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給後代取得名字,大多是生僻字,弄得是相當複雜,大概他就是希望自己一手創立的大明王朝能夠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同時也增加一下自己的文化底蘊,讓後代能夠知道先祖對自己的期望。當然這樣的話也可以顯示朱家的皇家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彌補在登上皇位之前的文化空缺。最主要的就是讓自己原本的名字聽起來沒有那麼土味吧。
朱元璋原來的名字叫做朱重八,這個名字在當時其實就和我們理解的草根,狗蛋啊之類的差不多,取這種名字一是為了方便被人記住,二呢就是希望可以驅邪保平安,在當時的亂世之中,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是能夠好好的活下去就是很好的事情。朱重八就是朱元璋的大名,在他成為皇帝后當然受過了這種名字沒文化不夠大氣的經歷,給自己後代的名字自然就多加一些心思。
朱元璋給自己每一房的子孫的的字都是不一樣的,朱元璋的祖父,父親,兄弟,名字都是簡簡單單的數字拿來做名字的,祖父的名字叫做朱初一,父親的名字就叫做朱五四,叔叔什麼的就叫朱五六,而他的哥哥名字也是按照數字的叫做朱重五,朱重六。當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後,他們的名字不僅僅代表著朱家,更加代表著大明皇朝,數字取名對於他們的文化需求顯然不夠,對於彰顯一國文化的程度也顯然不夠,他們需要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名字來包裝自己,也祈禱自己的皇室能夠一直延綿繁榮下去。
朱元璋在取名的時候也是融入了八字等元素,在每一輩子孫的“字”上面花費了不少的心思,每一個子孫的名字中,都需要有一個字是由他當時金木水火土中輩數輪到的時候由金木水火土偏旁加上一個漢字然後組成了一個新的字,這個取名方式的話可以避免皇家的名字和民間的名字或者是文化產生避諱,還能夠顯示出皇家的文化底蘊,有著五行的變化,也代表了朱元璋對朱家子孫延綿繁華,開枝散葉的美好期望。可能到時的朱元璋也沒有想到,他這樣的取名字方法,還讓他的子孫中的名字中的字拿來做了元素週期表中很多元素的命名,也算是陰差陽錯的美好巧合吧。
在古代的時候,民間的人都是很避諱統治者的名諱的,有一些古書也是因為和皇家的一些名字有一些相撞所以被強行的更改了字,有些古書字改一改意思沒有變則還好,可是有一些書改一個字,則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意思完全就不一樣了。就好像《道德經》裡面的有一句“名可名,非恆名”這一句,就是因為和漢文帝劉恆的名字撞到了,硬是改成了“非常名”,把原來的意思大大的改變了,在一定程度上也阻斷了原文化的保留。這樣的事情也不止這樣一列,還有就是“虎符”一詞,因為和唐朝先祖李虎的名字相撞,硬是改成了“魚符”,我們都知道,虎符是拿來統領軍隊的時候用的,這個一個魚符和原來的虎符聽上去,就感覺不是一個檔次的。
唐太宗的名字不是叫做李世民嘛,這個“民”字就不允許別人用了,可是這個“民”這個字又不是什麼生僻字,在普羅大眾的生活中也會經常用到,當時就造成了很多的不方便,唐朝的時候只好用“人”來代替“民”這個字,所以唐朝的人稱“民間”就叫做“人間”。也是因為這樣撞字的事情多有發生,古代皇帝在取名的時候就儘量把名字取得短一點,這樣的話就算是要撞字的話,撞到的字也就少一點了,比如宋代的時候,除了宋太祖趙匡胤,後來的那些子孫都是一個字的,而且也都是在繼位之後進行的修改,就比如光宗的本名叫做“光義”登上皇位之後的名字為趙炅,像仁宗,英宗,神宗這些原來的名字都是兩個字的,後來才改成一個字的。
在名字中的短上面,還有一個潛移默化形成的規矩就是不用常見字,去用生僻的字,那生活中也就不至於那麼麻煩。比如西漢的宣帝,原來的名字叫做病已,登上皇位後就改名為劉詢,那時候他下詔說也是覺得天子的名字,不好衝撞,對於百姓總是上書說有衝撞的人,他自己也覺得挺煩的,就改了,這樣的話麻煩事就少一點,所以用了比較少出現的詢字。在明代的皇帝中,除了明成祖朱棣是一個字,其他的都是兩個字,這個在漢人王朝中還是比較少見的,大概是朱元璋太明白一個好名字的重要性吧,雖然自己的父親已經去世了,自己這個做兒子的也給自己的爹改了名字,叫做朱世珍。像自己的那些外甥侄子什麼的,都讓朱元璋把名字改了,還都挺好聽的,文忠,文正。
在自己的子孫取名上面就是完全按照金木水火土的方式來取名字的,太複雜的我就不說了,就說的通俗易懂一點的話,你看朱高熾名字裡面的是“熾”就是火,朱瞻基的“基”字就是土,朱祁鎮的“鎮”就是金,朱見深的“深”字就是水,朱佑樘的“樘”就是木,朱厚照的“照”字就是水,朱厚熜的“熜”就是火,朱載垕的“垕”就是土,朱翊鈞的“鈞”就是金,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檢,想來大家也就明白了金木水火土的含義了,朱元璋為自己的子孫後代擬訂了差不多有二十代的排序,差不多每一個代都是規定了一個字,然後那一代只要有皇子出生了,只要在朱元璋取得名字後面增加以那個代金木水火土為偏旁的字就可以的,可惜朱元璋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子孫走到“由”字輩就走向了滅亡,也是十分的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