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秦人是西戎還是華夏族的問題,長期以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秦人是西戎,理由大概有這樣幾點,先秦古籍中有大量藐視秦人的語句出現,如《史記·商君列傳》雲:“始秦戎狄之教”,《春秋公羊傳》雲:“秦者,夷也”。有人認為秦人是華夏族,理由是《史記·秦本紀》雲:“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脩。”其實本人認為秦人在正式立國前到秦國建立後的一段時間內屬於西戎,理由很簡單,因為古人判斷某一個民族屬於蠻夷還是華夏的主要論據是看這個民族的文化發達程度而不是血緣關係的遠近,北京大學歷史系主編的《中國史綱要》增訂本認為:“據古文獻記載,不少戎狄的生活方式以至語言都和華夏人不同。”“有些戎狄和華夏並無種族上的差異,如姬姓,姜姓之戎,他們和周人本是同族之人。他們之所以被周人看作戎人,原因就是他們文化上落後於周人。”《史記·秦本紀》雲:“子孫或在中國,或在夷狄。”這隻能說明了秦人的祖先吸收了大量蠻夷(包括西戎的一部分民族成分),但是秦人的祖先在正式建國前,社會經濟主要是以遊牧經濟為主,與當時的中原華夏各國社會經濟以農業經濟為主有很大的區別,同時中原華夏各國在封邦建國也就是這些諸侯國的國君的最高統治權力受到了周天子的承認,所以這些中原華夏國家是封建領主制國家,而秦人在西周滅亡前夕,社會形態屬於氏族社會末期。同時秦人在正式建國前,文化方面十分稀缺,《史記·秦本紀》雲:“(文公)十三年,初有史以紀事,民多化者。”
由此可知秦人在正式建國前文明方面的落後。而秦人在正式建國直到秦穆公時期經過了十代秦國君主的努力才完成了華夏化,北京大學歷史系的張帆教授也認為:“秦的文化比中原落後,一度被中原國家視為狄夷,但與西戎諸部相比則仍可算在華夏範圍之內。”(見《中國古代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38頁)而在戰國時期秦國發動對東方六國的攻勢時,恰恰是秦國的政治改革最為徹底,六國的士階層也恰恰辱罵秦國是蠻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