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隨著歷史熱播劇《大秦賦》的完結,越來越多的網友一直在網上爭論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即一統六國,建立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的秦始皇到底叫什麼?

應該叫嬴政,還是趙政,亦或者是秦政?

然而不管是上面哪一種,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名未錯,區別只在姓氏上面。造成這種認知差別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先秦時期姓和氏規定不同,文化差異頗大。

究竟上面三種不同姓氏的叫法哪種才最正確,我們可以一一分析一下。

在談及秦始皇到底應該叫什麼之前,我們先談一談姓和氏的區別。

在先秦之前,姓和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姓,統其祖考之所出;氏,別其子孫之所自分”。這句話的意思詮釋了姓和氏的差別是什麼。即姓是用來追溯先祖是哪位,而氏則是後世子孫歸屬地不同的區分。

比如最常見的周朝。周朝的皇帝是姬姓,氏一般認為無氏,但也有認為是周氏。姬姓的先祖是黃帝,因為黃帝姓姬,所以得出結論周文王、武王等是黃帝的後裔。但並不是直系後裔。原因則是黃帝為姬姓,軒轅氏,故只有同姓同氏的人,才算是黃帝的直系後裔。

上面的周武王姓姬,追溯為黃帝姬姓後裔就是“姓,統其祖考之所出”。

上面的周武王為周氏,並不是黃帝軒轅氏的直系子孫,即“氏,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再比如周朝時期的燕國和魯國,這兩個國家都是周王室的宗室國家。兩國的國君都是姬姓,即表明他們出自於周王室,但為了直系和旁系之間的區分,燕國根據領地成了燕氏,魯國根據國家名成了魯氏。

這就是姓和氏的區別。

先秦時期,尤其是周朝時期,凡周宗室之旁系後裔,有氏,但稱呼用姓,比如周王室天子都叫姬什麼什麼的,燕國和魯國雖然有自己的氏,但是因為是周王室的宗室,以姬姓為尊,所以是書上也多稱之為姬什麼什麼的。

但這種以宗室之姓為尊的只是少數。大多數強國並不是周王室的宗室,所以他們都以自己的氏為主,以區別周朝宗室。

比如齊國,前期為姜姓,呂氏,齊桓公就叫呂小白,以氏為姓。到了後期“田氏代齊”的時候也是一樣,田氏本為媯姓,田氏,齊威王就叫田因齊。

再比如楚國,王室為羋姓,熊氏,所以楚武王叫熊通,楚莊王叫熊侶。

這種以氏為姓的情況佔據了先秦時期的大多數,所以當時都認為除周天子宗室和女子之外,貴族男人以氏為姓(女子名字組成比較複雜,貴族女子多數以姓加上諡號為主,也有以姓加上夫家的氏為名的)

像屈原就是羋姓,屈氏,楚國貴族,但非楚國直系,遂以領地屈為氏,叫屈原。

介紹完姓氏的區別,我們轉過頭來看秦始皇的“嬴政之名”。

秦始皇為嬴姓趙氏,這是史書上給出的答案。按照先秦情況來講,嬴政應該叫趙政。

可問題來了,秦始皇一統之後,氏的使用便開始消亡,由於沒有實質性的法令出土,所以暫時不能得知是不是秦始皇當時下令禁止使用氏。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作為“廢除氏”的下令者,秦始皇應該首先做出表率,去氏而稱嬴姓,為嬴政。

另外,也可能根據周朝一樣,最高統治者可稱姓,因為富有天下,所以氏之區別可以消除,稱姓便可以,如周武王之姬發。那按理秦始皇也可以被稱作嬴政。

趙政

這一種說法就是嚴格按照史書以及先秦時期的習慣來稱呼的。

秦始皇為嬴姓趙氏,在一統之前,秦始皇就是戰國時期人,既然是戰國時期那就是先秦時期之人。先秦非周天子宗室的貴族以氏為姓,故應該為趙政。

秦政

這一說法爭議最大,因為它否決了《史記》中給出的秦始皇氏族說法,即認為趙氏存疑。

關於“秦政”這一說法,我會給出比較多的一個篇幅,因為其中非常混亂,各種典籍互相對應不上,因此只能給出目前我所查出的資料來表述。

大多數人認為嬴政是趙氏的原因是因為秦趙同祖同宗,秦國和趙國的共同祖先是飛廉。飛廉為嬴姓,網上給出的資料是飛廉是趙姓和部分秦姓的祖先,這個部分秦姓則是因為秦姓(秦氏)大宗來自於周公之子伯禽。伯禽後裔採食邑於秦,故為姬姓秦氏,為秦氏之大宗,這個暫時擱置,只需要明白大宗來自姬姓就好。

飛廉有四個兒子,長子即為惡來,被認為是秦國的祖先,小兒子季勝(史書上給出的資料是次子,按照伯仲叔季的順序應該是四子)被認為是趙國的祖先。但不管如何,秦趙兩國的共同祖先是飛廉,這個是鐵定的事實。

惡來的五世孫非子因為替周王室養馬有功,被封地秦亭,享五十里疆域,並建立秦國,史稱秦非子,也稱秦嬴。

季勝的三世孫造父因為替周穆王駕車有功被封於趙城,便以趙為氏。

秦非子是造父的侄孫,到造父受封趙城,稱趙氏的幾十年後,秦非子才因養馬有功被封於秦地建立秦國。

所以造父的氏要早於秦非子。

先秦之前,貴族有氏,而造父被封趙城已然躋身貴族階級,所以建立趙氏,而秦非子彼時尚處於養馬層次,自然無氏,因此便委身於趙氏,為趙氏小宗,造父一派為趙氏大宗。

這就產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秦非子的祖先惡來是飛廉的長子,理應是大宗,造父的祖先季勝是飛廉的小兒子,按理來說是小宗。結果季勝的後代先富裕起來建立了氏族,所以自然就成為了大宗。而惡來的後代在彼時名聲不顯,因為血緣關係便入了趙氏的宗族,為趙氏小宗。

這就是嬴政為趙氏的主要由來。

那為何秦國先輩由嬴姓趙氏會轉變為嬴姓秦氏呢?

有這麼一種說法比較通俗易懂,但不知道是不是可靠。

自造父建立趙氏開始,惡來的後裔依附於趙氏,為趙氏小宗。在先秦時期的宗法之中,設立了種種規矩,第一種就是小宗實行“降級制”,比如秦非子的父親大駱(此處大駱的宗脈也是一個爭議點)入駐了趙氏,為趙氏小宗。大駱如若生有兩個兒子,長子是小宗裡面的大宗,次子是小宗裡面的小宗,久而久往,小宗終究會因為階級原因淡出趙氏宗族之外,成為平民,而平民只能有姓,不能有氏。大宗卻可以百世不移,即出自大宗傳自百世之後才會消除氏。

第二種就是,允許有能力或者已經被賜予封地的小宗出去重新立宗,以防止宗族沒落。

很明顯,秦非子獲封秦亭之後其後代建立秦國,肯定選擇從原來趙氏之中遷移,另外建立宗室,即為秦氏。否則秦國宗室一直為小宗,很不利於發展。

按照常理應該是這種模式,所以得論出嬴政實際為“秦政”的原因就是出自於此。

另外,我們上面講過了周公後裔為秦氏大宗,為何這麼說?原因就是秦國很有可能建立了秦氏,雖然和周公之後裔不同姓,但氏族相同,故以姬姓為尊,稱為大宗。

那麼究竟哪種說法才是最正確的呢?

我認為還是嬴政這一稱呼最正確,從“趙政”和“秦政”的角度來講,秦國宗室前期依附於造父的趙氏,後來建國後另立門派。不管是以秦為氏也好,還是以趙為氏也好。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被我們遺忘了。那就是建立秦國的秦非子後裔肯定是嬴姓大宗,因為他們的祖先是惡來。不管是什麼氏,當秦取代周以後,氏變得不重要,可有可無。如同周武王一樣,都是以姓為主,所以還應該稱之為“嬴政”,如果真要用氏來成名的話,那也應該是秦氏最符合邏輯,而不是趙氏。

所以綜上,秦始皇應該是嬴政大於秦政大於趙政(可能性極低)。

22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人口眾多的"禍福相依":清朝人口暴增阻礙科技發展社會陷入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