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明憲宗的萬貴妃,一直被當作是“奸妃”的代名詞。

《明史·后妃傳》的正文,將萬貴妃形容成一個心狠手辣、貪得無厭的壞女人:戕害皇子、廢黜皇后、重用汪直、生活奢侈等等,反正就是沒幹什麼好事。

可是,在《明史·后妃傳》“贊曰”的部分,卻說萬貴妃並沒有幹過什麼禍亂朝綱的事情,只不過是受寵了一點而已。

萬、鄭兩貴妃,亦非有陰鷙(zhì)之謀、干政奪嫡之事,徒以恃寵溺愛,遂滋謗訕。

——《明史·卷一百十四·列傳第二·后妃二》

今天就結合史料來看一下,萬貴妃到底有沒有那麼壞。

01 吳皇后被廢,是萬貴妃害的?

明憲宗的第一任皇后吳氏,於天順八年(1464年)七月冊立。誰知,被冊立才1個月,在天順八年(1464年)八月,吳皇后就被廢了。

《明史·后妃傳》中說,吳皇后被廢,是因為她打了萬貴妃。

先是,憲宗居東宮,萬貴妃已擅寵。後既立,摘其過,杖之。帝怒,下詔曰:“先帝為朕簡求賢淑,已定王氏,育於別宮待期。太監牛玉輒以選退吳氏於太后前複選。冊立禮成之後,朕見舉動輕佻,禮度率略,德不稱位,因察其實,始知非預立者。用是不得已,請命太后,廢吳氏別宮。”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后妃》

明憲宗朱見深給出的廢后理由是,當年先帝給他欽定的皇后人選,應該是王氏。吳皇后的父親吳俊,透過太監吳熹收買了負責此事的太監牛玉,讓本來應該落選的吳氏,成為了皇后

明憲宗不但廢了吳皇后,還罰太監牛玉和吳熹去南京孝陵種菜,將吳俊和其子吳雄貶去了登州衛戍邊。

天順八年(1464年)十月,那個被吳氏頂替的王氏,被冊立為皇后。

來看看《明憲宗實錄》中對廢后這件事是怎麼說的。

上重其事,命多官集議,於是公、侯、伯、都督、尚書、侍郎、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給事中、御史等官孫繼宗等皆謂,吳氏系先帝所退,且有過,決不可共承宗祀。

——《明憲宗實錄·卷之八》

如果吳皇后真的是“無過被廢”,百官們都不據理力爭一下,這不符合大明言官們的風格。

關於吳皇后被廢的其他原因,《明憲宗實錄》也八卦了一下:

傳聞一,因為吳皇后杖責了後宮的“擅寵者”;

傳聞二,因為太監牛玉專權,有人想要奪他的權。

後立朱踰月而廢,當時傳言,或謂後宮先有擅寵者被後杖責,故及,然宮禁事秘,莫得而詳。又謂有惡牛玉之專者,欲奪其權,有所承望,而然故罪獨歸於玉雲。

——《明憲宗實錄·卷之八》

《明憲宗實錄》的作者不敢肯定以上兩個傳聞的真假,不過,《明史·后妃傳》的作者,卻直接採納了第一個傳聞。並且,為了證實這一說法,還故意提到,明憲宗後來有將那些上疏要求誅殺牛玉的官員,全都給貶去偏遠之地當了判官。

於是南京給事中王徽、王淵、朱寬、李翱、李鈞等合疏言玉罪重罰輕,因並劾大學士李賢。帝怒,徽等皆貶邊州判官。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后妃》

《明史·后妃傳》的作者大概是想暗示,牛玉篡改皇后人選的罪名,其實是明憲宗杜撰的,才不好判牛玉死罪。不過,這套說辭,卻被《明史·李賢傳》給否定了:那些上疏的人,其實是想借廢后的事,扳倒李賢。為此,朱見深還專門派護衛去李賢家,保護他的安全。

吳後廢,言官請誅牛玉,語侵賢,又有造蜚語構賢者。帝命衛士宿賢家,護出入。

——《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傳第六十四》

李賢是明英宗彌留之際託孤的大臣,明憲宗很信任李賢,一登基,就封李賢為少保、華蓋殿大學士,並主管皇帝經筵之事。

吳皇后到底有沒有打萬氏,至少《明憲宗實錄》並不確定。《明憲宗實錄》是在憲宗去世之後編寫的,如果吳皇后真是因為萬貴妃被廢的,自然會證實這條理由,畢竟《明憲宗實錄》中,也有批評萬貴妃的地方,不差這一條。

而假如吳皇后真的打了萬氏,明憲宗藉機廢掉吳皇后,也不能說他就一定不對。

打個比方吧,如果你是由大你十幾歲的姐姐撫養長大的,等到你出息了,娶了個媳婦回來,沒到1個月,新媳婦嫌棄你的姐姐對她不夠尊重,打了你姐姐,試問,你會不會和這個媳婦沒完?

反正明憲宗就和吳皇后沒完了。在明憲宗看來,吳皇后一個來撿現成的,居然在他最親近的女人面前擺起當家主母的譜來了,她有這個資格嗎?更不要說那會兒周太后還在呢。明憲宗登基的時候才17週歲,算是一個比較叛逆的年齡,血氣方剛的,正為了不能立自己心愛的女人為皇后而懊惱呢,正好,直接就拿吳皇后開刀。

《明史·后妃傳》中說,吳皇后被廢后,日子開始好過起來,是在孝宗登基之後。可《明武宗實錄》中大學士李東陽卻有說,憲宗當年只是廢了吳氏的皇后之位,讓她搬到別宮去閒住,一直都給予了優厚的待遇,並沒有苛待她。

凡皇后廢黜,史冊猶稱廢后,書其葬地,不曾有降為庶人之禮。廢后吳氏,原奉憲宗皇帝詔書止雲退居別宮閒住,累朝以來服食供奉皆從優厚。

——《明武宗實錄·卷之四十六》

吳氏被廢之後,又活了45年,直到正德四年(1509年)去世。明武宗命禮部,按照明英宗葬惠妃的禮數,給廢后吳氏辦喪事。

如果萬貴妃真的如《明史·后妃傳》中說的那樣心狠手辣,又在後宮一手遮天,她怎麼會讓廢后吳氏過得這麼舒服、還活得這麼長久呢?

如果明孝宗真的感念廢后吳氏當年對他的保護,那他登基之後,為什麼沒有復立吳皇后的位號?當年明英宗朱祁鎮可是將和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廢后胡善祥都給復位了。

02 後宮懷孕的女人都是讓萬貴妃弄流產的?

《明史·后妃傳》中說,明憲宗登基之後,就一直專寵萬氏。而萬貴妃妒忌心很重,為此,後宮被她弄墮胎的,數不勝數,以致於明憲宗的子嗣很少。

妃益驕。中官用事者,一忤意,立見斥逐。掖廷御幸有身,飲藥傷墜者無數。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后妃》

明憲宗的子嗣可不少。他這一生,一共有14個兒子(包括早夭的2個兒子)。以他去世時只有40週歲的年齡來看,這已經是很高產了。

明憲宗登基的頭幾年,確實子嗣不多。不過,萬貴妃可不敢戕害皇子。那時候明憲宗的母親周太后還活著。周太后可不是什麼等閒之輩,她難道會放任萬貴妃害自己那些沒出世的孫子?那些成天盼著立太子的大臣們也不是吃素的。

很大的原因,就是明憲宗想讓心愛的萬氏生下皇位繼承人。

明憲宗的長子,出生於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生母就是萬氏,同年三月,萬氏“母憑子貴”,被冊封為貴妃。

如果這個皇長子能夠平安長大,他一定是下一任皇帝。可惜,這個孩子還沒滿1週歲,就在同年的十月夭折了。之後,萬貴妃就再也沒有生過孩子。

成化五年(1469年)四月,明憲宗第二個兒子朱祐極出生,生母是柏賢妃。這個孩子距離萬貴妃的孩子出生,隔了3年多的時間,確實是時間久了點。但這也可解釋為:

一來,是因為剛失去皇長子,明憲宗和萬貴妃一樣傷心,所以沒心情去別的女人那裡;

二來,明憲宗還是希望長子由萬貴妃來生。可後來確定萬貴妃不能再生育了,他就開始寵幸別的妃子了。

二皇子朱祐極的生母柏賢妃,是當年和吳皇后、王皇后一起入選的秀女三甲之一。可以看出,明憲宗真的是不想讓正宮皇后生兒子。不然,統共就3個秀女,有2個不會生,而且恰恰就是不會生的,都被立為皇后,如果是巧合,那也太湊巧了。

朱祐極於成化七年(1471年)十一月被冊立為太子。可惜,這個兒子也不長壽,成化八年(1472年)正月,就薨逝了,只有3個虛歲。

皇太子薨。太子諱祐極,母賢妃柏氏,以成化己丑四月二十八日生,辛卯十一月十六日正位東宮,至是薨,年三歲。

——《明憲宗實錄·卷之一百》

這下,《明史·后妃傳》又說,這個皇太子,就是被萬貴妃害死的。

柏賢妃生悼恭太子,亦為所害。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后妃》

萬貴妃為什麼沒在朱祐極出生前去害、為什麼沒在朱祐極成為太子之前去害?既然都已經讓人把兒子生下來了,還被立為了太子,又有什麼理由去害他呢。而且這個孩子死了,對萬貴妃根本就沒啥好處,她自己又沒孩子,還不如去害他親媽來得更實際一點。

如果朱祐極真的是萬貴妃害死的,柏賢妃為什麼不去找萬貴妃拼命?反正唯一的兒子都死了,還有什麼好怕的。這個柏賢妃可是長壽得很,一直活到了嘉靖朝。

再說說紀淑妃生朱祐樘的事情。

大家熟知的版本,就是萬貴妃讓人去將紀氏弄流產,但那人發了善心,騙萬貴妃說紀氏沒懷孕。紀氏生下朱祐樘後,萬貴妃叫太監張敏淹死這個孩子。張敏偷偷將嬰兒給藏了起來。直到成化十一年(1475年),被秘密養到6歲的朱祐樘,才被帶到明憲宗的面前。

帝偶行內藏,應對稱旨,悅,幸之,遂有身。萬貴妃知而恚甚,令婢鉤治之。婢謬報曰病痞。乃謫居安樂堂。久之,生孝宗,使門監張敏溺焉。敏驚曰:“上未有子,奈何棄之。”稍哺粉餌飴蜜,藏之他室,貴妃日伺無所得。至五六歲,未敢剪胎髮。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后妃》

我們來看一下,朱祐樘的出生時間,是在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這個時候,皇次子朱祐極已經出生了。所以,《明史·后妃傳》裡朱祐樘出生後,張敏的那句“上未有子,奈何棄之”,就不合常理了。這是未卜先知的節奏嗎。

《明史·后妃傳》中說,明憲宗到成化十一年(1475年)才知道自己有個兒子會打醬油了。可是,在《明史·孝宗本紀》中,卻又說,明憲宗在悼恭太子(朱祐極)夭折之後(1472年),就已經知道朱祐樘的存在了,並且將其養在母親周太后宮裡。

悼恭太子薨後,憲宗始知之,育周太后宮中。

——《明史·卷十五·本紀第十五·孝宗》

明成化、弘治年間為官的尹直所寫的《謇(jiǎn)齋瑣綴錄》中記載著,萬貴妃確實因為聽說紀氏懷孕,而不太高興。為此,明憲宗讓人故意說紀氏並沒有懷孕,而是生病了,並將其安置在安樂堂,派專人照顧。

初,皇妣紀氏得幸有娠,萬貴妃既覺,恚而苦楚之。上令託病出之安樂堂,以痞報,而屬門官照管。既誕皇子,密令內侍近臣謹護視之。及悼恭薨後,內庭漸傳西宮有一皇子。

——《謇齋瑣綴錄•五》

如果這些事情都是明憲宗親自下令安排的,那就解釋得通,為什麼萬貴妃自己派去的人,會去包庇一個紀氏。古代“去母留子”不是什麼新鮮事,娶媳婦不就是為了生兒子嗎,怎麼可以不要兒子呢。明憲宗就算再寵愛萬貴妃,也不會讓自己斷子絕孫。

《明史·后妃傳》中說,明憲宗第一次看到6歲的朱祐樘,一句“我子也,類我”,就將兒子給認下了。古代雖然沒有親子鑑定,但那是皇子哎,還是未來的太子,哪是這麼隨便就認下的。宮裡的女子什麼時候被臨幸、什麼時候有身孕、什麼時候生下孩子、生的是男是女,那都是有專人負責記載的,不可能一個太監從宮外領來一個孩子,說是皇帝生的,皇帝一看長得還蠻像,就會將其立為太子的吧。

明憲宗怕萬貴妃不高興,不敢將朱祐樘已經養到6歲的事情告訴萬貴妃,那倒是有可能的。於是,太監張敏故意將這件事情,告訴了萬貴妃宮裡的大太監段英。萬貴妃得知後,雖然非常詫異,但也很快明白這是明憲宗的意思。宮裡的太監都是人精,沒有主子的授意,誰敢去多這個嘴。於是,萬貴妃主動提出,將朱祐樘接進宮來。

至是,太監張敏厚結貴妃主宮太監段英,乘間說之,貴妃驚雲:「何獨不令我知?」遂具服進賀,厚賜紀氏母子,擇吉日請入宮。次日,下敕定名,徙紀氏處西內永壽宮,禮數視貴妃。

——《謇齋瑣綴錄•五》

後來為紀太后寫哀冊的,就是大學士尹直。所以,他的所見所聞,可信度應該很高。

萬貴妃好歹比明憲宗大十幾歲,能夠在不缺女人的後宮,始終保持恩寵不衰,肯定不會單靠禁止小皇帝和別的女人生孩子。萬貴妃一直像母雞對小雞崽一樣,保護著明憲宗。例如,明憲宗每次出遊,萬貴妃不光同行,還女扮男裝、穿著軍裝,親自為他在前面開道。所以,萬貴妃只會處處替明憲宗著想。

帝每遊幸,妃戎服前驅。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后妃》

明憲宗確實是想讓萬貴妃生個兒子當太子,可是,隨著萬貴妃過了生育年齡,明憲宗只能開始寵幸別的女人,畢竟他要為祖宗基業考慮。一開始明憲宗還是會顧及萬貴妃的感受,所以,寵幸他人的次數並不多。從成化十二年(1476年)開始,明憲宗的子女也就漸漸多了起來。為了補償萬貴妃,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月,明憲宗特別晉封萬貴妃為皇貴妃。

03 紀淑妃是萬貴妃害死的?

《明史·后妃傳》中將紀淑妃的死,算在了萬貴妃的頭上,說紀淑妃要麼是被毒死的,要麼就是被迫上吊的。

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貴妃致之死,或曰自縊也。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后妃》

《明憲宗實錄》中明確記載,紀氏是病死的,而且不是“暴薨”。紀氏病重這件事,商輅等大臣們也是知道的。

太子少保、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商輅等言:臣等聞皇子之母病已沉重,若有不諱,一應禮節須宜從厚,仍乞即命司禮監官奉侍皇子過宮問視,及制衰服行禮。上是之。先是,皇子母病,上命內醫日往視療,至是病劇,湯藥弗能進,命司禮太監黃賜赴閣下議後事,故輅等有此奏。

——《明憲宗實錄·卷之一百四十二》

在《謇齋瑣綴錄》中,尹直對紀氏因病去世的情況,有更為詳細的記載。

時紀妃有病,命黃賜、張敏將院使方賢、治中吳衡往治。萬貴妃請以黃袍賜之,俾得生見。次日,病少間,自是不復令人診視。至六月二十八日,卒。是日,天色皆赤,以時享致齋。七月朔,始發喪,追封淑妃。初三日,皇子千秋,乃自初四日起輟朝三日。一時城中傳言病卒之故,紛紜不一,蓋不能無疑。

——《謇齋瑣綴錄·五》

紀氏生病的時候,在其身邊的,就有太監張敏。萬貴妃還特意讓皇帝賜紀氏黃袍。當然,尹直也不能確定,紀氏的死和萬貴妃到底有沒有關係,畢竟後來外面的流言傳得很兇。不過,我們卻可以透過另一個關鍵人物的命運,來判斷這個傳言的真假。這人就是太監張敏。

《明史·后妃傳》中說,紀氏去世後,太監張敏認為紀氏是被萬貴妃弄死的,所以,他擔心被萬貴妃報復,就吞金自殺了。

敏懼,亦吞金死。敏,同安人。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后妃》

可是,根據張敏家鄉的《同安縣志》、《金門志》記載,他是在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去世的。

(成化)二十一年,敏疾,帝遣太醫診視。訃聞,震悼,遣司禮、御馬二監治喪,賜寶鈔二萬貫、冠帽、牙牌、玉帶,祭二壇,戶部給齋糧麻布,工部造墳。

——《金門志·卷一一》

而有關太監張敏的死亡時間,《明史》內部又出現了前後矛盾的情況。

《明史·楊繼宗傳》中有載,浙江按察使楊繼宗,與張敏的弟弟——太監張慶不和,張敏就總在明憲宗面前詆譭楊繼宗。因為太監汪直早就在明憲宗面前,誇讚過楊繼宗是“天下唯一不愛錢的人”,所以,明憲宗就反問張敏:“你說的是那個不貪錢的楊繼宗嗎?”張敏一看狀告不進,就寫信給弟弟張慶:“皇帝已經知道楊繼宗是好官了,你要好好與他相處。”

九載秩滿,超遷浙江按察使。數與中官張慶忤。慶兄敏在司禮,每於帝前毀繼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錢之楊繼宗乎?”敏惶恐,遺書慶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

——《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

楊繼宗從嘉興知府被升為浙江按察使的時間,是在成化十四年(1478年)九月。張敏如果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就已經吞金自殺了,怎麼可能在成化十四年還在明憲宗跟前晃悠,難道是還魂了?

另外,從明孝宗對萬貴妃的態度上,也可以看出,明孝宗朱祐樘對萬貴妃,並沒有非常大的仇恨。

明憲宗去世之後,有大臣向孝宗朱祐樘提議,削萬貴妃的諡號,並派人徹查紀氏的死因,但孝宗沒有答應。《明史·后妃傳》故意說,孝宗以“不想違背先帝意思”為由,才沒有追究萬貴妃,可是,在《明孝宗實錄》中,卻又是另一番說辭。

得旨: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諭已明,凡外間無據之言難憑訪究。

——《明孝宗實錄·卷之三》

周太后和皇后不追究萬貴妃,還可以解釋成是不想家醜外揚。可是,明孝宗本人,也沒有追究萬貴妃的打算。當年宋仁宗聽說,他的親生母親是李宸妃,而且有可能是被將自己養大的太后劉娥給害死的時候,都有去開棺查驗。明孝宗和自己的母親生活了6年,如果他懷疑是萬貴妃害死了母親紀氏,怎麼可能不去替母親報仇。

結束語

古代人並不認為“一生一世一雙人”是什麼值得表揚的事情,尤其是在帝王家。大臣們不怕皇帝夜夜換新人,反倒憂心皇帝用情太專一。在他們看來,皇帝就應該雨露均霑,就應該對誰都不好,然後應該每年都生上幾個孩子。

所以,那些文臣們討厭萬貴妃,並不是因為萬貴妃這個人,而是因為他獲得了皇帝的專寵。如果當年得到明憲宗專寵的人是吳皇后、或者是王皇后,估計這兩位皇后在史書中的風評,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明孝宗朱祐樘,應該是很羨慕父親明憲宗和萬貴妃這樣的感情,不然,他也不會成為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1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一個小小村莊,曾出過三千多位官員,家訓輝照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