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析一個很小的問題,看官們一起探討一下:韓信是不是發動叛亂,並由此被劉邦殺掉?
韓信出身貴族,隨著六國一統,家道沒落,從此居無定處,食不果腹。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個流浪漢。胯下之辱的故事眾人皆知,韓信被地痞無賴所糾纏,韓信並未與之計較,後人都說韓信心有大志,要忍辱負重。這樣正面立志的解說符合正確的價值觀。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分析一下,韓信就是自暴自棄,混日子,內心懦弱。韓信曾經借住在朋友家,蹭吃蹭喝,後來被女主人趕出去。後來遇到河邊洗衣服的婆婆,給他吃的,並且用言語刺激他。由此韓信入軍營做項羽的衛士。後來就是一路輝煌。
韓信的經歷告訴我們:他內心曾一度隨遇而安,功利心並不重,更多的是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別人的侮辱,自己也接受,功成名就之後,知恩圖報,不打擊報復。手握重兵,曾經有極好的機會自立為王,卻沒有那麼做。由此看出,韓信造反的可能性不大。
反觀劉邦,同樣是混吃混喝,無所事事。但劉邦卻過的心安理得,沒有羞恥之心,大嫂嫌棄他不幹活,對他頗有微詞,分封天下的時候,唯獨不封賞大嫂的孩子,後來在父親的勸說下,勉強封賞。面對強敵項羽,劉邦曾經放棄過孩子、老婆、甚至要和項羽分食自己的父親。這樣一個人得了天下,可想而知,手下的命運會如何。他怎麼對待韓信這樣一個功臣,性格品質差別如此之大的兩個人,劉邦不會容下韓信。
司馬遷用了極為細緻的描寫刻畫韓信。竊以為司馬公與韓信都受到了不公的待遇。內心忠誠,卻不 被認可,甚至被認為忤逆犯上,都沒落得好下場。也是側面表達了自己對當政者的不滿。我想司馬遷的一個深意就是要給天下有功者一個公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