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本篇將會看見大量巴音浩特(今巴彥浩特) 五十年代老照片,歷史價值很大!

編輯不易,君若喜歡打個賞!

1953年 鄭福欽

人民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普遍設立學校,使各少數民族的兒童都能受到國家的教育。圖為寧夏阿拉善旗巴音浩特小學的學生正在上課。

美麗的巴音浩特一角 1954年6月10日 趙淮青

美麗的巴音浩特一角

巴音浩特新建的能容納1500多人的“人民會堂”,這裡經常放映著最新的電影

為當地牧民免費治療疾病的醫防隊的三位女青年工作人員(左至右):寧愛芳、鄭秀琴和蒙仁圖雅

巴音浩特建立了發電廠,蒙族工人羅桑尼瑪正在進行操作

巴音浩特發電廠的工人米希格道吉爾(左)在技術工人李祥禎(右)的指導下,學習蒸汽機的操作法

隨著發電廠的建立,巴音浩特也設立了有線廣播站。這是播音員艾力佐向全市人民廣播著祖國經濟建設

巴音浩特糧食購銷站從農業區運來了大批糧食,遠道而來的牧民正在這裡購買糧食

巴音浩特國營畜產公司大批收購駝、羊毛以及各種獸皮。這是牧民們正在出售阿拉善旗的名產——駝毛

巴音浩特,位於寧夏省阿拉善旗東部、賀蘭山的西麓,是寧夏省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該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解放後,在黨和政府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巴音浩特在各方面都有了飛躍的發展:人口迅速的增加了,嶄新的發電廠、人民醫院、學校和電影院都相繼建立起來了;隨著牧民生活的提高,也促進了巴音浩特市面的繁榮,每天都有許多牧民從遙遠的沙窩來到這裡,他們賣給國營畜產公司以各種畜產品,又從國營貿易公司和糧食公司買進了大批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在這個城市裡,居住著各族人民1萬多人,像兄弟一樣在和睦的大家庭裡愉快而幸福地勞動著、生活著。

1956年3月19日 班志遠

1958年5月14日 阿爾泰、袁汝遜攝

草原城市巴彥浩特市在愛國衛生月裡,居民們與六害展開了鬥爭。巴彥浩特市的面貌煥然一新,每條街道都打掃的乾乾淨淨。巴彥浩特市東關街十三組婦女正在打掃街道。

同上

隨著草原政治、經濟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巴彥浩特市已建立了託兒所和幼兒園。這是教養員張紫凌給兒童講志願軍英雄故事。

1958年6月13日 袁汝遜

巴彥浩特市全景。

同上

巴彥浩特市的古城風光。

巴彥浩特市街景 1963年3月23日 陸軻

巴彥浩特市的民族手工業得到很大發展,這裡生產的主要產品地毯和駝、馬韂遠銷至國內外許多地方

巴彥浩特這座城市已經有250多年的歷史。解放後,國家在這裡進行了建設,工業、交通運輸與文化教育等事業在迅速地發展。現在,這裡的各民族人口比解放初期增加了十倍多,成為阿拉善左旗戈壁沙漠牧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63年4月4日 陸軻

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是生產民族用品的主要地區之一,這裡生產蒙古包架子已有100多年曆史。今年這裡的手工業生產者,大量生產蒙古包架子,供應牧民的需要。

1962年8月2日 崔耀先

巴彥淖爾盟的阿拉善左旗地區,是十年九旱的黃土高原,人們都稱它為“沙漠之洲”。當地人民為了改造沙漠,於1957年建立了園林場,選種了各種適宜於沙漠土質的耐旱性強的樹木,還從新疆、西安引種和培育了各種優良品種果樹一千九百多株,1961年就結各種果品五千多斤。幾年來這裡所營造的樹木逐漸成長,正在不斷改變著這裡的自然面貌。

1958年5月26日 袁汝遜、阿爾泰攝

巴彥吉蘭泰蘇木(區)的工作組和蘇木(區)黨委書記,在深井常年互助組和牧民們一起研究和旱災作鬥爭的經驗。

1962年8月13日 崔耀先

巴彥淖爾盟阿拉善左旗各人民公社的牧民們,積極出售絨毛支援輕工業生產。這是阿拉善左旗供銷社收購的絨毛正在裝車外運。

1963年4月11日 :陸軻

賀蘭山下春播忙(阿拉善左旗木仁高勒公社社員播種春小麥)。

1963年4月15日 陸軻

阿拉善左旗巴音吉蘭泰公社獸醫吳樹人(左)、長林(右)巡迴牧區,為牲畜健康奔忙。

1963年5月7日 郭本初

巴彥淖爾盟阿拉善左旗地毯廠工人在進行地毯剪花。

1965年11月30日 鄔力濟

阿拉善左旗水利隊創造了一種堅固耐用的拼裝式水泥井壁,安裝在深井裡,可代替木板井壁。目前,這個隊已經生產出總長2千多米的水泥井壁,支援了草原地區的水利建設。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拿破崙和希特勒沒有像成吉思汗一樣征服俄羅斯的三個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