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最近天氣轉涼,相信不少人都早早的穿上了比較厚實的棉服,不得不說,人類能夠自由地在寒冬之穿行,棉花這種作物可以說是居功至偉,然而值得讓人注意的事情是,棉花並不是中國的本土產物。

它的原產地在印度和阿拉伯,宋朝前並沒有棉花的記載,在漢唐期間,中國只有能夠填充枕頭的木棉,並沒有能夠織布的棉花,就連漢字也只有帶絞絲旁的“綿”,《宋史》關於棉花是這麼記載的:“宋元之間始傳種於中國,關陝閩廣首獲其利,蓋此物出外夷,閩廣通海舶,關陝通西域故也。”,由此可見大概是南北朝宋初期時候傳入中國的,然而在宋朝前,古人並沒有棉被,那麼他們究竟是怎樣禦寒的呢?

中國古代的貴族,並不要擔心過冬的問題,中國本土材料,最主要有葛麻,還有羊毛,以及華麗柔軟的絲綢,那些有著優厚條件的王公大臣,也喜歡穿著狐狸、狼等動物皮製成的皮草,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

而蠶絲所製成的編織物,絲綢也是一種不錯的保暖物,但是費用實在是太昂貴了,雖然在黃帝時期就已經制作出來,但實在是太過稀缺了,編織一匹絹布,需要兩個人相互配合,費時五天才能夠製成,而一匹更加華麗的絲綺,則需要五名繡孃的合作,絲綢的人工價值要遠遠高於它的成本。這也就是為什麼過去皇帝喜歡將絹匹賞賜給有功大臣的原因,大家可不要認為君主小氣只賞賜衣服,這是一種十分珍惜的財物。

除了身上穿的暖和,那自然還有外在條件,到了冷天,挨家挨戶晚上基本上都會生起碳火,北方也有專門為此建造的土炕,還是十分保暖的,然而比起富貴人家的享受,到了冬天,古代封建社會的老百姓可能就沒有那麼舒服了。

他們身上,大多時候穿著的都是使用叫做葛草植物所製作而成的粗布,《說文解字》曰:“葛,絺綌草也。”,而冬天。一些家境還算可以的老百姓和地主們所的禦寒材料叫做絲絮,絲絮也是有三六九等之風的,高等的用蠶絲編制而成,叫作“纊”,而比較低階的則是在葛布當中胡亂塞入一些亂麻所混合起來的棉絮,宋濂就在《送東陽馬生序》當中使用“縕袍敝衣”來形容自己冬天的寒冷和悲慘。

富貴人家同樣能使用獸皮和絲絮製作被子,冬天老百姓冬天睡覺怎麼禦寒?看到這裡古人的智慧不得不讓人佩服,老百姓會在布中加入柳絮和蘆花,雖然效果並不理想,但是也能避寒,床下面則可以裝填上幹稻草,柔軟舒適。

不過這種方法始終是無奈之舉,下下之策我們發現,古代有一個詞的頻率出現的非常高:溫飽,漢楊雄的詩文裡面寫到《益州牧箴》寫到:“絲麻條暢,有粳有稻,自京徂畛,民攸溫飽。”由此可見,古代穿得暖和吃得飽飯是列入同一優先級別的,在技術比較落後的古代,溫飽成為一種奢求,也讓人們感到嘆息。

最新評論
  • 1 #

    我小時候都睡過稻草鋪的床

  • 2 #

    許多窮人那時是鑽進稻殼裡睡覺的!俗稱“睏稻殼"

  • 3 #

    小時冬天床上墊稻草,七幾年還是這樣過的冬天。

  • 4 #

    我小時候春節走親戚晚上睡覺就是打地鋪,鋪的厚厚稻草,不覺得冷所以應該是暖和的。

  • 5 #

    絲棉不是織城的,有一種專門吐絲為綿的蠶,另外,抽絲後的殘繭可以加工成絮狀,和棉花一樣做綿衣綿被 ,小時候我家裡養蠶。

  • 6 #

    九十年代皖西大別山地區還是床鋪稻草,民攸溫飽,如果不到滬蘇浙打工,很難吃飽肚子。

  • 7 #

    木棉,蒲棒絮,雞毛,鵝毛,兔毛,鴨毛,楮樹皮,古代有“雞毛小店”。楮樹皮,漚,扒皮,洗,揉,晾乾,如布

  • 8 #

    你以為古人的三妻四妾是用來幹什麼的?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明朝奇案“婆奸媳”,荒誕和鬧劇背後告知我們:千萬不要考驗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