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29年到1931年的三年間,毛澤東多次來到三明蘇區。在三明蘇區期間,毛澤東以滿腔的革命豪情,點燃了三明蘇區革命的火種,高瞻遠矚,指點江山,擘畫了革命藍圖,留下了光輝的足跡,也流傳下來許多動人的故事。

一、毛澤東的堅定信念和豪邁胸襟點燃了三明蘇區的燎原之火。“古田會議”之後,為了打破國民黨的“三省會剿”,1930年1月毛澤東率領紅4軍第2縱隊由古田出發,穿林間小路,經清流的沙蕪、餘朋、芹溪抵達林畲宿營,住在林畲塘堀村的“詒燕第”;從林畲進入歸化(今明溪)。西行經青瑤、泉上到達寧化水茜村宿營,抵達安遠村宿營,出寧化進入廣昌。在這次行軍途中,毛澤東眺望著風雪中一面面獵獵紅旗,山路逶迤中雄赳赳的紅軍戰士,以“元旦”為題,豪情滿懷地寫下了《如夢令·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回答之間,展現了偉人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豪邁氣勢,體現了毛澤東對革命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在這種堅定的革命信念影響下,革命火種遍及三明,沿途寧化、清流、歸化(今明溪)等地的群眾,積極武裝起來鬧革命,許多熱血青年自發參加紅軍,促進了工農武裝鬥爭的興起。1930年6月,寧化黨組織在紅軍的幫助下,成功發動了西南五鄉農民武裝暴動,揭開了黨在三明進行“工農武裝割據”的序幕,隨之建立了三明區域內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寧化縣革命委員會和中共寧化特區委,組建了三明第一支紅色革命武裝——寧化赤衛大隊(遊擊大隊),三明的革命力量得以蓬勃發展。

二、在毛澤東決策下,人民軍隊新兵種在三明誕生。1931年5月,蔣介石調集20萬兵力,鋪排戰線800裡,兵分四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開始了對蘇區的第二次“圍剿”。毛澤東採用他最擅長的“誘敵深入”的作戰方針,從贛南富田打起,半個月由西向東一路橫掃700裡,揮手之間,四戰四捷。毛澤東隨紅軍從廣昌進入建寧裡心鎮,並在這裡主持總前委會,劍鋒東指建寧城。“建寧城戰鬥”是第二次反“圍剿”取得最後勝利的一仗,也是紅軍在三明境域內取得最大勝利的一仗,建寧守敵劉和鼎落荒而逃。五戰五捷,建寧城戰鬥痛快淋漓地打破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此役共殲滅敵第五十六師四個團,擊斃敵團長1人,俘敵旅長、團長各1人,俘敵官兵3000餘人,繳獲長短槍2500餘支,手提機關槍11支,輕重機槍12挺,無線電臺1部,山炮2門,還繳獲了西藥、糧食、被服等大量軍用物資。

建寧大捷當晚,毛澤東在建寧縣城西門外第3軍團司令部駐地,主持召開總前委第五次會議,決定成立紅一方面軍無線電總隊和紅1、紅3軍團2個山炮連。總部電臺很快於6月2日收到在興國的總後辦事處發來的電報,實現了紅軍第一次異地無線電通訊。新組建的2個山炮連是我軍第一支成建制的山炮連,成立後,在建寧溪口百尺臺建立軍事訓練基地,對炮兵和各部隊軍事幹部進行訓練。紅軍有了炮兵如虎添翼,山炮在攻防戰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隨之,紅一方面軍總部(總前委、總司令部)進駐建寧溪口天主教堂。在此,毛澤東高興地揮毫寫下了氣勢磅礴的《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白雲山頭雲欲立,白雲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是對蔣介石及其敗將們的鏡頭特寫,足見毛澤東的幽默、辛辣和必勝信心。

三、三封指示信提升了三明中央蘇區的地位。建寧大捷後,毛澤東運籌帷幄,分析了敵我態勢,總結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經驗,部署第三次反“圍剿”的準備工作。1931年6月底7月初,毛澤東在建寧,4天內給紅12軍軍委、譚震林政委,紅35軍軍委及閩贛邊工作委員會周以慄書記,接連發出了3封指示信,精闢地指出“西、南、北三面都不可便,只有東方是好區域(編者:‘東方’指閩贛邊界)”。強調紅軍的中心任務是做群眾工作和籌款。擴大中央蘇區,增強戰爭實力。

三封指示信加快了紅軍在寧化、清流、歸化、沙縣、將樂等地的籌款,建黨、建政,建地方武裝及土地革命的步伐,促進了寧清歸和建泰將蘇區的建立,使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聯成一片。1931年7月初,毛澤東在建寧召開了紅一方面軍師以上幹部軍事會議和江西、福建、閩贛邊界蘇區負責人會議,做出了主力紅軍千里回師贛南以打破敵人的第三次“圍剿”的決定,從戰略上為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堅持走群眾路線,注重調查研究。毛澤東在三明蘇區善於走群眾路線,做調查研究的生動故事,為蘇區幹部樹立了光輝典範,至今仍閃爍著真理的光芒。

在建寧,總部駐地附近有條花墩橋街,每逢墟日毛澤東經常抽時間到街上走走看看,找群眾聊天,搞調查。一個墟日他到街上聽農民說買不到鋤頭犁耙等農具,生產受到影響,就親自到街上的打鐵鋪了解情況,看到各打鐵鋪裡擺的、掛的、打的盡是鍋鏟、鐵瓢等生活用具。毛澤東問打鐵鋪老闆為什麼不打農具。老闆反映,農具價格低,打了賣會虧本,提高價格,農會幹部會干涉。之後,他又找來農會幹部,農會幹部說,提高農具價格,農民會有意見,會影響工農聯盟。晚上,毛澤東又把打鐵鋪老闆和農會幹部召集到一起,對他們說:眼下夏收夏種,農村要發展生產,農民買不到鐵製農具,種不了田;瓢、勺、火鉗、鍋鏟可用竹木做,鋤頭、犁耙、鐮刀,竹木代替不了,要多打農具少打瓢;工人不打農具,農民沒法種田,搞好工農聯盟從何談起,搞生產要講實際。並親自與他們一起逐項計算農具生產成本,商定農具的合理價格,使打鐵鋪老闆高興地表示回去後一定加班趕製農具,保證不誤農時。這就照顧了打鐵鋪和農民雙方的利益,促進了生產發展。

還有一次,毛澤東從康都主持召開總前委第七次會議後返回建寧,途經渠村,在貧農中調查了解到楊林游擊隊調到渠村後,不善於走群眾路線,不調查研究,有人報告“土豪”就打,說有經商盤剝就罰,沒有很好執行黨的政策,在群眾中造成不良影響後,毛澤東就在渠村中心區蘇維埃政府找來游擊隊負責人,教給他們做調查研究的方法,具體解釋黨的政策,不能侵犯中農利益,要保護工商業的正常營業,並說紅軍對建寧城裡的綏安中西醫院都不沒收,要西藥一樣出錢買。翌日又留下劉參謀整頓游擊隊,使游擊隊得到發展。同時,毛澤東還到歸化(明溪)做社會調查及檢查指導工作,在坪埠村召開貧苦工人、農民代表座談會及群眾大會,並在萬春橋上和老貧農拉家常,調查了解歸化商業、造紙和人民生活情況,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開展革命鬥爭,並向群眾詢問當地肉脯乾製作和價格情況。

五、深厚的軍民魚水情。在三明蘇區,毛澤東儘管戎馬倥傯,夙夜為黨,但只要一有空,他總不忘與老百姓攀談,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

在建寧蓮鄉,“百口蓮塘吐清香”傳為美談。一天傍晚,毛澤東從溪口天主堂駐地出發,前往西門紅3軍團駐地開會。途經建寧縣西門外的百口蓮塘,高興地說:“多麼美麗的荷花呀!”突然看見前面的一口蓮塘,被黃土淹了一大片,毛澤東惋惜地說:“這是怎麼搞的嘛!”,當得知是國民黨兵在山上挖戰壕,倒下來的黃土淹沒的。隨即對隨行人員說:“荷花仙子不可辱,我們把蓮塘的黃土清除掉。”說著就彎下腰捲起褲腳,第一個走下蓮塘。附近的農民看見紅軍下塘挖泥,也都拿著鋤耙、土箕趕來參加。毛澤東邊掏黃泥,邊同農民們親切交談,還仔細地詢問了有關蓮塘的事。黃泥很快清理完了,毛澤東直起腰笑著說:“荷花仙子有難,我們還能袖手旁觀嗎?”後來,到了 1959年國慶,建寧百姓時刻想念毛主席,就在當年所挖蓮塘精選了10斤所產的西門蓮,選送肖瑞蘭帶給毛主席,表達建寧老區群眾對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平日裡,毛澤東十分關心愛護百姓、傷病員,軍民魚水親如一家。有一回,毛澤東讓總部的小張醫生幫助鄰居小男孩治癒了膽道蛔蟲病,病人家屬為表達謝意送來六個雞蛋,盛情難卻,小張醫生收下雞蛋後,本想把雞蛋留給毛澤東改善伙食,毛澤東卻把雞蛋送給某連負傷指導員楊國興增加營養,楊國興也不捨得吃,又送給房東李大娘,李大糧把六個雞蛋用來孵小雞,雞又生雞,老百姓管這種雞叫“紅軍雞”,後來,這群雞遭到了當地偽保長的搶奪撲捉,剩餘的雞被轉移飼養儲存了下來,代代相傳繁衍擴散。時至1978年,已任解放軍某部司令員的楊國興回建寧看望李大娘,已是90歲高齡的大娘開口便說:“我保護了紅軍雞,這是毛主席留給建寧人民的雞種。”並挑了4只又肥又嫩的紅軍雞送給楊司令員,並附了一封信,寫道:“紅軍雞蛋紅軍雞,保護雞種大轉移。雞種繁衍永不滅,軍民永久結情誼。”

正是在三明的革命實踐,使毛澤東的軍事戰略戰術思想和群眾工作、政權建設、根據地建設理論得到了充分的運用與昇華!而一件件在百姓中廣為流傳的佳話故事,使毛澤東與三明蘇區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為三明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日紅土地上的三明兒女正傳承著蘇區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囑託,全力以赴加快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全力推進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新三明建設。(市黨史和方誌室供稿)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勿忘“一二·九” ,奮鬥更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