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說到世界大戰,歐洲的幾個國家,德國、英國、法國、俄國,那都是兩次世界大戰的主角。但是有一個國家,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前,都是早早的就站好隊,但是打著打著就跳槽了,並且兩次都是戰勝國,戰後撈好處撈到手軟。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都已經猜到了,這個國家就是義大利。

那麼,義大利為什麼就不能"從一而終"呢?

一、義大利做"二五仔",有深厚的歷史傳統。

義大利地處亞平寧半島,熟悉世界古代史的小夥伴可能都知道,這塊地盤在古典文明時期那可是羅馬帝國的核心統治區,在羅馬帝國被蠻族滅亡之後,亞平寧半島的霸主命運就一蹶不振了。

四戰之地,千年都被當檸檬擠

在整個中世紀時期,義大利都是以亞歐大陸貿易的中間商而聞名,基本上壟斷了東方與西歐的海上貿易。在經濟上算是西歐翹楚的時間裡,義大利人也曾想著重新崛起為歐洲霸主,恢復羅馬帝國的榮耀。可惜努力了整個中世紀,不僅把羅馬帝國僅剩的餘光揮霍了,亞平寧半島也折騰得四分五裂。

究其原因,就是義大利的地理位置實在不好,剛好就處於西歐的四戰之地。前面有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後邊是西亞地區始終敵視基督教地區的伊斯蘭教國家,例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這個地理位置倒是和中國戰國時期的魏國有點相似,總之就是處於一種進退維谷,左右捱打的處境,。

所以,整個中世紀,義大利都是四分五裂,雖然城邦文明極為發達,但只要剛積蓄了統一的力量,法國,德國,甚至西班牙,就要來亞平寧半島薅一波羊毛,所以義大利始終無法統一。

【圖】中世紀的義大利,強敵環繞,四分五裂

統一箭在弦上,無奈天意難違

1800年,義大利成為拿破崙帝國的一份子。1806年,拿破崙宣佈他的哥哥約瑟夫·波拿巴為義大利那不勒斯國王。經過約瑟夫2年的治理,法國大革命的民主思想漸漸在義大利生根,義大利諸城邦也在約瑟夫的統治下逐漸強大。

【圖】拿破崙的親哥哥:那不勒斯國王約瑟夫·波拿巴

但是1808年,約瑟夫就被拿破崙委以西班牙國王的重任,實在是拿破崙的兄弟比他的國王還要多,所以就委任他的妹夫繆拉為那不勒斯國王。

那不勒斯國王繆拉統治期間,積極修整內政外交,最讓他得意的,是這他訓練了一支6萬人的軍隊,打算武力統一亞平寧半島,成為第一位義大利國王。但是,繆拉在1812年被召回法國,加入了拿破崙遠征俄國的行列,但是隨著拿破崙兵敗俄國以及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轟然倒塌,繆拉徹底遠離了義大利統一的夢想。

【圖】極盛時期的拿破崙帝國,義大利半島一分為三

左右逢源的借力打力,義大利終於統一

拿破崙在義大利的統治垮臺後,撒丁王朝復辟,得益於拿破崙帶來的自由民主思想,以及兩位國王統治期間的休養生息,義大利的統一大勢已成。

在義大利統一的過程中,有兩個人起到重大作用。

一個是撒丁王國的首相加富爾,另一個是撒丁王朝的著名將領加里波第。這兩人發現,義大利雖然四敵環繞,但是也可以左右逢源。具體辦法就是,若是法國強大,那就跟著法國打奧匈帝國,要是奧匈帝國強大,那就直接跳槽反水,幫著奧匈帝國進攻法國。

【圖】加富爾

總之就是一句話,雖然不是我幫誰誰就能贏,但是誰能贏我肯定幫誰。

這一套左右逢源的操作下來,義大利可謂是空手套白狼,不僅在站隊中撈到大量好處,甚至在一連串的王朝戰爭中,使得撒丁王朝積蓄力量,最終完成了義大利的統一。

【圖】撒丁王朝統一義大利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利益驅使下的義大利先結盟再悍跳

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是在利益的驅使下打起來的。當時的歐洲各國,為了世界殖民地和世界霸主,都各自有籌謀和計算。在經過反覆的利益重組後,最終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大軍事集團,即同盟國和協約國。

一戰之前,協約國主要是英法俄三國,同盟國則是德意奧三國。那麼一向善於左右逢源借力打力的義大利,為什麼早早的就站好隊了呢?

【圖】一戰前的三國同盟、三國協約

德國的無奈選擇,不求多大作用,只願少個敵人

一戰爆發前,我們說歐洲共有三大矛盾,即法德矛盾,英法矛盾和俄奧矛盾。法德矛盾,乃是普法戰爭的歷史遺留問題;英德矛盾,那是後起的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德國,與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爭奪殖民地的矛盾,最後的俄奧矛盾,則是沙皇俄國和奧匈帝國都看上了半爾幹半島的矛盾。

在如此錯綜複雜的利益衝突面前,德國急需要找盟友抗衡英法,奧匈帝國不必多說,歷來就是德國的老夥計了,所以深厚的情緣和共同的利益,使德奧順理成章的站在了一起,但是,只有奧匈帝國一個老兄弟,德國想要抗衡整個歐洲,還是力有不逮,所以,此時的德國急需要新的盟友。

一開始,德國是想著拉攏美國,但是當時的美國忙著全球貿易,且對於捲進歐洲的利益糾葛並不感興趣,所以,縱觀歐洲,能有實力和英法掰掰手腕的,德國就只有選擇義大利了。

【圖】德皇威廉一世

與法國和奧匈帝國都有矛盾,但也只能先選邊

當時的義大利,在歐洲還沒有一個盟友,原因很簡單,義大利雖然實力不怎麼強,但是野心還不小,各強國都在結盟的時候,義大利也有稱霸的野心,不過他想稱霸的地區並非法德聚焦的的歐洲大陸,而是地中海地區和非洲北部。

但是,當時的地中海和北非地區,一直都是法國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所以,有野心的義大利,始終被協約國之一的法國像防賊一樣的死死盯著。

另一方面,義大利也在和同盟國中的奧匈帝國有很大的領土糾紛,所以,此時的義大利,是處於絕對孤立的地位的,不僅是兩大軍事集團裡都有利益敵人,而且一個搞不好,可能兩邊都要拿自己開刀,所以此時的義大利,必須要有一個二選一的抉擇。

義大利當時根本分不清法國和奧匈帝國,到底哪一個才是自己的頭號強敵,所以,一番權衡之後,義大利做了做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

義大利也清楚,自己加入協約國,不過是錦上添花,若是加入實力較弱的同盟國,可謂是雪中送炭,那麼自己在三國同盟中也會有很大的話語權。

1882年5月,德意奧三國同盟正式形成,義大利最終選擇了同盟國。

【圖】一戰中的義大利軍隊

選邊不等於站隊,只是一個與英法談判的籌碼

德國一開始就不對義大利抱什麼期望,事實證明,德國之所以接納義大利,不過是希望他能在地中海牽制法國,為自己計劃的兩個月打垮法國分擔一份重力。

但是,德國忽略了義大利和奧匈帝國之間的矛盾,而義大利之所以會加入同盟國,更多的是奔著德國人手中的鈔票來的。而且狡猾的義大利人,在三國結盟簽約的時候,就明確在條約里加入自己不會和英國為敵的條款,也為自己之後的反水埋下伏筆。

德國雖然看的一清二楚,但是也無可奈何,畢竟讓義大利當自己的表面盟友,總好過當實際的敵人要好。但是,德國萬萬沒想到,在義大利用自己援助的鈔票度過經濟危機後,就於1902年秘密和法國締結了"互不侵犯條約",就這樣,義大利雖然身處同盟國,但是早已經有了反水的意念了。

【漫畫】德意奧三國同盟

一戰陷入相持,見勢不妙的義大利反戈一擊

1914年7月,薩拉熱窩事件後剛好一個月,一戰正式爆發,此時的德國壓根就不指望著義大利能幫什麼忙,只求他本本分分的就行。但是德國萬萬沒想到,隨著戰局於1915年陷入相持,德國地狹人少的劣勢剛一凸現,義大利就直接反水加入了協約國一方。

不僅如此,在身處同盟國時一兵不發的義大利,在倒戈協約國後,竟然直接出兵參戰了。當然,他自己也提前和英法打過招呼,就是義大利只對奧匈帝國開戰。所以,即使是反水了,義大利依舊沒有和德國撕破臉皮,刀兵相向。

【漫畫】義大利和法國結盟

大戰散去,義大利得以獨善其身

1918年11月11日,德國與協約國簽訂停戰協議,為期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隨著德國等同盟國的戰敗而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得同盟國中的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徹底瓦解。協約國中的俄羅斯帝國被蘇俄取代,英法兩個歐洲的戰勝國也是遍體鱗傷。

所以縱觀參加了一戰的所有歐洲國家,在戰後,依舊活蹦亂跳的,就只剩一個義大利了,更不要說他一開始可是德國的盟友的。隨後,在戰後的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中,無論是對處置德國這個自己前盟友的問題上,還是瓜分世界的殖民地,義大利可是絲毫不帶手軟的。在二戰前,義大利不僅取得了和英法德等大國同等的國際地位,並且再次與德國一起,成為二戰的策源地之一。

【圖】1919年,《凡爾賽和約》簽訂,義大利作為戰勝國,處置戰敗國德國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西斯控制下的義大利故技重施

如果說一戰中的義大利是因為利益的糾葛而反覆橫跳,那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墨索里尼法西斯政黨統治下的義大利,就顯得有些身不由己了。

【圖】墨索里尼

盟友希特勒閃擊歐洲,墨索里尼遲遲不動

1939年9月1日,按照早已制定好的"白色方案",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隨後,德國迅速打垮了波蘭、挪威、丹麥、盧森堡、比利時、荷蘭。那麼此時,同為法西斯的義大利在幹什麼呢?

其實就在德國閃擊波蘭之際,德國就要求義大利根據軍事同盟條約,儘快投入戰鬥,而義大利雖然表示願意出兵,但是卻給希特勒開了一張援助清單,按照這張清單上的物資計算,足夠德國重新武裝十個師。所以,希特勒表示一時間難以湊齊這麼多的物資,而戰前誇下海口的,而此時無利不起早的墨索里尼,居然選擇了按兵不動。

一個月後,希特勒再次催促墨索里尼,但是被墨索里尼以軍隊尚未集結完畢為理由再次拒絕。直到希特勒在法國勝局已定,英法聯軍退守英國本土後,墨索里尼因為害怕喪失瓜分利益的機會,才正式對法宣戰,而此時,距離二戰爆發已經過去了足足9個月。

【圖】墨索里尼和希特勒

逢戰必輸,成為希特勒的豬隊友

關於義大利在二戰中的表現,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就是搞笑擔當、豬隊友這些詞語了。那麼,二戰中,作為德國法西斯盟友的義大利,到底是有多坑德國呢?

上文說到,義大利在法國敗局已定的時候才參戰,本想著在法國趁火打劫,沒曾想氣勢洶洶進入法國境內的義大利軍隊,居然被從德國手中敗下陣來的法國軍隊打的七零八落。戰後,墨索里尼覺得太過憋屈,就想著不靠德國,自己單獨打一場大勝仗,以證明自己的謀略和勇氣。

1940年10月28日,義大利不顧希特勒的警告,悍然揮師8萬,在海陸空三軍的空間式掩護下,朝著只有3萬守軍的希臘進攻,墨索里尼在戰前就自稱:這不是戰爭,僅是一次軍事散步而已。

義大利在希臘歷時半年的散步結果很悲催,連續兩次進攻都以慘敗告終,希臘軍隊甚至一度反攻到義大利控制下的阿爾巴尼亞。眼看形勢即將拉垮,義大利不得不找德國,使得本打算進攻蘇聯的德軍,不得不揮師南下,並只用了四個月時間,就徹底解決了包括希臘的整個半爾幹半島。而正是這四個月的拖延,將此後的德國,拖進了漫長的寒冬作戰中,徹底喪失了對蘇聯的進攻優勢。

當然,義大利給德國扯得最大一個麻煩,則是在當時的英屬殖民地北非。為了墨索里尼重建"羅馬帝國"的美夢,德國不得不在西戰英法,東攻蘇聯的時候,還要顧及因為義大利的自大開闢的北非戰場,陷入三線作戰的局面,並最終兵敗北非。

【圖】二戰中的義大利軍隊(俘虜)

時隔二十年,義大利再坑隊友,墨索里尼倒臺後臨陣反戈

1941年,蘇德戰場開戰,美日在太平洋上海戰連天,法西斯同盟的對手越來越多,二戰陷入鏖戰。1943年,美國在中途島一戰中開始反推日本,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和庫爾斯克會戰後開始疲軟,隨著德國在北非戰場的戰敗,軸心國已經處於戰爭劣勢了。

1943年7月,盟軍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登陸,攻到了義大利的國土。此後,義大利已無力再戰,同時義大利人民認為軸心國必敗無疑。所以7月25日,義大利政府高層發動政變,墨索里尼下臺並被逮捕入獄,成了義大利新政府向同盟國談判的替罪羊。

【圖】被裁決的墨索里尼,被代表權力的權杖捅死

但義大利政變後並未堅決同德國斷絕關係,而是一邊繼續維繫著德意軸心同盟,一邊著手就停戰和同盟國展開談判。

1943年10月13日,在英美兩國的巨大威逼壓力下,義大利不得不接受同盟國的條件,宣佈退出軸心國集團,並向德國宣戰。義大利的倒戈使德國腹背受敵,不得再次三線作戰,此舉加速了德國的失敗,最終於1945年5月8日全面戰敗投降。

【圖】蘇軍攻佔柏林

兩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都是在左右逢源,甚至藉助敵人的力量來打擊對自己不利的盟友,不僅避免成為戰敗國的命運,而且身為德國的盟友,還能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以戰勝國的身份來裁決德國,以及參與國際新秩序的重新制定。前後兩次倒戈,為自己撈足利益,就是坑了兩次都野心勃勃的德國。

4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國曆史上,這五位丞相都是楚國人,除了李斯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