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編者按:1901年,八國聯軍攻進北京,並逼迫清政府簽訂了著名的《辛丑條約》。雖然八國聯軍取得了勝利,但他們各懷鬼胎,都想著讓自己國家的利益最大化,以至於後來他們為了爭奪在華(主要是中國東北地區)利益最終分成了兩個陣營,一個陣營是日英同盟(有美國支援),另一陣營是俄法同盟(有德國支援),這為三年後(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提供了國際條件。本文就來簡單介紹一下日俄戰爭前,日本和英國結盟的國際背景以及影響。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後,八國聯軍以此為名進攻北京。日本朝野認為:如果各國為鎮壓義和團而需要大批部隊的話,便不得不依賴距中國最近的日本。事實上,當時列強中能在較短時間內派大軍到中國的只有日、俄兩個國家。

日本與中國隔海相望,俄國與中國接壤,而且在旅順還駐有一萬多名正規軍。日本派入中國的兵力如果能夠超過俄國,那其在華的競爭中將會大有益處。但由於日本是第一次在國際上與列強協調合作,並不敢輕易行事,日本政府不僅應考慮如何保持日本在清朝的權益及使館日僑的保護問題,而且需針對列強間相互牽制的動向來作出相應決定。

因而從這時起,日本也密切注意各國的出兵狀況、以及各國的態度。隨後英國向各國提議置清政府於不顧,而以各國聯軍鎮壓義和團,因為此時,在華利益最多的英國由於正在南非進行殖民戰爭,最終只得要求日本出兵增援。為此日軍第五師團在大沽登陸,到達天津後與英法侵華軍統帥共同策劃部署了進軍北京的計劃。在華日軍達到 2.2 萬人,從而成為八國聯軍的主力。等到北京戰事結束後,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在給英國駐日使節的電報中也“表揚”並“肯定”了日本軍事力的“效用”,這樣的結果算是為兩國日後結成同盟起了很好的作用。

等到義和團運動結束以後,八國聯軍中的沙俄開始在清朝東北地區駐軍,並想在這個問題上試圖要與清朝單獨達成協議,這一行為遭到以英國為首的列強的反對。不但如此,英國在1901年1月還與德國和日本舉行了“關於三國進行公開干涉和甚至締結三國反俄同盟”的談判。

到了1901年沙俄向清朝提出單獨協定的草案,由於在英、日、美三國的壓力下,清朝幾次拒絕了該草案。英、日、美三國之所以強烈反對該草案,是因為它們要力圖保證自己能有機會滲入清朝東北和控制該地區。可是沙俄想要獲取清朝東北的土地之決心也是不可動搖的,要想改變這種局勢,只有日本和英、美相互密切配合才能改變原有的局勢。這些都表明,沙俄遠東政策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日本和英、美進一步的關係,也為後了沙俄遠東政策的繼續推行起到了反作用。

所以當俄國的擴張不僅引起了日本政府的不滿和恐慌,更重要的是此時的遠東國際格局已不在英國的控制範圍之內,這樣英國與俄國的外交協商也多難達成,那麼英國在遠東尋覓夥伴的目光自然落在了日本身上。英國期望利用日俄在東北亞的矛盾與日本合作,日英兩國在共同抵制俄國的立場上暫時達成統一,日英同盟此時具備了實現的可能。

到了1901年4月16日,日本駐英公使林董被授權以個人名義,非正式向英國政府試探締結日英同盟的可能性。翌日,林董約見英國外交大臣蘭斯敦,試探日英之間是否有希望達成某種永久性協定。7 月15日,英國首相索爾茲伯裡在倫敦向日本公使林董正式建議結盟,31 日,蘭斯敦又會見林董並表示結果就以下問題達成了一致:

1.維持保全清朝領土的原則,防止將來的分割。

2.鑑於日本在朝鮮半島有優越利害關係的事實,英國承認日本在朝鮮半島的自由行動。

3.日本或英國與別國交戰時,同盟國一方嚴守中立,若第三國加入敵國,則進一步以武力援助同盟國。

林董在這次會談後可以肯定的確認:日英兩國之間,公開締結相互援助的條約,對於維持日本在遠東的勢力是大有益處的。林董與蘭斯敦的談判,在日英結盟的道路上具有重要意義。

9月21日,小村壽太郎就任桂太郎內閣的外務大臣,小村上任後,以《致駐英公使電稿》的形式,制定了最初的同盟條約草案。日本內閣授權林董“開始公開交換意見”,日英同盟談判開始走上正軌。

到了桂太郎上臺組成新的內閣後,其中成員大多更傾向於與英國結成同盟。但元老中的伊藤博文和井上馨仍舊對日英結盟持有異議,伊藤仍舊認為日俄還具有不開戰可能性,因此1901年11月初到達巴黎,會見了從倫敦前來遏見的林董,林董根據日本政府的指示,向伊藤彙報了日英談判的進展情況,並且拿出了最初的日英同盟條約文稿。

伊藤看過之後,電告本國政府建議等其與俄國最後談判的結果。11月27日抵達俄國首都彼得堡,受到了熱情的接待,在此期間,伊藤與俄國外交大臣拉姆斯多夫舉行三次正式會談,透過會談,俄國給談判提出了以下條件:

第一:相互保證朝鮮獨立。

第二:相互保證不在朝鮮沿岸設定一切軍事設施,以免危害朝鮮海峽的自由交通。

第三:在工業、商業方面,俄國承認日本在朝鮮有自由行動。

第四:以往的協定自此協議生效後失效。

第五:沿俄國國境事先明確議定靠近國境地帶的區域,日本軍隊絕對不能超越。

第六:日本承認俄國在清朝境內地帶的優先權,保證不妨礙俄國的一切自由。

伊藤博文將這份俄國開出的條件交給了日本政府,並明確了指出了俄國永遠不會把朝鮮讓給日本。桂太郎首相電告伊藤博文,也明確表示反對俄國的提案。伊藤本人也認為俄國的提案實在令人難以接受,便放棄了最後的談判,改為前往英國協助林董進行締結日英同盟條約的準備工作。

事實上此次伊藤博文的訪俄活動從反面推動了日英同盟的程序,英國擔心俄國會和日本妥協,積極調整了談判方針。同時英國還提出了互相使用造船廠、港灣及煤炭儲藏所的問題,日英同盟已接近實現。

1901年6月成立的桂太郎內閣選任小村壽太郎出任外相,其目的是希望以山縣為後盾,桂太郎和小村攜手將日本的外交政策轉向與英國結盟來與俄國抗衡,實現日本既定的戰略目標。作為駐俄公使。而在日本政府內部元老們也在審議日英同盟方案。12月7日,日本政府內部元老們也在透過會議審議日英同盟方案,結果最終做出了與英國結盟的決定。

1902年1月30日,由林董和英國外交大臣蘭斯敦簽署的《日英同盟協約》,即日生效。2月11日,在東京和倫敦同時公佈。

日英同盟的成立,改變了遠東的國際格局,影響深遠。同時也使列強在東北亞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明顯變化:

首先,它使日本獲得了英國的軍事援助和貸款,擺脫了外交上的孤立地位,在與俄國爭奪清朝東北和朝鮮的勢力範圍中形成了明顯的軍事優勢。

其次,日英同盟也促成了俄法在遠東的合作。為了對抗日英同盟,擺脫外交困境,俄國與法國接近並最終也簽訂了同盟條約,其目的顯然是為了對抗英日同盟,這些都為即將發生的日俄戰爭提供了國際條件。

最後,日英同盟的成立,達到了對俄國的警示作用。俄國鑑於國際形勢不利於己,在清王朝東北撤兵問題上做出了讓步。

2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全域性觀點之戰爭系列——霸權之戰(三):英法百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