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讀小學的時候有篇課文講的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故事以一個小孩不慎掉入水缸中,其他的孩子都不知所措,唯有司馬光用石頭砸缸,救出了落水的孩童。這個故事描寫了司馬光小時候就很聰明,臨危不亂的事蹟。

《宋史》載:“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

司馬光長大後,成為北宋朝廷官員,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司馬光名垂青史,小時候砸缸的故事也流傳下來,但是司馬光救出的那個小孩是誰呢?

司馬光所救出的小孩,複姓上官,名為尚光,也即和司馬光一樣,兩人的名字中都帶有光字。由此,在筆者看來,上官尚光這個名字,很可能也是因為他出生在光山縣一帶,所以才得名的,這也符合他和司馬光成為小時候玩伴的情況。

根據《宋史》等史料的記載,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在成年後為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也即在北宋歷史上,司馬光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大臣。

對此,作為司馬光的朋友,上官尚光也通過寒窗苦讀,成為北宋時期的大臣和歷史學家。而且,上官尚光成年後移居城西龍堤南坡,並建亭名曰“感恩亭”, 以報司馬光救命之恩(對於上官尚光的事蹟,光山縣現居上官姓氏家譜中也有記載,上官姓氏後裔眾多知曉該故事)。在上官尚光去世後,後人為了紀念此舉,遂將此坡改稱上官崗或尚光崗。

而上學時期老師為什麼不告訴我們後來的事情呢?最主要就是想通過故事,讓我們學習司馬光的這種智慧以及救人的精神。而司馬光長大之後,變得更加的優秀和出色,進士及第後開始步入官場,由於政績卓著,官至尚書左僕射,並在他的主導下編寫了鉅著《資治通鑑》。其品德、學識至今為人所敬仰!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分享。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杜月笙的後代都在幹什麼?大多事業有成,其中一位在聯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