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穆聖建國

在人類社會發展早期,阿拉伯半島一直處於文明邊緣。進入公元6世紀,拜占庭帝國、波斯帝國、衣索比亞帝國三大帝國之間為爭奪霸權,進行了連續不斷的戰爭。

處於三大帝國交叉口的阿拉伯地區

在北路,從231年——631年,波斯與羅馬(包括拜占庭)之間進行了長達四百年的爭霸戰爭,最終兩敗俱傷。在南路,衣索比亞帝國於525年消滅古葉門王國,奪佔葉門地區。575年,波斯軍隊攻入葉門,驅逐衣索比亞駐軍。

長期的爭霸戰爭使原來繁華的商業中樞美索不達米亞和葉門變得一片荒蕪。在這種背景下,逐利的商人們被迫去尋找新的商業中樞,位於阿拉伯半島的麥加逐步進入了他們的視線,並由此繁華起來。繁華除了為阿拉伯人帶來了財富,更帶來了全新的社會與文明。

570年,一個改變了阿拉伯人乃至世界歷史的巨人誕生在麥加,他就是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

這是一個志向遠大的人物,經過一系列的思索與實踐,穆罕默德終於找到了讓阿拉伯人崛起的道路,他要用一個統一的信仰將一盤散沙的阿拉伯凝聚起來,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大帝國。為此,他在610年創立了伊斯蘭教,並不斷在麥加進行宣揚。

此後,在統一信仰的凝聚下,在穆罕默德英明的領導下,穆斯林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624年,穆罕默德指揮穆斯林軍隊首次取得對麥加的軍事勝利。627年,壕溝之戰爆發,穆罕默德成功擊敗麥加的萬人大軍。630年,穆罕默德親自率軍征伐麥加,麥加貴族不戰而降,與穆罕默德達成《侯德比耶和約》。麥加貴族被迫接受伊斯蘭教,承認穆罕默德為“先知”;穆罕默德承認麥加是伊斯蘭教聖地。

初步統一的阿拉伯國家

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此時阿拉伯半島已基本統一,一個政教合一的大帝國初步形成了。鑑於穆罕默德對阿拉伯文明的巨大貢獻,阿拉伯人將之尊稱為“穆聖”。

四大哈里發時代

從632年——661年,阿拉伯帝國先後出現了四位哈里發(皇帝),史稱四大哈里發時期,又稱神權共和時代。

和許多國家的早期歷史一樣,阿拉伯帝國的君王最早不是由世襲產生,而是透過貴族選舉誕生的。穆聖死後,阿布·伯克爾被推舉為第一任哈里發。阿布·伯克爾即是穆聖最早的追隨者,又是穆聖的岳父,可以說是身份尊貴。他執政的兩年中,迅速平定了阿拉伯內部的叛亂,鞏衛了帝國的統一。

歐麥爾大帝

阿布·伯克爾去世後,戰功赫赫的歐麥爾被推舉為第二任哈里發。在歐麥爾大帝的統治下,阿拉伯人開始了人類史上罕見的大擴張運動。

635年,帝國軍隊兵分兩路,同時對波斯與拜占庭開戰。同年,西路軍在被稱為“安拉之劍”的名將哈立德的率領下,取得了雅穆克戰役的全勝,殲滅拜占庭精銳5萬餘人,擊殺拜占庭主將提奧多拉,一舉奪取敘利亞地區。戰後,拜占庭皇帝希拉剋略仰天長嘆道:“美麗的敘利亞,永別了”!

642年,阿拉伯西路軍在另一員名將阿慕爾的率領下,再次取得對拜占庭的輝煌勝利,奪取了埃及、利比亞地區。與此同時,東路軍同樣戰績輝煌。637年,在名將賽爾德的帶領下,阿拉伯取得卡迪西亞戰役的全勝,殲滅大半波斯主力,一舉奪佔兩河平原。642年,阿拉伯又在尼哈旺德戰役中再次重挫波斯軍,全殲波斯軍主力。

四大哈里發時期的帝國疆域

就在對外戰爭連戰連捷之際,歐麥爾大帝於644年被一名波斯奴隸刺殺。隨後,奧斯曼被推舉為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繼承了歐麥爾大帝的擴張政策,先後奪佔了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突尼西亞等地,並於651年徹底消滅了薩珊波斯的殘餘勢力。

奧斯曼出身倭馬亞家族,這個家族曾經是穆聖的死敵,後來才皈依了伊斯蘭。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奧斯曼大力提拔倭馬亞家族的成員擔任帝國要職,結果引起了其他家族的不滿。656年,奧斯曼被反對派刺殺,穆聖的外孫阿里被推舉為新的哈里發。但是,奧斯曼的侄子敘利亞總督穆阿維葉公開質疑阿里的地位,並起兵反叛阿里。661年,阿里遇刺,穆阿維葉逼迫阿里之子哈桑放棄哈里發之位,自立為哈里發。自此,神權共和時代結束,倭馬亞王朝的統治開始了。

倭馬亞王朝

為了拱衛自己的統治,穆阿維葉將帝國首都遷移到自己的根據地大馬士革。他在位時期,統一帝國文字,建立帝國海軍,改善帝國交通,並率領帝國鐵騎連挫拜占庭軍隊,成為繼歐麥爾之後,又一位傑出的帝王。

穆阿維葉大帝

穆阿維葉早年為了緩和與反對派的矛盾,曾親口許諾自己死後,由阿里的次子侯賽因繼承哈里發之位。但是,隨著地位的日益穩固,他終於在679年正式宣佈廢除選舉制,實行世襲制,立自己的兒子葉齊德為帝國繼承人。670年,穆阿維葉去世,葉齊德迅速派兵攻殺了侯賽因,成功世襲了哈里發之位。

倭馬亞王朝也繼承了擴張政策。在北方,阿拉伯軍隊攻克小亞細亞,並多次包圍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雖然拜占庭憑藉著堅固的城牆和神秘的“希臘火”打敗了阿拉伯軍,但戰後的拜占庭國力衰落了下去,再也不是當年那個不可一世的超級帝國。

在西方,阿拉伯從拜占庭手中奪取了全部北非地區。711年,在塔裡克和穆薩兩位阿拉伯名將的統領下,帝國大軍橫渡直布羅陀海峽,攻入西歐大地。714年,西哥特王國被阿拉伯人攻滅,西班牙被納入帝國領土。732年,阿拉伯軍隊侵入法蘭克王國境內,但在普瓦提埃戰役中被查理·馬特率領的法蘭克軍隊擊敗。

極盛時期的倭馬亞王朝

至此,經過一個世紀的擴張,阿拉伯帝國成為繼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包括拜占庭)之後,第四個橫跨亞非歐的超級帝國。

兩大超級帝國的爭鋒

在阿拉伯帝國開疆拓土的同時,中國的大唐帝國在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的統治下,也開始了大規模的拓邊運動。大唐鐵騎風捲殘雲,先後消滅東突厥、吐谷渾、高昌、薛延陀、焉耆、龜茲、中天竺、西突厥、百濟、高句麗等政權,成為了一個東至對馬海峽,西極鹹海,南達越南中部,北過貝加爾湖的世界超級帝國。

在消滅薩珊波斯之後,阿拉伯的野心更加膨脹,併產生征服中國想法。倭馬亞王朝的東方最高軍事長官哈賈吉·本·優素福曾叫囂,“誰能征服中國,就封誰為中國的總督”。

不斷擴大的阿拉伯帝國版圖

664年,乘大唐與吐蕃爭鋒之際,阿拉伯軍隊攻陷了喀布林。不久之後,又侵入印度,奪取了信德地區。

712年,阿拉伯名將屈底波率軍攻陷撒馬爾罕,迫使大唐附屬國康國歸降阿拉伯。在此前後,吐火羅、安國、花剌子模等大唐附屬地區也相繼為阿拉伯人佔領,大半個中亞暫時淪陷。

同年,稱雄漠北的中國後突厥可汗默啜派大將闕特勤率20萬突厥騎兵西征,一度收復中亞大多數地區。但到了713年,阿拉伯軍隊突然翻盤,大破突厥軍,闕特勤敗走漠北。屈底波繼續率軍東進,一度攻陷碎葉、疏勒等重鎮。但就在此時,昏庸殘暴的蘇萊曼繼承了哈里發之位,屈底波在不久後因功高震主被殺。

715年,剛剛穩定政局的唐玄宗李隆基令大將張孝嵩與阿史那獻分兵反擊。張孝嵩憑藉著強悍的陌刀隊,一路吊打阿拉伯、吐蕃聯軍,連續收復疏勒、碎葉、拔汗那等地。阿史那獻在米國國王的帶領下,一路收復曹國、石國、東曹國等,康國國王也乘機殺死阿拉伯官員,重新歸附了大唐,至此,大唐恢復了在中亞的疆土。

大唐安西都護府與北庭都護府

此後,唐玄宗透過冊封中國遊牧部族突騎施首領蘇祿,接連重挫阿拉伯軍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軍事勝利。直到後來突騎施反叛大唐,阿拉伯軍隊才得以重返中亞。

750年,阿拉伯帝國內部發生劇變。阿布·阿拔斯在呼羅珊軍隊和什葉派的支援下,推翻了倭馬亞王朝,建立了阿拔斯王朝。相對於倭馬亞王朝,發家於東部的新王朝將重心進行了東移,並在靠近中亞的呼羅珊地區建立了多達20餘萬的精兵部隊,在與唐朝爭奪中亞的戰爭中開始佔據優勢。

751年,大唐名將高仙芝率領三萬安西精銳翻越蔥嶺,長途奔襲,主動出擊阿拉伯軍隊。阿拉伯名將阿布·穆斯林迅速徵集20萬軍隊與唐軍決戰於怛羅斯。由於阿拉伯軍隊在數量上佔據著絕對優勢,再加上唐軍盟友葛邏祿的叛變,阿拉伯軍隊最終取得了戰爭的慘勝。高仙芝率領數千殘兵退回了安西,阿拉伯人乘機佔據了中亞。

怛羅斯之戰

兩年後,大唐另一員名將封常清率領唐軍再次翻越蔥嶺,攻滅了大勃律。中亞諸國攝於大唐的威懾力,重新到長安朝貢,並請求大唐皇帝發兵驅逐阿拉伯人。但是在不久後,安史之亂爆發,大唐被迫將安西精銳調回內地平叛,並逐步退出西域。中亞最終為阿拉伯人佔據。

阿拔斯王朝的強盛與分崩

阿布·阿拔斯去世後,其子曼蘇爾繼位。曼蘇爾平定了國內的叛亂,並於762年將國都由大馬士革遷到巴格達,阿拔斯王朝的統治日趨穩定。

在曼蘇爾(754——775年在位)、哈倫·拉希德(786——809年在位)和馬蒙(813——833年在位)統治時期,阿拉伯帝國國力強盛、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疆域遼闊,是為極盛時期。但是,繁華的背後也隱藏著危機,由於統治階層的奢靡腐化和不同教派之間矛盾的日益激化,帝國內部的階級矛盾不斷激化,地方分裂勢力日益抬頭。馬蒙晚年,帝國國力開始盛極而衰。其子穆阿臺綏姆(833——842年在位)時,由於重用突厥奴隸衛隊,造成了突厥人掌軍、波斯人執政、阿拉伯人唸經的尷尬局面。

阿拔斯王朝與正在復興的查理帝國和拜占庭馬其頓王朝

816年,巴貝克領導發動了紅衣軍起義,起義持續了長達21年,一度橫掃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波斯西部等廣大地區,屢次擊敗帝國的中央部隊,給帝國造成沉重打擊。869年,在阿里·伊本·穆罕默德的領導下,規模更大的黑女大起義爆發了,這次起義席捲了帝國最核心地帶,甚至還一度攻入了距首都只有20裡的地方。起義雖在883年被鎮壓,但經過此打擊,阿拉伯帝國已是日薄西山,並再也沒有強盛起來。

在國力衰微,內部起義不斷的同時,地方分裂勢力更是愈演愈烈。阿拉伯帝國雖然疆域遼闊,但卻沒有發展出一種有效地中央集權體制。落後的封土製導致了地方總督擁兵自重,帝國中央對地方的控制異常薄弱。

帝國分裂首先從控制力最薄弱的西部地區開始。早在756年,僥倖逃出阿拔斯家族魔爪的倭馬亞王朝宗室阿布都·拉赫曼率軍進入西班牙,並在此建立了後倭馬亞王朝(756——1236年),與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禮。到了788年,鎮守摩洛哥的大將穆萊·伊德里斯也宣佈獨立,建立了伊德里斯王朝(788——974年)。兩年後,突尼西亞長官伊本·艾格萊卜也宣佈獨立,建立了艾格萊卜王朝(800——909年)。在帝國的東部,地方分裂勢力同樣強大。821年,塔希爾·伊本·侯賽因建立塔希爾王朝(821——873年),割據伊朗東部及中亞、阿富汗一帶。這些,還都是發生在阿拉伯帝國的強盛時期。

阿拉伯帝國軍隊

帝國國力衰落後,地方分裂勢力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在西部,阿哈默德·圖倫於868年在埃及宣告獨立,建立圖倫王朝(868——905)。在東部,哈桑·伊本於864年在伊朗北部建立阿拉菲德王朝(864——928);葉爾孤白·伊本·萊伊斯·薩法爾建立薩法爾王朝(867——1002),並於873年攻滅塔希爾王朝;892年,薩法爾王朝留守中亞的總督伊斯瑪儀·本·艾哈邁德宣佈脫離薩法爾王朝,建立薩曼王朝(892——999)。在中部,890年發生卡爾馬特起義,起義軍於899年在巴林建立卡爾馬特國家,並佔據阿拉伯半島的東半部。

這些地方政權之間不斷地相互攻伐,其版圖和邊界不停地變化。在西部,哈里發的中央軍隊在905年收復了埃及,消滅了割據於此的圖倫王朝;但在同年,阿卜杜拉建立的哈姆丹王朝(905——1004)割據了敘利亞和伊拉克北部;909年,賽義德推翻了艾格萊卜王朝,建立了更加強大的法蒂瑪王朝(909——1171),並先後在969年攻陷埃及,1004年攻滅哈姆丹王朝,成為了包括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巴勒斯坦、敘利亞和阿拉伯半島西部的龐大國家;974年,後倭馬亞王朝軍隊跨海南下,消滅了伊德里斯王朝。在東部,928年,阿拉菲德王朝被薩曼王朝兼併;962年,阿勒普特勤建立強大的伽色尼王朝(962——1186),並於899年聯合中國哈喇汗國將薩曼王朝瓜分,1002年又攻滅薩法爾王朝,疆域一度包括伊朗、阿富汗及半個中亞。在中部,艾哈邁德於945年建立布韋希王朝(945——1055),併入主巴格達,哈里發成為他控制下傀儡。由此,在阿拉伯帝國境內,形成了後倭馬亞王朝、法蒂瑪王朝、布韋希王朝、伽色尼王朝四大割據政權對峙的局面。

分裂與重新組合的阿拉伯世界

除了內部的階級矛盾、宗派紛爭、地方割據以外,帝國外部的威脅也日益嚴峻。877年,巴西爾一世成為拜占庭帝國皇帝,建立了強大的馬其頓王朝。此後,巴西爾一世及其繼承者們不斷對衰落的阿拉伯帝國發動進攻,先後收復了克里特、塞普勒斯、高加索以及敘利亞和伊拉克的北部地區。西歐地區在查理大帝(771——814年在位)之後,也開始逐漸崛起,併產生了東征的野心。

塞爾柱帝國的統治

塞爾柱人是中國西突厥民族烏古斯部落的一支,曾接受過大唐帝國的統治。安史之亂後,大唐帝國退出西域,中亞被阿拉伯帝國控制。和中亞許多部族一樣,塞爾柱人也接受了伊斯蘭文化,並開始向西亞方向遷徙。

1037年,塞爾柱人首領圖克魯克建立強大的塞爾柱帝國,並不斷向外擴張。1046年,塞爾柱軍隊在丹丹坎戰役中大敗伽色尼軍隊,奪取了呼羅珊地區。1048年,又在卡佩特羅戰役中擊敗拜占庭軍隊。1054年,征服亞塞拜然。次年,攻陷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推翻了布韋希王朝。塞爾柱君主強迫哈里發封自己為“蘇丹”,宣佈哈里發只保留宗教領袖地位,帝國一切重大事務和權力皆由塞爾柱帝國蘇丹裁決,哈里發淪為塞爾柱蘇丹的傀儡,阿拉伯帝國成為塞爾柱帝國統治下的傀儡政權。

極盛時期的塞爾柱帝國

在阿爾普·阿爾蘭斯(1063——1072年在位)和馬立克沙(1072——1092年在位)統治時期,是塞爾柱帝國的極盛時期。期間,塞爾柱帝國於1064年再度擊敗拜占庭,奪取亞美尼亞;1070年擊敗法蒂瑪王朝,奪取敘利亞、巴勒斯坦及麥加、麥地那等地;1071年,重創拜占庭帝國,並俘虜拜占庭皇帝羅麥紐斯·戴俄格尼斯,奪取小亞細亞。由此,在塞爾柱人的鐵蹄之下,西亞大地再度保持了統一,甚至有些史學家據此稱之為“阿拉伯帝國的中興”。

1092年,馬立克沙去世,強盛一時的塞爾柱帝國開始衰落。1141年,塞爾柱帝國與中國的西遼政權在中亞爆發卡特萬之戰,結果塞爾柱軍隊被打的大敗。1157年,不甘再受塞爾柱人擺佈的哈里發也開始起兵反抗,並在巴格達之圍中擊敗了塞爾柱軍隊。到1194年,苟延殘喘的塞爾柱帝國最終被新興的花拉子模帝國消滅。

阿拉伯帝國的滅亡

雖然哈里發在巴格達之圍後襬脫了塞爾柱人的控制,但帝國的領土僅剩下了巴格達周圍地區,已經無力迴天,離最後的滅亡也只剩下時間問題。

對阿拉伯世界造成巨大沖擊的十字軍東征

從1096年——1291年,西歐諸國在羅馬教皇的號召下,對東方伊斯蘭世界發起了數次大規模入侵,史稱“十字軍東征”。十字軍東征在給東方帶來浩劫的同時,也沉重打擊了哈里發在中東地區的權威。

1204年,中國的成吉思汗統一了草原各部,建立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最為強大的草原帝國。在重創金國、消滅乃蠻之後,成吉思汗發起了大規模西征。在第一次西征中,強悍的蒙古鐵騎便踏碎了伊斯蘭世界中最為強大的花拉子模帝國,給中東地區帶來嚴重的衝擊。

1252年,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奉元憲宗蒙哥汗之命,發起第三次西征。1258年,蒙元鐵騎攻陷巴格達,處死末代哈里發穆斯臺綏木,阿拉伯帝國滅亡。從此,阿拉伯人再也沒有建立過統一的政權。

附錄:阿拉伯帝國王表

四大哈里發(632年~661年)

1.阿布·伯克爾 632年—634年

2.奧馬爾一世 634年—644年

3.奧斯曼 644年—656年

4.阿里 656年—661年

倭馬亞王朝(661年~750年)

1.穆阿維葉一世 661年-680年

2.葉齊德一世 680年-683年

3.穆阿維葉二世 683年-684年

4.馬爾萬一世 684年-685年

5.阿卜杜勒·馬利克 685年-705年

6.瓦利德一世 705年-715年

7.蘇萊曼 715年-717年

8.奧馬爾二世 717年-720年

9.葉齊德二世 720年-724年

10.希沙姆 724年-743年

11.瓦利德二世 743年-744年

12.葉齊德三世 744年

13.易卜拉欣 744年

14.馬爾萬二世 744年-750年

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

1.阿布·阿拔斯 750年—754年

2.曼蘇爾 754年—775年

3.邁赫迪 775年—785年

4.哈迪 785年—786年

5.哈倫·賴世德 786年—809年

6.阿明 809年—813年

7.馬蒙 813年—833年

8.穆阿臺綏姆 833年-842年

9.瓦提克 842年-847年

10.穆塔瓦基勒 847年-861年

11.蒙特塞爾 861年-862年

12.穆斯塔因 862年-866年

13.穆塔茲 866年-869年

14.穆克塔迪 869年-870年

15.穆塔米德 870年-892年

16.穆塔迪德 892年-902年

17.穆克塔菲 902年-908年

18.穆克塔迪爾 908年-932年

19.卡希爾 932年-934年

20.拉迪 934年-940年

21.穆塔基 940年-944年

22.穆斯塔克菲 944年-946年

23.穆提 946年-974年

24.塔伊 974年-991年

25.卡迪爾 991年-1031年

26.凱姆 1031年-1075年

27.穆克塔迪 1075年-1094年

28.穆斯塔茲希爾 1094年-1118年

29.穆斯塔爾希德 1118年-1135年

30.賴世德 1135年-1136年

31.穆克塔菲 1136年-1160年

32.穆斯坦吉德 1160年-1170年

33.穆斯塔迪 1170年-1180年

34.安-納西爾 1180年-1225年

35.查希爾 1225年-1226年

36.穆斯坦綏爾 1226年-1242年

37.穆斯臺綏木 1242年-1258年

1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歐洲“攪屎棍”波蘭,攪動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