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正宮娘娘是王妃。她吸取了吳娘娘的教訓,與世無爭,百事忍讓,任萬妃恣意妄為。王皇后的毛病,萬妃一時也找不到。
時間過得很快。憲宗成化二年(1466年),萬妃生了個兒子。憲宗立刻下旨,晉升萬妃為貴妃,立小皇子為皇太子。接著下旨,命大臣給小太子取個祥和的名子。萬通是萬妃的弟弟,被破格提升為錦衣衛指揮,加封萬貴妃的父親萬貴為都督同知。同時詔告天下:全國大慶,皇上有了太子,上至百官,下至百姓,人人獻賀禮。州城府縣,窮鄉僻壤,雞飛狗跳,老百姓罵聲不絕。
萬貴妃又對憲宗說:“求神佛保佑小太子長命百歲!”
皇帝立刻下旨,命六部大臣,選派得力官員去五嶽名山,去四大佛教仙山求神保佑,保萬妃母子。百姓被弄得傾家蕩產,罵聲不絕。
雖求神拜佛,但小太子並沒有長命百歲,還沒滿月便夭折了,萬妃也因高齡生子、接生婆醫術不高而失去生育能力。
萬妃母因子貴,得封貴妃,太子去世後,她將皇帝控制在自己身邊,不讓他接近眾妃嬪,以免別人生子,飛黃騰達。同時,她勾結心腹太監汪直,總管太監梁芳,結黨營私,把朝政攪得昏天黑地。
憲宗專寵萬貴妃,對內廷和朝政危害甚大。失去生育能力後的萬貴妃,心理變態,不允許憲宗接觸其他妃子,也禁止其他嬪妃懷孕生子,這樣一來,憲宗縱有三宮六院,嬪妃成群,卻遲遲沒有太子。這件事不僅使皇帝、太后們發愁,就是大臣們也覺得長此以往,朝廷的穩定也將受到影響。封建禮法雲:“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連普通百姓都十分重視子嗣,更何況皇族了。“中外以為憂,言者每請溥恩澤以廣繼嗣”。
憲宗不得子的原因,宮廷內外無人不知。但當時萬貴妃寵勢正盛,無人敢出面言明。成化四年(1468年)八月,在京師地區發生了一次地震,又有一顆彗星突然出現。這顆蒼白色的彗星有著三丈長的大尾巴,其尾朝向西南,橫掃三臺星,一直延續了56天才滅。
僅僅兩個月,又有地震又有彗星,朝廷因此陷入了恐懼之中,而憲宗也不知自己犯了什麼過錯,以致遭到老天的報應。於是,他便一面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自責,一面向大臣們徵求意見。
於是,憲宗便收到一些正直敢言的大臣的上書,委婉地勸說憲宗不要過度專寵萬貴妃。在奏摺中,大學士彭時說:“朝廷政治,國家大事,是應當好好考慮的。但宮中根本,也尤其重要。古人說:‘子出多母。’現在宮中嬪妃眾多,但仍沒有懷孕生子的徵兆,這一定是陛下的專一所造成的,而被您寵幸的人,早已過了生育的年齡,臣切望吾皇能夠均恩愛,這可是為了宗社大計啊!”
萬貴妃的名字,彭時雖然沒指出,但年近40歲的萬貴妃正是他疏中所說“已過生育年齡的人”,他在這裡勸說憲宗要“均恩愛”,否則專寵一個失去生育能力的女人,是沒有意義的。均恩愛可以鞏固宮中根本,而且也是宗社大計,憲宗深為彭時的忠心而感動。但做要比說難多了。他一見萬貴妃,就把彭時的話拋到腦後去了,依然專寵專愛。
禮科給事中也聯合幾名同僚,上奏說:“今年一直頻頻出現災異,近日彗星又見東方,其白光橫臺垣,人們心中感到驚恐。這些都是陰盛陽衰的徵兆啊!臣等人聽說,宮中盛寵一人,就連中宮皇后也受冷落。正當春秋盛年的皇上,怎能讓太子之位一直空缺,怎麼可以置宗廟社稷之大計於不顧,而在一人身上付出全部的愛情,不想想怎樣鞏固國本,安定民心呢?”
同時上疏的,還有13道御史康允韶等,其內容大致與上述奏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