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觀點認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日本非常無恥的偷襲了美國珍珠港,所以在美國參戰之後,主要的任務,就是太平洋戰場上痛打將自己拖進戰爭中的日本。而在歐洲戰場方面,美國則是作為一種輔助力量存在,只是幫助英國和蘇聯來收拾德國。
但這種觀點,是非常不正確的。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的大戰略,就是由喬治·馬歇爾等人提出的歐洲優先方針(或稱先歐後亞)。歐洲優先方針的內容,就是先集中盟軍的所有資源,去對付位於歐洲的德國,同時以較少的資源,來對付位於亞洲的日本。在打敗德國之後,盟軍再集中所有的資源,去打敗日本。
畢竟,當時的美國深知,德國的對自己的威脅,要遠遠比日本更大。1939年9月1日戰爭爆發後,德國以閃電戰的方式,在西歐大陸上可以說是所向披靡,它先是佔領了波蘭,然後又通過強大的軍事實力向其他各國施壓,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佔領了法國全境。
但德國並沒有就此止步,在幾乎佔領了西歐大陸全境的情況下,他又先是向西攻擊英國,後又向東攻擊蘇聯。很明顯,德國的目的,就是統一歐洲大陸。但是,如果一旦讓德國打敗英國,佔領整個歐洲的話,那隔著大西洋的美國早晚得完蛋。
而對於位於亞洲的日本來說,美國根本沒有把他放在眼裡,畢竟維持日本戰爭機器運轉,最重要的鋼鐵和石油,都是日本從美國這裡獲得的。如果美國停止向日本輸出這些東西,那結果會是怎麼樣的呢?美國人自己的結論是:“如果對這些物資實行相當長期且堅決的禁運,那麼日本就會陷於經濟停滯並最終失敗。”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喬治·馬歇爾等人提出的歐洲優先方針,打敗了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提出的亞洲優先方針,順利的在戰爭中實施。另外,歐洲優先方針,還能從美軍的傷亡情況上看出來。
歐洲戰場,例如諾曼底登陸,死亡1.6萬人。突出部戰役,死亡1.9萬人。萊茵河戰役,死亡5萬人。而太平洋戰場,例如瓜島戰役,死亡7200人。菲律賓戰役,死亡1.62萬人。硫磺島戰役,死亡6800人。沖繩島戰役,1.3萬人。
總的來說,美軍在歐洲戰場,與德軍作戰的過程中,陸軍陣亡了14萬人,陸軍航空兵陣亡了3.6萬人,海軍陣亡了5700多人,美軍總共陣亡18.3萬人。
而在太平洋戰場,與日軍作戰的過程中,陸軍陣亡了4.15萬人,陸軍航空兵陣亡了1.56萬人,海軍陣亡了3.1萬人,海軍陸戰隊陣亡了1.9萬人,美軍總共陣亡10.8萬人。這個資料,僅僅是在戰鬥陣亡的數字,還不包含非戰鬥死亡的數字。
綜上所述,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直徹徹底底的實行這歐洲優先的戰略方針,向歐洲戰場,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自然在歐洲戰場上的損失,要比太平洋戰場上的大的多。
-
1 #
-
2 #
志願軍是神,因此沒有傷亡
-
3 #
還沒有一年槍擊案死得多
-
4 #
事實證明策略是對的~
-
5 #
抄底了 損失這麼小
抗美援朝死的美軍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