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世上所有的悲劇往往會重複上演,即使是今日的強國,也免不了有欺辱的命運。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清朝的京城,在大肆掠奪之後,一把火燒掉了昔日的世界名園—圓明園,從今天的殘磚斷瓦之上我們仍然能夠看見它昔日的輝煌,同時也能感受到昔日殖民者的無情,也時刻警醒著我們落後必然會捱打。

而在火燒圓明園之前,英國人還幹了一件大事,就是攻入了美國當時的首都華盛頓,然後一把火燒了當時的行政中心白宮,可見英國人的縱火是有著傳統的。我們不妨一起了解下這段過去的歷史

為獨立而奮鬥的美國人

1607年,英國人來到北美大西洋沿岸,開始建立第一個殖民地弗吉尼亞經過不斷拓殖,到18世紀30年代,英國人已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在此期間大批移民移居北美,其中大多數是英國人,還有一些其他國家的人群在此彙集。而在長期的交流、融合過程中,英語成為來自各殖民地的共同語言,逐漸產生了共同的文化。在此基礎上,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

在當時資本主義的積累發展中,殖民地是一個重要的資源,作為當時世界上積累較為雄厚的兩個國家,對於殖民地更是虎視眈眈,因此兩個國家為殖民地的歸屬權常有爭鬥。而在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中,為爭奪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英國與法國進行了長期的戰爭。英國雖然打敗了法國,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區,但因長期的戰爭而導致財政困難。此種情況下,英國人能做的事情就是盤剝殖民地的人民,不斷提高稅收,終於在各種高壓政策之下,美國人民有了為自己獨立而奮鬥的鬥爭。

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頓附近的萊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愛國者打響了反抗的槍聲,揭開了獨立戰爭的序幕。1781年,北美英軍主力退守南海沿岸的約克鎮。華盛頓請法國海軍切斷了英軍海上逃跑路線,同時,指揮美法聯軍從陸上對約克鎮實施合圍。在美法聯軍的猛烈攻擊下,走投無路的英軍最後只能投降。而因為當時英國在歐洲戰場上還疲於應對法國人,最終無奈選擇了妥協,讓美國人獲得了獨立。只是英國人可能也沒有想到,這個曾經的殖民地,會成為日後的頭號強國,這些都是後話,不必多說。

美國人民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獨立,只是這一切都建立在當時英國無暇顧及的情況之下,當騰出手之後,必然會有一場瘋狂的報復。

第二次獨立戰爭的爆發

獨立戰爭之後,美英雙方簽訂了合約,規定密西西比河以東是美國的領土,如果美國安於現狀,可能還不會引起英國的重視。但是獨立之後的美國,不斷擴大其領土,1803年的時候,還從法國手中購得路易斯安那,使得領土擴大了一倍。在當時的情況下,英國並不希望看到美國強大,畢竟如果美國強大起來,英國必然又會多一個對手。因此,它便對新生的美國處處壓制。

當時的英國在歐洲戰場上正與拿破崙所帶領的法國忙於交戰,但是也不希望看到美國的崛起。而法國人將路易斯安那賣給美國人,本身就是想要聯合對抗英國,因而英國自然不可能會坐以待斃。當時的英國擁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艦隊,號稱“日不落帝國”,實力十分強大。因此它便利用自己的海軍對美國的發展進行遏制。

1807年6月,英國軍艦襲擊了美國的帆船“切薩皮克”號,造成了21名美國船員的傷亡;1810年,英國共劫持了近千艘美國的帆船,試圖瓦解美國的海上貿易。與此同時,對於美國在陸地上的擴張,英國以自己在加拿大的殖民地為基地,支援印第安人與美國的鬥爭,阻止其西進的步伐。而美國人也知道,自己想要發展,就必然解決掉英國這個老對手,尤其是要解決北部的加拿大問題,否則就會處處受阻攔。

1812年6月18日,美國正式向英國宣戰,第二次美英戰爭爆發。儘管美國是以“維護航海自由”為名發動戰爭的,但其真正的目的則是佔領加拿大,驅逐出英國殖民者,為自己的發展創造一定的環境。

戰爭初期,英國在歐洲大陸上正與拿破崙的法國打得不可開交,在加拿大也就只有5000名士兵,很多時候還是依靠加拿大的民兵;而美國的正規軍擁有近兩萬人,雖然此前國會批准其可擴張到3-5萬,但是因為當時主要是志願軍且大多數民眾並不熱衷於參軍,因而總量還是有待考證。雖然美國在人數上佔據了一定的優勢,但是英軍卻因為配備較好的武器,在陸地上和美軍勢均力敵。

而在海軍的部署上,英軍則是佔據了先機,尤其是依靠其強大的海軍實力,對美國進行壓制。1812年,英國皇家海軍在美洲水域部署了97艘戰艦,而成立不到20年的美國海軍僅有22艘戰艦。但誰也沒有想到,裝備不成熟的美國人竟然在海上依靠自己的靈活性打敗了英軍。一時之間,兩者陷入了一個僵持的境地,在等待一個轉折點的到來。

英軍攻破華盛頓,縱火燒了白宮

1814年,轉機到來了。當時以英國為首的反法聯軍終於打敗了法軍,拿破崙也被流放,英國也終於能夠騰出手解決自己在美國這裡的問題。首先便是派遣軍隊支援這裡的戰爭,英軍佔領了百慕大群島,以此為基地封鎖了美國海岸並準備登陸。在得知華盛頓等地的美軍防線薄弱的情報後,英軍總指揮亞歷山大·考克倫決定攻佔美國的首都—華盛頓,佔領其政治中心後,美國必然就會妥協。

8月19日,在指揮官羅伯特·羅斯的率領下,2500名英軍在馬里蘭沿岸登陸。在到達華盛頓前,他們只遇到了一小支美國海軍和無經驗的美國民兵的抵抗,一切都十分順利,美軍猶入無人之境。8月24日,英軍進入華盛頓。在遭到幾個武裝團伙的襲擊後,本來預備了停戰協定的羅斯將軍下令放火。英軍最先火燒了國會山,當時國會山主體正在修建,但也是燒了不少的東西。之後英軍沿賓夕法尼亞大道向西北奔總統官邸而去,此刻,大部分美國政府官員們倉皇逃走,很多人也是沒有想到英軍真的會這樣行動,第一夫人多莉·麥迪遜最後才撤離,走之前還帶走了華盛頓的肖像以及《獨立宣言》的原件和其它歷史檔案。

8月24日晚,英軍便放火燒了總統府邸,為了讓其燃燒得久一點,英軍還添了不少燃料。但是第二天的一場大雨也讓這一計劃破滅,但也燒了不少東西,英軍也不得不退回到軍艦之上。

而我們今天看到的白宮就是修復之後的樣子。1817年,重新修復時為了掩飾火燒過的痕跡,門羅總統下令在灰色沙石上漆上了一層白色的油漆。此後這棟總統官邸一直被稱為“白宮”。

結語

英軍火燒的傳統可謂是十分悠久,不管是對中國的圓明園,還是對於美國的白宮來說,都是昔日曆史的見證。也深刻讓我們明白了,落後必然捱打的道理,真正的武器就是讓自己強大。

1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唐貞觀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