黑黝黝的傢伙,在中國古代居然是遠銷海外的奢侈品。
早在宋朝,鐵鍋已經在中國普及,正是由於鐵鍋的出現,才導致了宋朝美食文化的盛行。眾所周知,宋朝的海外貿易很發達,整個印度洋都遍佈著中國Nautilus的足跡。在海上,中國人也要做飯,也需要用到鐵鍋。
有一天,一位波斯商人上了宋朝商人的船談生意,然後突然發現灶臺上有個黑乎乎的東西。於是,這個波斯人就問:“這是何物?”宋朝商人回答:“這是鐵鍋,做菜用的。”
對於這口鐵鍋,波斯人非常感興趣,居然花大價錢買了下來。在國外,做飯一般用煮和燒烤的方式。他們煮東西主要用陶器,燒烤乾脆連容器也不用。看到鐵鍋,他們自然很稀奇。
對於當時的外國人來說,鐵鍋可不是一般的物品,而是顯示身份的奢侈品。有些歐洲君主,還會煞有介事地將鐵鍋完好地儲存起來,作為傳家寶。
宋朝商人見鐵鍋在國外非常有市場,於是便從國內大量收購鐵鍋,與絲綢和瓷器一起,成為中國的馳名商品。1987年,在廣東附近發現的宋朝沉船——南海一號,便帶有不少鐵鍋。
對於蒙古人來說,鐵鍋更是珍貴的不得了,甚至將此物作為彩禮或嫁妝。據說,如果男子家裡沒有鍋,蒙古姑娘都不願意嫁。
蒙古人以牛羊肉為食,經常需要烹煮食物,而鐵鍋是生活必需品,畢竟陶土器皿沒有鐵器經久耐用。然而蒙古人冶煉技術不過關,製造不了鐵鍋,所以只能向中原求購。
但是,明政權出於國家安全考慮,不願意商人出口鐵鍋給蒙古人。因為他們擔心,蒙古人會熔掉鐵鍋,化作鋒利的兵器。
然而事實證明,明朝真的想多了。蒙古人自己的鐵鍋都不夠用,還會將鐵鍋熔了當兵器?當時的蒙古人缺鐵鍋到了什麼程度呢?鐵鍋破了也捨不得扔,一定要用牛皮補起來,湊合著用。
如果兄弟分家,家裡只有一口鐵鍋,那麼就將一口鐵鍋對半分。
由於明朝不開互市,蒙古人只能來硬的,他們四處劫掠邊境的漢人,除了金銀財寶,搶的最多的就是鐵鍋。所以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搞笑的情景,一群全副武裝的蒙古騎兵,有些身後揹著一口鍋,有人用頭頂著鍋,然而歡樂地唱著,從草原上呼嘯而過。
到了後來,明朝和蒙古俺答汗政權和解,明蒙兩國才真正實現了互市,蒙古人終於可以放心大膽地買到鐵鍋,兩國再也不用發生戰爭。從此兩百年的明蒙戰爭就此結束。
3.古代的烹飪方式
在原始社會,人們主要靠採集和打獵為生,那個時候採到的果子直接吃,抓住的獵物烤著吃,可以說只有燒烤這一種烹飪方式。而且經常因為食物短缺要到處遷徙,直到神農氏搞起了種植業,部落的生活才呈現定居的狀態。雖然中國人聰明地發明了鑽木取火,但很多時候遇到暴雨火源就會熄滅,下雨天也是要吃飯的,所以原始社會絕大多數情況還是會以生肉為食。而且吃生肉的習慣在先秦兩漢時期也不罕見。
大家還記得中學課本中的課文《鴻門宴》嗎?裡面就有樊噲吃生肉的橋段,不僅吃還吃的很多。可見那個時期也有人保持著原始社會吃生肉的習慣。直到後來,陶器被研製出來,人們才過上吃穀物的生活,在這之前,人們並不是不認識穀物,而是不知道該怎麼吃,穀物無論是直接吃還是烤著吃口感都不太好,唯有煮著吃才是正確的,於是開始自己培養穀物,從此中國進入了農業時代。
最初確立的五穀指稻、黍、稷、麥、菽,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指麻、黍、稷、麥、菽。先秦時期,人們的烹飪技術得到了改善,肉不僅僅用來燒烤,還可以用來烹煮,鼎就是最常用的器皿。到了秦漢時期,人們的主食主要是“羹”,就是類似於現在的皮蛋瘦肉粥,蔬菜粥之類的,貴族吃肉羹,平民百姓吃菜羹,秦漢時期沒有炒菜,那是的菜更像是今天的拌菜。而且吃飯時一手拿著筷子,一手拿著勺子,筷子用來夾菜,勺子用來吃飯,左右手交替進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雖然很早就開始種植小麥,但是一直不知道該怎麼吃,發現煮出來的小麥口感極差,所以直到後來有個人突發奇想把它磨碎了,和成面才發現這種吃法口感極佳。最近熱播的三國大劇《大將軍司馬懿之虎嘯龍吟》中,就有司馬懿吃湯餅的場景,那個時候的湯餅更像是今天的面片湯,到了三國後期,諸葛亮為了祭祀,發明了一種叫“蠻頭”的祭品,就是中間放肉餡,外面裹上面粉,後來就逐漸傳為了“饅頭”,但是那個時候的饅頭其實是現在的包子。到了唐朝,從波斯傳入了一種綠葉菜,因此今天稱其為菠菜。宋代時期,人們開始越來越會吃了,鐵鍋出現了,人們開始學會吃炒菜。各種各樣的麵點應運而生。還有很多可口的零食,比如北方人常吃的糖葫蘆,飲料酸梅湯等。
到了明代時土豆和玉米從美洲傳入中國,因為好種植又高產在中國傳播廣泛,也正是這種作物的引進,促進了當時中國人口大幅度的提高。同時,辣椒也在這個朝代傳入中國,成為中國人餐桌上重要的食物和作料。到了清代,可以說食材極其豐富,吃法和我們今天很接近,還誕生了很多有名的私房菜,《紅樓夢》中就介紹過各種賈府的菜品,一點都不輸於今天人的宴會飲食。皇宮裡更是有滿漢全席,流傳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