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戰後給美國大兵獻花的日本女性

二戰以後,美國為首的聯合司令部佔領了日本,在日本被佔領期間,許多日本女性與駐留在日本的美國大兵結婚,隨後這些日本女人們跟隨著美國大兵返回美國。根據戰後的統計,大約有4萬5000名日本女性在當時嫁給了美國大兵。這些人被稱為““War brides”,在日本有一個美麗但是悲慘的名字,叫做“戰爭花嫁”。這些嫁給美國大兵的日本女人,帶著憧憬到了美國以後,等來的卻是來自社會的偏見。

當時美國大兵是禁止與日本女性交往的,但是這樣的規定形同虛設,依然產生了許多“國際戀人”。敦子(88歲)和裕子(87歲)就是與美國大兵結婚的兩位日本人,她們與美國人相遇,然後嫁給他們,期間的心酸,也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敦子從日本津田塾大學畢業後,適逢戰爭結束,她心裡抱著“男女平等”的嚮往走向了社會,但是日本當時的社會依然有著很強的“男權”觀念,她也只能找到一些“倒茶”的閒工作。為了擺脫這種枯燥無味的工作,她在一家英文報紙上招募互相教授英語和日語的夥伴,於是就有一個外國人來應聘了,而這個人就是敦子未來的丈夫。與她一起招募的還有一些朋友,當時有好幾個外國人來應聘,每人就挑選了一個。

裕子和老公的相遇則是更加的突然,某一天坐電車回家的裕子遇到一位軍人,這位軍人很自然的跟裕子打招呼,問她:能不能跟她一起回家。裕子當場拒絕了,但是卻留下了聯絡方式。裕子在回憶中說到:對於她來說,或許到美國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想象之外的現實

日本人屬於黃種人,根據美國公司在1958年的調查,當時美國人與“有色人種”結婚的比例很低,並且94%的人反對這樣做。敦子剛去美國的時候居住在路易斯安那州,當時的巴士之上分“白人和黑人”座位區,但是沒有黃種人的座位。敦子就十分的疑惑,家人對她這樣說:如果有人讓你讓座的話,你就讓座,這樣可以避免衝突。

這樣的差別對待,在日本生活中是難以遇到的,每次乘坐公車,敦子只能坐在中間,方便向黑人區或者白人區移動。

戰爭花嫁,在當時並不是一個“積極”的詞彙,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日本,都是會有人“鄙視”的。當時日本的週刊雜誌以及新聞將這些嫁給美國人的日本人女性定義為“賣春婦”,標題也是十分的誇張。比如《捨てられて死に追いやられる悲劇の花嫁》(《害怕被丟棄死也要追隨的悲劇花嫁》)等。寫這些文章的大多是日本的男記者,其他他們對美國大兵有嫉妒之心,所以會詆譭嫁給美國大兵的日本女性。

歧視,人種差別,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生活的日本人花嫁們,現實當中也存在諸多的困難。

美國GHQ在統治日本的期間,宣揚美國是一個自由平等的社會,誰都可以得到尊重。但是現實並非如此!第一次與丈夫的家人相見時,裕子打算穿著和服,因為這個是日本的傳統。但是遭到丈夫的猛烈反對,在美國是要穿禮服和高跟鞋的,因為這個事情,裕子還和丈夫吵了一架,但是最終妥協了,她的和服很久都沒有再拿出來。而且在丈夫的家族面前,沒有辦法叫裕子日本名字,丈夫就給她取了一個英文名字叫做“Susie”。

敦子和家人

這張照片是敦子生完第一個孩子之後與美國的家人一起拍的,雖然她的美國丈母孃笑得很燦爛,但是在敦子的記憶中,她一直都不是很喜歡敦子,就是因為敦子是日本人。

“War brides”,這樣的一個名詞在50年代是一個貶義詞,但是經過日本女性自己的努力,這個詞語逐漸的發生了轉變。敦子和裕子出現在一個名為《七転び八起き−アメリカへ渡った戦爭花嫁物語》(《七轉八起-遠渡美國的戰爭花嫁物語》)的記錄片當中。這個紀錄片只有20幾分鐘,但是卻講述了那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2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老照片:八十年代關中百姓的衣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