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一、皇上不好當

都說,當皇上好,倘若我要當了皇上,想怎樣怎樣……但問題是,真當了皇上呢?現在這個問題,就被漢景帝遇到了。那就是藩王的權力太大了。對這個問題,他的老爸漢文帝也有深刻認識,在他當政時曾"詔諸侯王、公卿、郡守舉賢良、能直言極諫者,上親策之",其實就是問計天下,選拔人才的舉措,最後太子的老師晁錯寫了文章,奪了第一。

其實那文章裡,主要內容之一便是削藩!也許是漢文帝考慮時機不成熟,所以沒有采納,但從他欣賞晁錯這個角度來言,誰又能否認,這不是留賢於後代,讓後代完成這個任務呢?因為漢文帝除了把晁錯留給漢景帝外,還在臨終前,告訴漢景帝:萬一帝國有亂,就啟用周亞夫!(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

文有晁錯,武有周亞夫,這是現在漢景帝手中最牛的兩張王牌,所以漢景帝登基的第二年,就推行削藩了,哪料卻是吳楚七國之兵盡起,打出"清君側,殺晁錯"的旗幟,一時間是來勢洶洶,敵兵壓境了。

二、問計恩師,斬殺恩師

面對現在這個局面,漢景帝似乎有點慌亂了,意思彷彿是:朕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陣勢?我皇上還沒坐夠呢。為了應對這個局面,漢景帝找來了恩師晁錯。意思非常簡單:削藩建議,我當太子時,您老就經常給我念叨,現在我照辦了,可這局面好嚇人,怎麼辦?等於漢景帝把削藩的責任,變相推到了晁錯頭上了。晁錯很沉穩道:"皇上,你現在應該御駕親征!至於京城,你不用擔心,我替你看著,做你後盾。"

漢景帝啥表情,誰也不知道。反正恰好一直反對削藩的宰相竇嬰來了皇宮,漢文帝自然要接見,竇嬰便推薦了一位叫袁盎的人,因為他曾在吳王劉濞那裡當過宰相。結果袁盎給出了一個相反的建議:現在以吳王為首的七國起兵,無非是不想被削藩,而主要矛盾就是你恩師晁錯釀成的。現在只有殺了晁錯,這事才能平息。

就這樣歷史上詭異的一幕出現了,漢景帝竟然採納了袁盎的建議,將恩師晁錯腰斬並誅殺全家!顯然這裡面大有問題——不說別的,就說漢景帝,袁盎這等拙劣說辭,怎麼可能就輕易騙過了他?

三、晁錯之錯,錯在"太有為"

其實在七王之亂髮生後,漢景帝首先想到的是周亞夫,任命他為太尉,統"三十六將軍往擊吳、楚"。從漢景帝的這個任命來言,已顯出了早有準備。前面說過,削藩這事是漢文帝和漢景帝,這對父子的共識,並不是因晁錯提出並堅持的。

晁錯無非是給了漢景帝一把梯子罷了,使得漢景帝能借助晁錯之言,名正言順地開展削藩。現在事情已成,那麼晁錯的作用就已經達到了,所以趁機殺掉晁錯,貌似是堵一下那些藩王的口,但實則卻傳達出來這樣一個意思:我漢景帝削藩是板上釘釘的事,你們想要晁錯死,我念及咱都姓劉,就讓他死,現在你們該怎麼辦?

這層意思諸王們讀懂了嗎?當然懂,因為漢景帝若真想認錯,就該撤兵,換掉周亞夫,而不是殺晁錯!所以漢景帝"陰"就陰在這裡,一面借用晁錯做事,一面又把自己塑造成"不想骨肉相殘"的位置,佔盡道義上的高地。

其實對於晁錯的死,他的父親曾早有預見,說:"皇上剛登基沒多久,你就建議皇上削藩,這等於是讓皇上一家骨肉相殘,你這是捱罵、招恨的事,你不知道嗎?"

晁錯當時回言道:"我就是要鞏固大漢天下,不削藩皇上的地位就不穩固,漢朝江山就不安全!"結果晁錯的父親因此而自盡。死前留下一句:"我不忍心看到大禍臨門的那一天!"

所以晁錯之錯,就因他"太有為"了。倘若他遇到的是漢武帝,那麼晁錯不會遭到這樣的噩運,但可惜他遇到的是漢景帝,因為這位皇帝,雖是文景之治的締造者之一,但同時也是位極其手段陰狠的人。因為隨後,七國之亂才三個月的時間,就被周亞夫等給平叛了。而漢景帝便又盯上了周亞夫,最後使得周亞夫受辱餓死在獄中。就這樣兩位漢文帝留給他的棋子,在發揮完作用後,便都被漢景帝統統丟棄。其中尤其是晁錯,身為漢景帝的恩師,直至漢景帝死,竟然一句道歉或懷念的話都沒有......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雍正王朝:年羹堯為什麼要殺掉河南運糧官?因為他要向田文鏡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