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1942年8月的大部分時間裡,沙漠中的戰火暫時平息,這是這場戰爭中定期出現的間隙之一,因為雙方都打光了彈藥,不得不等待補給。德國人得到的情報表明,一支又一支的護航船隊正在離開美國,繞過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開往蘇伊士運河,意味著美國人被隆美爾進軍埃及的行動所刺激,正在大舉援助英國第8 集團軍。非洲裝甲集團軍也在恢復,或許速度稍慢,但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到了8 月中旬,隆美爾已經能將229 輛德國坦克和243 輛義大利坦克投入作戰,僅僅一個月前這種奢侈還是不可想象的,他知道,此時此刻很可能是他的給養、裝備和彈藥數量與敵軍差距最小的時候。

(上圖)攝於1942年夏,隆美爾正信心滿滿地想象著將英軍逐出埃及和中東的前景。

在隆美爾和他的幕僚看來,似乎已經出現了一個機會視窗。美國護航船隊至少還要花一兩個月時間才能到達港口、卸下物資,並運往前線。到了9 月中旬,英國人將在非洲戰場上擁有壓倒性的優勢。“我們還有幾個星期的時間,”隆美爾寫道,“趁著託布魯克陷落後美國人向第8 集團軍許諾的鉅額援助還沒有到達非洲的土地。

哈勒法山之戰(或者叫“第二次阿拉曼戰役”)開始於8 月30 日夜間。在黑暗的掩護下,幾個機動師完成集結,在前線南段紐西蘭師左翼與希邁馬特山(Qaret el Himeimat)之間寬達12 千米的正面上並排展開。隆美爾所謂的“進攻叢集”(第90 輕裝師、第20 摩托化軍、非洲軍)將按照某位權威學者所說的“無情的時間表”展開行動,晚上10:00 出發,趁夜在雷場中開出通道,在黎明前向東疾馳40 到50 千米(幾乎相當於前往亞歷山大港的里程的一半)。非洲軍將在哈馬姆(El Hammam)西南方轉向,然後衝向海岸。所有這些行動都要在一次“瘋狂衝刺”中一鼓作氣完成,這確實是一個非同凡響的機動。

或者,至少在計劃裡是這樣的。實際上,上述情況幾乎無一實現。德軍發現英軍的雷場比預想中難啃得多。滿月為德軍的排雷分隊提供了良好的照明條件,卻也使它們在第2 紐西蘭師(位於北面)和第7 裝甲師(位於東面)的炮兵眼中成為明顯的靶子。這些炮兵對德軍突擊部隊的定位都精確得不可思議,彷彿早就測量好了一樣。第90 輕裝師再次成為炮擊的主要受害者。工兵和步兵們嘗試了三次才在雷場中開闢出第一批通道,而非洲裝甲集團軍在這一過程中損失了不少時間和人員。在幾個機動師進入通道之後,它們就遭到了皇家空軍的猛烈轟炸。

到了8 月31 日凌晨3:00,隆美爾已經接到前線傳來的第一批報告。雖然細節仍不明朗,但是顯然進攻叢集的進展與預定的時間表相差很遠。不要說50 千米,它此時與出發地的距離連16 千米都不到。英軍的火力越來越猛,進攻叢集損失慘重—第21 裝甲師的師長格奧爾格·馮·俾斯麥將軍已在陣前殞命,而第90輕裝師的師長(烏爾裡希·克勒曼將軍)和非洲軍的軍長(內林將軍)雙雙身負重傷。

隆美爾明白,這次機動已經失敗。進攻已經喪失了突然性的優勢。他寫道“英國人現在知道我們在哪裡了”,而他們將會採取有效的反制措施。事實上,他曾經短暫考慮過徹底結束進攻並轉入防禦。但是在採取這個令他厭惡的行動之前,他決定去非洲軍的前線親眼看看情況。他和非洲軍的代理指揮官,參謀長拜爾萊因上校進行了商議。拜爾萊因剛剛度過一個難熬的夜晚。他先後遭到炮擊和轟炸,並目睹自己的軍長受了重傷。但是他也突破了敵軍的前沿防線,因此他覺得沒有必要中止進攻。經過短暫的對話之後,隆美爾下令繼續實施作戰。

但是,計劃不能不作調整。德軍已經不可能在原定寬度的正面上推進。這一計劃的前提是英國第8 集團軍被矇在鼓裡,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很可能已經有所警覺。當然,縮小進攻正面也有一定的缺點。這樣做將無法產生裝甲部隊在英軍後方橫行無忌的震撼效應。戰場將會被壓縮到比原計劃小得多的區域,考慮到英軍的空中優勢,這將帶來很大問題。最後,這一調整將迫使德軍機動部隊直接翻越哈勒法山,而不是繞過它,但英軍在如此突出的制高點上肯定佈置了重兵。

然而,這一調整根本不會得到實施。事實上,德軍的大部分部隊直到次日上午9:30 才突破雷場。位於進攻叢集最左端的第90 輕裝師所起的作用無非是充當北部的支點而已。在義大利第20(摩托化)軍中,由於排雷裝備老舊且短缺,士兵們往往不得不用自己的刺刀在沙子裡探查地雷。他們撞上的是第2 紐西蘭師的左翼陣地,始終沒能取得徹底的突破,因此沒有對東方發生的決定性交戰起到什麼作用。非洲軍的兩個師確實繼續前進了,這是因為沙漠中必然會出現的隨機沙塵暴幫了它們的忙,突然之間就為它們遮蔽了英軍地空部隊的干擾。但是,他們始終沒能趕上原定的時間表。

直到當天下午晚些時候,拜爾萊因才做好轉向的準備,而非洲軍直到入夜以後才開始北上奔向哈勒法山,它在哈勒法山又遇到了大麻煩:山嶺上有由第44 步兵師和第22 裝甲旅把守的堅固陣地。陣地上密佈支援火炮和六磅反坦克炮,甚至還有50 來輛佈置在推土機挖出的半埋工事中的“格蘭特”式坦克。

雙方開始對決時的場面也許很適合拍成電影。那是在下午5:00 左右。突然從沙塵暴中冒出來的德軍以第21 裝甲師居左、第15 裝甲師居右,直奔哈勒法山而來。為首的是二十來輛新式的四號“特種”坦克,它們的長身管75毫米炮不斷噴吐火舌。當這些非洲裝甲集團軍的精華逼近山嶺西段的132 高地時,英軍陣地突然迸發出各種火力—坦克、反坦克炮和支援火炮紛紛加入戰鬥。衝鋒的德軍坦克停止了前進,紛紛散開隊形,企圖機動到更好的射擊位置。很快雙方佇列中就以近乎相同的速度出現損失,這樣的消耗戰持續了近兩個小時。德軍的火力相當凶猛,尤其是新型的四號坦克給對手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多虧皇家蘇格蘭龍騎兵團的坦克及時趕到,帶著震耳欲聾的轟鳴翻過山脊,堵住了英軍戰線上的一個大缺口,這才穩定住了局勢。當夜幕降臨時,眼看參戰的100 輛坦克損失了22 輛以後依然突破無望,德軍不得不退出戰鬥。本來是一次極為大膽的運動戰經典戰例,卻演變成了一幕陣地戰。在德國軍隊的傳統詞典中,“拼消耗”的意思等同於吃敗仗。事實上,德軍強調機動戰的全部意義就在於避免和擁有數量優勢的敵人拼消耗。

哈勒法山的戰鬥並沒有就此結束。第二天(9 月1 日)上午,隆美爾下令再次進攻132高地,但是因為燃油短缺,只能由第15 裝甲師單獨出擊。這次進攻又被英軍的頑強抵抗所阻止。在當天的其餘時間和整個次日(9 月2 日),非洲裝甲集團軍都因為缺乏燃油而寸步難行。它的兩個裝甲師不得不在哈勒法山以南不遠處擺出密集的刺蝟陣固守,此處位於英軍防線後方大約24 到32 千米,而且英國空軍的轟炸持續不斷。

夜間的轟炸尤其恐怖:每當鎂光照明彈照亮夜空,極為準確的高爆炸彈就接踵而至。在幾乎毫無起伏的平原上,德軍除了偶爾出現的狹長散兵壕外很難找到任何掩體。

第二天,隆美爾決定撤退。這是分階段進行的,到了9 月6 日,軸心國部隊基本上回到了他們的出發地,不過他們依然佔領著原英軍雷場以東的許多陣地。按照德軍士兵們的說法,這是一次“六日競賽”(Sechs-Tagerennen,原指著名的柏林單車賽事),是讓他們以最快速度全體退回起點的賽跑。

攝於1942年夏秋,隆美爾真正的對手、英軍第8集團軍新任指揮官蒙哥馬利將軍。

此時英軍也許能夠一舉肅清德國軍隊在非洲的殘餘力量,9 月1 日和2 日的機會尤其好。但是蒙哥馬利滿足於待在原地打擊他的對手,而不是冒險進行任何突擊,毫無必要地讓已經贏得的勝利從手中溜走。在9 月3 日,儘管種種跡象表明非洲裝甲集團軍正在撤退,他還是很乾脆地放跑了敵人。在哈勒法山,第8 集團軍戰術之保守不亞於歷史上的任何軍隊。它只有在絕對必要的情況下才實施機動,而且絕對沒有實施過戰役層面的機動。

哈勒法山之戰為國防軍提供了一種令人不快的新體驗:不得不在持續不斷,而且幾乎無法對抗的空襲下作戰的絕望感。“這次進攻失敗了,”隆美爾寫道:“因為皇家空軍不間斷猛烈空襲,他們事實上主宰了天空,使我的集團軍在地面上寸步難行,無法進行任何順利的調動和適時的突擊……”

隆美爾認為,和控制天空的敵人作戰,就好比“叢林裡鑽出來的土著軍隊與現代歐洲軍隊作戰,作戰條件和勝利概率都是一樣的”。

本文摘自《國防軍:第一部.折戟沉沙,1942年德軍歷次戰役》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始皇陵為何不敢開啟?用核磁掃描後,德國專家:危險,不能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