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北魏帝國,北邊六鎮,抗擊漠北遊牧民族的侵襲,其中,武川鎮,位於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帶,西魏權臣宇文泰等人,皆出自武川鎮,宇文泰最終統治關中、隴西,形成關隴集團,魏周隋唐四朝,皆為自關隴集團貴族統治。

宇文泰大權在握之後,重新設立官職,設立了八大柱國大將軍、十二大將軍,為帝國的統治核心。

宇文泰

八大柱國大將軍:

宇文泰,使持節、太師、都督中外諸軍事、柱國大將軍、錄尚書事、大行臺、安定郡公;

元欣,使持節、太傅、柱國大將軍、大宗師、大司徒、廣陵王[;

李虎,使持節、太尉、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尚書左僕射、隴右行臺、少師、隴西郡開國公;

李弼,使持節、太保、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宗伯、趙郡開國公;

獨孤信,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馬、河內郡開國公;

趙貴,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寇、南陽郡開國公;

於謹,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開國公;

侯莫陳崇,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少傅、彭城郡開國公。

其中宇文泰總領百官,督中外軍,為柱國之首,廣陵王元欣因是宗室、身份高貴而列名,兩人皆不領兵。

六大柱國大將軍,各轄兩個大將軍,共十二大將軍,統領禁軍。十二大將軍為元贊、元育、元廓、宇文導、侯莫陳順、達奚武、李遠、豆盧寧、宇文貴、賀蘭祥、楊忠、王雄。

每個大將軍督轄兩個軍府,每個軍府各領一軍,共二十四軍,這就是府兵系統。府兵制由宇文泰首創,初唐時完善,高宗、武后時衰落,玄宗時徹底瓦解。

宇文泰勵精圖治,實行復古為今的六官制,也成為後世六部制的藍本,是從秦漢以來的三公九卿制演變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轉折點,中國的行政體制由此又更加完善成熟。

八大柱國中,宇文泰建立北周,李虎為唐高祖李淵祖父,李弼是瓦崗軍首領李密的曾祖父,獨孤信為隋文帝楊堅的岳父、李淵外祖父,這些名將的豐功偉績為子孫的興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周書》記載:今之稱門閥者,鹹推八大柱國。當時榮盛,莫與為比。《唐會要》記載,唐高祖李淵對內史令竇威說:昔周朝有八大柱國之貴,吾家與公家,鹹登此職。

隋代北周,建國後,隋文帝繼續實行府兵制,做了一些修改完善,設定十二軍府,統領禁衛軍,隋煬帝改為十二衛,加上門禁儀仗四府,為十二衛四府,後合稱十六衛。每衛有上將軍、大將軍、將軍,下設長史、錄事參軍、兵曹參軍、騎曹參軍、鎧曹參軍。

大將軍

唐代隋,繼承了隋的府兵制,以禁軍統轄外圍各地的府兵,禁軍十六衛,統轄全國六百六十軍府。

府兵制,禁軍由貴族子弟擔任,外圍府兵則由富裕農民組成,平時在家務農,戰時出征打仗,因為是保衛本階級的利益,因此,頗有榮譽感,作戰驍勇。

因為十六衛官署在皇宮之南,所以史稱“南衙府兵”;與守衛皇宮北門﹑由招募配充的兵士組成的“北衙禁軍”交錯宿衛,相互牽制。

南衙府兵十六衛,各有大將軍、將軍、中郎將等,而各地軍府,正副長官名稱多變,曾名“軍頭、府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統軍、別將”等,貞觀十年正式改為“折衝都尉、果毅都尉”。

隋唐時期,與皇帝禁軍十六衛機構﹑職能相類似的是負責東宮(太子宮)宿衛的十率。

唐太宗時期,山東豪傑得勢,關隴集團受到挑戰,武后時期,為了篡權,全力打擊關隴軍事集團,破壞府兵制,因此,至唐玄宗時,府兵制徹底破壞,只得改用募兵制。唐前期,十六衛居中御外,衛戍京師,禁軍統領府兵,局勢穩定,而唐玄宗改募兵制,則造成邊鎮兵力大於朝廷軍隊,導致安史之亂,中國歷史被改寫。

中唐以後,均田制遭到破壞,府兵制土崩瓦解,十六衛喪失戰鬥力,只剩下名號,朝廷改為依恃招募來的“北衙禁軍”,以神策軍為首,往往為宦官所掌握,鉗制皇帝。有宋一代,又有“環衛官”十六衛。但是,宋的“十六衛”只是一種虛銜。只是設有“上將軍、大將軍、將軍”等幾個榮譽官職,沒有職能、沒有權力、沒有屬兵、沒有定額。

府兵制的崩潰,固然是由於武后的蓄意破壞,同時,也是因為土地兼併日益激烈,井然有序的均田制被破壞,不少農民喪失了土地,使得府兵制的基礎被破壞,最終崩潰。

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軍隊組成人員良莠不齊,作戰榮譽感蕩然無存,戰鬥力大為下降。宋時,繼續募兵制,加上皇帝加強對將領的控制,因此外戰屢戰屢敗。

安史之亂改寫了中國歷史,而安史之亂的爆發,與府兵制的崩潰大有關係。

1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竇漪房也是心狠手辣之輩?劉恆元妃及其所生的四個兒子暴斃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