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已經進入全面反攻時期,德國軍力大不如以前,彈藥供應出現明顯不足。
相對於西線盟軍方面,最不缺的就是彈藥,並且德國已經基本上在西線沒了制空權,兩者之間差距明顯,為了平衡這種差距,消耗西線盟軍的彈藥,德軍方面準備“建機場”來消耗盟軍彈藥。
德國機場在法國北部萊斯坎,德軍計劃建一座前線機場,機場內飛機棚,炮臺,卡車,油罐,飛機,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由於機場離前線部隊很近,很快就被英國偵查部隊發現,隨機便上報調來飛機,對正在修建的機場進行轟炸。
第一波轟炸進行得很順利, 機場內的設施也都被破壞,在短時間內不可能無法修復。但是沒過多長時間,英國得到情報,這個本應該爛尾的機場,竟然又開始重建了,而且重建速度極快,馬上就能投入使用,難道是第一波轟炸的密度太小了?
這可不能放任德軍機場就這麼建下去,畢竟現在制空權在自己手裡,想炸就炸,於是馬上組織第二波轟炸。
就這樣,這個機場連續被英國空軍轟炸了幾次,但是每次都能以極快的速度重建起來,這讓英國軍方很是不解。
間諜深入英國空軍眼瞅著轟炸並不能有效地解決這個機場,而因為幾次的轟炸,不僅又浪費了很多彈藥,又從其他地方調來了很多有其他任務的飛機臨時轟炸,摸不著頭腦的英國空軍,決定停止轟炸,先搞清楚這個機場有什麼“黑科技”,再對症下藥。
對此,英國數次派出間諜打探這個機場的情況,最後驚奇的發現,這座機場,全都是木製的,不光機場,飛機棚,炮臺,卡車,油罐,飛機,所有配套設施都是木頭,這也難怪每次被轟炸以後都能很快的重建起來。
在英國的間諜行動期間,沒了英國飛機轟炸的機場,很快就建好了,並“不小心”把機場建好的訊息透露了出去,還舉行了盛大的竣工儀式,萬事俱備,就等飛機來炸了。
最後一次轟炸在得知機場時木製的之後,英國空軍高層也是哭笑不得,於是決定將計就計,再來一次轟炸,不久後,從英國起飛了一架飛機,僅僅一架,飛到機場上空,盤旋數圈,其實更像是在挑釁,但無奈於德國已經沒了制空權,只能呆呆地望著這架英國飛機亂飛。
在這架飛機飛了無數圈,終於在返航之際,投下了一枚炸彈,僅僅一枚炸彈,誰也沒看到這枚炸彈爆炸,後來在去檢視這枚炸彈的時候,發現這枚炸彈,也是木製的,並且彈身還有“用木頭對付木頭”的字樣,很明顯,德國人也知道英國人發現這是座木製機場了,這座木機場可以光榮退役了。
這種英國式黑色幽默常常被後人來調侃,實際上,德軍這種用假目標吸引敵軍飛機轟炸的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多數時候,假目標都是來吸引敵軍飛機進入火力包圍圈,最後一舉殲滅。
像只派一架飛機來挑釁假目標的行為,其實等同於送死。但在1943年年底的歐洲西線戰場,就算是座真的德國機場,那德國人也只能挨炸,沒辦法,誰讓制空權在盟軍手中呢,這也側面映證了制空權對於戰爭形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