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歷史中的王朝守家們,朱家是一點也沒有怕過。這是對明朝的最好的表揚,雖然明朝具有很強的封建色彩,誤國的昏君層出不窮,但是她確實是漢族統治下最有骨氣的一個王朝。要說明朝有骨氣,還要從他們的祖訓說起。

他們的祖訓說上至帝王,下至黎民,都要尊敬,不準和親!不許賠款!不能割地!不得納貢!而明朝的皇帝也徹底的貫徹了這一點。你真的會發現明王朝沒有一個因為打不過而要求拉攏勢力去和親的公主,沒有因為打不過就不想打去割地賠款這類的事件,在對於交戰上明朝就真的一直很硬,從來沒有怕過沒有慫過。

明朝在建國的時候把國都選在南京,後來又遷都到北京就只有一個目的“天子守國門”。明朝在佔據天下以後,國家邊疆的戰報仍然不斷,形式也特別嚴重。在公元1381年明朝修建出山海關。公元1409年,明朝在國家的東北地區成立奴爾幹都司,並且加派一些官員去解決當地的困難,改變地區的局勢。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山海關以外乃非中原地區,仍屬化外之地,且關外主要還是滿族為主的勢力聚集,最後山海關就成了中原與東北地區聯絡和來往的重要地方。戰爭開始以後明朝的皇帝就來到了北京,因北方時常受到韃靼和瓦剌的威脅,且還有北元蒙古勢力的南襲,還有就是因為北京是明帝的興起的地方,所以明成祖朱棣就在公元1421年再次回到北平,並把名字改為京師。因為從地理位置上看,明王朝首都京師距離長城非常近,而且是當朝天子的地方,所以人們就把“天子守國門”傳揚了出來。

而什麼又叫做“君王死社稷”哪?那是因為從明英宗開始到崇禎,即使是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也都沒有捨棄自己的皇都逃跑。就在明英宗被敵人所俘虜,明朝也毅然決然的拒絕蒙古了所有的條件,英宗就算是死也不願投降,而且明朝也直接從新選了一個皇帝,一舉打敗蒙古,明成祖就曾經五次親自去征討蒙古,明朝在歷史有過很多的壓力,遇到很多的困難,但是卻從沒有卑躬屈膝、割地賠款。
就算是明末清初內憂外患依舊兵分兩路對付滿清和李白成。對關外的土地依然沒有放棄“全遼可復”的計劃。在明朝執政的時間裡在這裡打了好多仗,明朝的意志卻是更加的堅定,就算是打到自己的家門口也不見有一絲的懼怕之意,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少有的。

直到1662年,永曆死了以後,家才算是破了也真是人在家在人亡家亡。明朝在外敵來了的時候,就只有一個字:打!當時越南殺了明朝的時臣,皇帝就下令一個字“打”,倭寇來了,嘉靖一個字,“打”!;君臣基本皆有氣節,臣子方面,比如,嘉靖皇帝想把自己的生父加廟號(這是皇帝死後才有的待遇,而嘉靖皇帝的生父並非明朝皇帝,僅僅是藩王),於是群臣按照有違祖制下跪勸諫,嘉靖皇帝先後一連杖斃16人,最後還有人出來勸諫;再比如史可法,苦守揚州數月,在揚州被陷後仍然拒絕投降,最後直到死也沒有投降;想像一下,如果清朝政府能有明朝的這種氣節,會不會歷史就會改寫呢?沒有第一次的割地賠款,就不會讓其他國家眼紅,不會讓其他國家也想來打我們的主意,我們國家也不會賠償那麼多的錢,國力可能也不會倒退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