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紅圈中就是圖哈切夫斯基元帥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和俄羅斯兩國分別流傳起兩個頗具神話色彩的傳說。那就是有張作霖在就不會發生“九一八事變”,以及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在蘇聯就不會出現蘇德戰爭初期的敗局。當然,有關張作霖的話題並不是本文的重點,只是作為對比簡單提一下。這裡主要想說的是,那種把蘇軍在1941年夏天的悲劇簡單歸結於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案件帶來的消極影響觀點是否正確?假如在開戰的時候圖哈切夫斯基元帥還在掌管部隊,那麼蘇軍的表現會不會比真實的歷史中表現得更好?

雙炮塔T-26坦克群

首先我們知道,從1920年波蘭戰役到後來提出的大縱深突擊理論,都代表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戰爭思想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進攻,進攻再進攻,在進攻中徹底消滅敵人。而在上世紀30年代初,傳統的步兵和騎兵是完成不了這個任務的,只有大量可以快速機動的裝甲部隊有潛力能夠實現這個目標。為此,大量的T-26輕型坦克和BT快速坦克被製造出來,組成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裝甲部隊。以便能夠實現圖哈切夫斯基元帥追求的快速進攻。實際上,如果不算戰前剛剛出現的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T-26輕型坦克和BT快速坦克也是戰爭初期蘇軍的主力裝備。

閱兵式上的T-35重型坦克

當然,嚴格地說在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規劃裡,蘇軍的坦克並不只有一種,除了可以空投的超輕型坦克,供地面部隊使用的坦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可以快速機動,能夠迅速的穿插到敵人後方,破壞其交通和通訊線的坦克,T-26輕型坦克和BT快速坦克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另外一種就是用於直接支援步兵的行動,T-28中型坦克和T-35重型坦克就是做這個的。其實這個觀點並不新穎,同一時期英國人也是這麼做的。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表明,這個分類法是錯誤的,到最後英國人也不得不取消了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

在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眼中,T-34坦克屬於異類

不過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在蘇聯坦克規劃方面最大的問題是他太急於求成。一開始,他先是爭取購買5萬輛美國的“克里斯蒂”坦克未果。後來當斯大林決定在蘇聯建設自己的坦克工廠之後,又提出了一個年產10萬輛坦克的方案。毫無疑問,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為了儘快實現自己的計劃,已經完全脫離了蘇聯的實際情況。因為無論是購買5萬輛美國坦克還是生產10萬輛自己的坦克,蘇聯都是做不到的。不但當時做不到,後來也沒有做到過。另外還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活到了1941年,那麼消失的不僅僅是在“萬能火炮”困境下的F-22式76.2毫米火炮,就連T-34中型坦克能不能倖存都是一個疑問。

圖哈切夫斯基元帥規劃的預備役主要依靠工人

最有意思的是,儘管圖哈切夫斯基元帥一直認為下一場戰爭不可避免。但是他卻只注重現役部隊的建設工作(儘管依然是一團糟),而忽視了對預備役人員的培訓。即使少量的預備役人員也主要集中在工人當中,而蘇聯農民則被他有意無意的忽略了。這就意味著,一旦開戰,除非蘇軍能夠迅速的戰勝對手。否則將會陷入一個悖論,那就是蘇軍要麼找不到受過訓練的預備役人員補充作戰部隊的損失;要麼把受過訓練的工人派往前線,進而影響軍工生產,反正只能二者選其一。至於人數最多的蘇聯農民,就只能在一旁看著,或者在家安心種地。

戰爭初期蘇軍遺棄的KV-1重型坦克

除了給蘇聯軍隊建設帶來的麻煩,其實我們對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指揮部隊的能力也要畫一個問號。儘管他號稱“紅色拿破崙”,但是坦率地說,他的戰績遠遠不能和拿破崙相提並論。這個“紅色拿破崙”的綽號也不知道是從何而來的。再者參照他在1920年在華沙被對方從側翼擊潰的歷史教訓,到他提出大縱深突擊理論的時候,忽視側翼的毛病依然沒有得到太大的改正。而忽視側翼,在面對1941年的德國軍隊的時候意味著什麼,對那段歷史稍微有些瞭解的人都會十分清楚。很明顯,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指揮能力對 1941年來說,很可能並不比伏羅希洛夫和鐵木辛哥他們更高明。

1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侵華日軍的軍艦(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