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件事,我們從源頭開始抽絲剝繭。
首先,劉邦在剪除異姓王的同時,大封同姓王,他的八個兒子之中,除了劉盈為太子,其餘七個都封了王。另外,劉邦的異母弟劉交被封為楚王,同宗的堂兄劉賈被封為荊王。
一共是九位同姓王,他們共同任務是拱衛中央,鎮守地方。
高祖遙想當年,張楚王陳勝900人起義成功,項梁帶著項羽兩個人就奪取了會稽,自己手上也就百十號人便佔領了沛縣。究其緣由,還是因為秦朝時地方的軍力太少,一個縣只有不到一百計程車卒,根本無法鎮壓叛亂。
所以,郡縣制和分封制並行,劉氏宗親要負責一方的穩定。
九位同姓王中,劉賈討伐英布時戰死,實際上是八位,劉恆封於代國,稱代王。
高祖崩,劉盈老實巴交,呂后的時代轟然到來。
沒幾年,劉盈看到人彘,嚇尿,精神徹底崩潰而早逝,呂后稱制,成為了有實無名的女帝。
司馬遷爺爺記載呂雉,題目是《呂太后本紀》,把她歸為皇帝這個類別。
男權社會,一個女人執行皇權,將引起多少權貴的不滿,其壓力可想而知。
所以,呂后的大量心思都放在穩固權力上面,儘可能地用一切辦法,掌控朝中重臣和各地藩王。
中央的問題好解決,都在自己眼皮底下,呂氏集團掌握了行政權和軍權,他們蹦躂不起來。
藩王很遠,夠不著怎麼辦?
呂后的主意是,用女人監督、拉攏和制約他們。把自己信得過的呂姓姑娘,比如呂產和呂祿的女兒嫁給藩王,又“賞賜”了一些宮女充作姬妾。
這種大批次美人計,後人稱作“劉呂配”——呂氏有女,不以他適,而必以配諸劉。
如此,呂嬃的女兒嫁給了營陵侯劉澤,呂產的女兒嫁給了梁王劉恢,呂祿的女兒嫁給了朱虛侯劉章,淮陽王劉友也以諸呂女為後,少帝劉弘的皇后是呂祿的女兒。
有些沒配上,都是有原因的。楚王劉交早就結婚了,不好操作;淮南王劉長是呂后一手帶大的,無須擔憂;趙王劉如意被鴆殺,自然沒有必要。
燕王劉建史書上記錄較少,不知道他的正妻是誰,幼兒被呂后殺死,除國。
劉襄是齊王劉肥的兒子,父死子繼,估計他公然拒絕接受太后的“好意”,高後十分惱怒。呂雉先後兩次,分割削減齊國的地盤(前187年,割濟南郡於呂臺;前181年,割琅琊郡於劉澤),顯然是對劉襄違背自己意願的一種懲戒,也是一種遏制其壯大的手段。
劉襄劇照
我們無法準確斷定呂家姑娘們的相貌、身材和情趣如何,但是她們都是帶著政治任務去結婚的,身份相當於女督察,仗著呂后撐腰,態度上多少有些傲慢,勢必引起藩王的反感。
淮陽王劉友(後改立趙王)以諸呂女為後,不愛,愛它姬。諸呂女怒去(多牛B),到呂后那裡誣告劉友,將來要報復呂氏。
呂后很生氣,把劉友召回長安,軟禁起來不給吃的,活活餓死。
那意思,不愛我們呂家的妹子,老孃我整死你。
趙王餓,悲慼而歌——呂氏絕理兮,託天報仇!
劉恢也是同樣的下場,愛妾被呂產之女毒死(呂家的娘們都忒狠),劉恢心灰意冷,殉情自殺。
大背景介紹完畢,該我們的主角劉恆登場了。
1、劉恆八歲被封代王,呂后稱制的時候十五六歲,剛好是古代娶妻的年紀,按照前面的情況,呂后極大機率也會對他採取“劉呂配”,代王的正妻90%是呂氏。
2、史書沒有記載代王王后的姓氏,對她的存在只是一筆帶過,僅僅給我們留下一個代號——代王王后。劉建的妻子沒有記載我們可以理解,他畢竟是個不重要的人物,封地也很偏遠,又沒有什麼成就。但是劉恆不一樣,他是漢文帝,他的側室慎夫人和尹姬都有明確的記錄,竇皇后就更不要說了,偏偏元妃沒有實名。
3、鑑於劉友、劉恢慘死的教訓,劉恆不敢冷落這位呂氏王后,與她頻繁嘿咻,生了四個兒子,以示寵幸。
4、代王王后突然死亡,死的時間正好是諸呂被團滅的時間,讓人不免懷疑她不是正常死亡,也不是暴病,而是與家族的衰亡有關聯,或許被殺,或許迫於形勢自殺。按照常理,劉恆當了皇帝,代王王后肯定要被追封的,但是沒有,就好像她根本不存在。以至於電視劇《美人心計》裡,直接將她省略掉,把竇漪房變成了劉恆的正妻。
竇漪房劇照
5、代王王后生了三、四個兒子(通常說是四個),四子在劉恆登基後的兩個月裡,離奇地相繼病死,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雖然說古代人生命脆弱,孩子容易夭折,但是如此短的時間,一下子都死了,除非是出現瘟疫。可是其他人並沒事,竇漪房的兒女都很健康,史冊上也沒有爆發瘟疫的記錄。
6、想來原因只有一個,這四個孩子擁有呂氏血脈,將來長大很可能是皇帝和藩王,諸多朝臣心裡不踏實,怕他們以後搞清算。雖然老臣們那時候也死了,可是這筆賬會算到子孫身上,為了後代,他們給新皇帝施壓,弄死了這幾個孩子。劉恆的皇位是他們爭取來的,這件事不得不妥協。
7、做出這麼殘酷的,有違人道的行為,嚴重損害皇家和朝廷形象,只能要求史官把代王王后和她的兒子們從史冊上抹去。所以,縱使司馬遷爺爺知道真相,也不敢寫下來,只是略提了一句。
8、綜合來說,漢文帝前四子的死亡,極有可能是政治鬥爭的結果,跟竇漪房沒有啥關係。並不是竇皇后為了讓兒子劉啟成為太子,心狠手辣掃除障礙。
9、所有的一切,都是基於已知資訊做出的邏輯推測,歷史的真相究竟是怎樣,誰也不敢定論,除非有更新的切實的考古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