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本文約4000字,閱讀大約10分鐘

1693年夏,紫禁城烈日炎炎,酷暑難耐。

39歲的康熙卻臥倒龍床,裹著層層錦被還止不住發抖冷戰,面色紺紫高燒不退。

御醫們使出渾身解數,都無法消退纏繞在皇帝身上的病症,不得不在全城張貼布告,廣招良方。

這些民間收集來的方案,難辨真假,還需一一試驗。

最離奇的是位和尚,搬來四桶水,舀了一杯跑到太極殿外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敬拜,再端給病人,結果當然沒有效果,被轟出了宮。

沸沸然的鬧劇背後,是群臣焦灼的束手無策。

從症狀判斷,康熙得的正是“瘧疾”,俗稱“打擺子”,因蚊蟲叮咬而感染,是至今依然困擾醫學界的難題之一。

帝王這種特殊“職業”,每次病痛都非同尋常,小則變國運,大則改變世界的運軌。

之於康熙,這句話尤為貼切。

在他還是皇帝候選人時, 就因得過“天花”有了免疫力,成功勝出,從父親順治帝那裡接過了大業。

這一次患上瘧疾,若是久拖不治,則很可能當時的皇太子胤礽繼位,大清命運就此改寫。

好在康熙最終痊癒,才有了數十年後“九子奪嫡”的大戲。

而冥冥中,圍繞著這一事件,另一條隱秘的雜彩暗紋,也因此深埋於歷史長卷之中。

西藥東來 北堂初興

危急時刻,有位來自法國的傳教士洪若翰(Jean de Fontaney)獻上秘方

——名為奎寧(Quinine)的藥粉,也叫“金雞納霜”。

儘管一些太醫反對,次日試藥仍然進行。

三位病情相似的患者,分別在發病前、發病後和發病間隙服下奎寧,全部見效。

四位大臣也自告奮勇集體試藥,和著酒服下藥粉,也安然無恙。

康熙立即喝下奎寧,當日高燒不再,又平安度過了一天一夜。

舉朝歡欣,慶祝聖體痊癒。

康熙龍顏大悅,挑了一處宮室賞給法國的傳教士們。

但宮殿終不是傳教之所,次年,洪若翰等人又請求康熙賜地修建教堂。

1703年,蠶池口教堂落成開堂。

乾隆京城全圖中的蠶池口教堂,也是第一代蠶池口教堂

最初的北堂主體建築分兩層,每層有16根綠色柱子,上層雕像鍍金,下層底座為大理石,頂部有被天使簇擁著的基督的壁畫。會客廳懸掛著法國國王等幾位歐洲國王的畫像,還有許多數學儀器和樂器。

今天的西什庫教堂正立面,依然中西合璧,圖源網路

洪若翰是法國人,獻藥也是以法國國王的名義。

這位法國國王,就是“太陽王”路易十四,他最矚目的功績之一是主持修建了“凡爾賽宮”,來被用成炫富的形容詞。

來中國傳教,原本跟法國沒什麼關係,葡萄牙早已壟斷了遠東地區的“保教權”。

但路易十四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業利益,決定單獨派遣傳教士。

第一批傳教士即以洪若翰為首,此外還有3人。

他們出發前被授予“國王數學家”稱號,入法國科學院為院士。

隨著洪若翰們的到來,歐洲的太陽王與東方的如日之君,首度遠隔重洋,遙相致意。

北堂的建立,恰是這段外交史實的見證。

全人類最偉大的文化和最發達的文明彷彿今天彙集在我們大陸的兩端,即彙集在歐洲和位於地球另一端的東方的歐洲,這是命運的特殊安排。大概天意要使得這兩個文明最高的民族攜起手來,逐漸地使位於它們兩者之間的各個民族都過上一種更為合乎理性的生活。

——萊布尼茲,1697年 ,《中國近事》

雅克薩之戰和尼布楚條約

與洪若翰同批來華的法國傳教士中,有名叫張誠(Jean-François Gerbillon)的。

他不僅是中法交流的破冰使者,也在中俄歷史上寫下了不可忽視的一筆。

如今的中俄邊界俄羅斯的一方,有個小鎮雅克薩,俄語稱作阿爾巴津諾(Албазино),位於黑龍江與額木爾河交界口東岸,西岸為今黑龍江省呼瑪縣。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左右,清軍與俄軍在此打了一仗,史稱“雅克薩之戰”。

紅點處標記為雅克薩的位置

雅克薩最初在清朝版圖之上,俄國人不斷騷擾,1682年建立了軍事據點,觸了康熙的逆鱗。

青年天子一怒之下,遣彭春率3千人揮兵北上,圍攻雅克薩城,俄兵不敵投降。

沒想清軍撤走不到3月,對方出爾反爾重返,還建立了更為堅固的城防設施,。

1686年夏,清兵再次攻回雅克薩,將數百名俄軍將士圍在城內10個月。

俄軍彈盡糧絕,最終只剩150人,無奈之下只得與清廷議和。

俄方代表是費奧多爾·戈洛溫伯爵(Фёдор Алексе́евич Голови́н),《清史稿》裡稱為費嶽多

清國則派出了大名鼎鼎的索額圖,此外,隊伍裡還有傳教士張誠徐日升(Tomás Pereira 葡萄牙人,1673年來華,1708年在北京去世)。

為表重視,康熙特地擢升兩人為二品官,並允許胸前佩戴十字架。

1689年,中俄在尼布楚達成《尼布楚條約》(俄語:Нерчинский договор),該條約最早明確使用“中國”一詞來指代大清。

條約主要劃分了中俄疆界

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

西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南屬中國,北屬俄國;

雅克薩屬於中國,拆毀雅克薩城,俄人遷回俄境。

《尼布楚條約》疆域劃分示意圖

未談判之前,沙俄自詡大國目空一切,中國也不肯讓步。

但中方實際並不想挑起戰爭:

三藩之亂剛平定不久,西北噶爾丹又進犯喀爾喀蒙古,若因戰事導致其與俄皇結盟,形勢更難收拾。

僵持之際,張誠表現了突出的外交才能,

提出“在談判中讓俄方看到如果與北京一直保持自由貿易的關係所能帶來的巨大商業收益”,以此來講和。

這點說服了俄方,最終兩國和平簽約。

尼布楚條約是否真正得益、符合國際法精神,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多有爭議。

不過從俄方角度,《尼布楚條約》對俄國人而言是“悲慘的結局”,喪失大片領土,可作為另一種視角的參考。

西藥來,北堂興,平內亂,穩邊疆。

康熙霸業初成。

放眼彼時世界之格局,法國路易十四建立高度集中的君權,耀目歐洲;

尼布楚條約之後,沙俄在彼得大帝的改革下,走向了現代化,逐步成為西方大國。

三位帝王,恰似同一時期並駕齊驅,高懸於人類文明穹頂上的三輪太陽。

誰知百年之後,秋風蕭瑟,換了人間。

吃麵不擱醋,炮打西什庫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拉開序幕。

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清政府割讓香港島五口通商,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56年,英國與法國再次發起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燒殺劫掠近50天,圓明園被付之一炬,至今仍是斷壁殘垣。

咸豐帝倉皇逃亡熱河行宮,留下奕訢全權代表,簽訂進一步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

沙俄趁火打劫,以“調停有功”為由,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攫取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相當於4個山東省。

《尼布楚條約》成一紙殘片,零落凍土。

《北京條約》中還有一條,允許西方傳教士到中國租買土地及興建教堂。

因此,清廷歸還了此前因民間反天主教運動興盛而沒收的蠶池口教堂。

1871年約翰·湯姆遜在遊覽北京期間拍攝的1866年落成的蠶池口教堂正立面

光緒十一年(1885),慈禧太后提出用西什庫一塊地交換蠶池口教堂。

1887年蠶池口教堂遷徙至西什庫,也就是現今的地址。

如今的北堂大門,疫情期間不開門。攝於2020年12月

在不平等條約的保護下,西方傳教活動深入內地,西洋傳教士與中國教民頻繁活動引起諸多不滿,民間摩擦加劇,民族意識覺醒;加上又逢旱災,民怨沸騰,

終於在1900年庚子年演變為“義和團運動”。

推波助瀾的還有清廷內部權力紛爭。

1898年百日維新失敗,慈禧發動戊戌政變,軟禁光緒於瀛臺,國際一片譁然。

列強拒絕入賀,讓慈禧心生恨意,決定以“義和團”為棋子,暗中支援。(清.羅惇曧 《拳變餘聞》)

同年6月,義和團進入北京城,“扶清滅洋”口號震天,攻入使館區打殺傳教士、教民,四處焚燒教堂。

英俄日美法德意奧8國以保護僑民為藉口,組侵華聯軍,自天津租界一路殺入京城,即為“八國聯軍侵華”。

庚子之亂中,西什庫教堂成東交民巷外,唯一一個受到圍攻的外國人聚集地。

當時的順口溜“吃麵不擱醬,炮打交民巷,吃麵不擱醋,炮打西什庫”,口口相傳至今。

6月15日,義和團及部分清軍開始圍攻西什庫。

衝鋒開始,團民手持長槍蜂擁而至,卻紛紛倒在守軍槍彈掃射下。

硬衝不成,兼用火攻,輔以大炮機槍轟擊。

造成傷害最大的是地雷戰,“教堂北端的仁慈堂盡成灰燼,數十間房屋被震塌,爛泥碎瓦,直衝上天”。

被炸燬的仁慈堂

被炸出的大坑

“西什庫事件”被反覆提起原因之一,並非戰鬥慘烈,而是因為戰局匪夷所思。

鎮守北堂的義大利和法國士兵,統共只有40餘位,還是由主教樊國樑(Pierre Marie Alphonse Favier)向兩國使館請來的。

僅靠41條槍,對萬名義和團和清軍,

在並非專業軍事工程的教堂裡,

居然堅持了63天,

直到八國聯軍攻陷北京調兵來援。

死傷情況也很不尋常,共“法兵死10人,意兵死5人”,義和團和清兵死亡人數則在600人以上。

1901年法軍攝影師在熱氣球上航拍的蠶池口教堂全景,與周邊民居比起來,可謂巋然大物,但也不算軍事天險

據考證,除了法意兩國士兵戰鬥外,教堂內數千名中國教徒也多有幫助,並參與了正面戰場,最後“教民四百人,地雷炸死小孩七十六口”的死亡人數可見一斑。

此外,義和團組織渙散、炮火不準也是原因之一。

就在義和團攻打北堂之時,沙俄再次暴露了狼子野心

假稱“拳亂”保護哈爾濱鐵路,要求借道海蘭泡,被袁壽山將軍識破,言辭拒絕。

海蘭泡,是俄阿穆爾州首府,原屬中國,1858年《璦琿條約》後入俄版圖,此張可看出尼布楚條約界碑早已失效。

沙俄政府惱羞成怒,從五路進軍東北,在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地區大肆屠殺。

在海蘭泡,沙俄軍警舉刀將數千中國無辜百姓趕進黑龍江裡,

沉溺者無數,浮屍遮蔽水面,史稱“庚子亂”。

8月28日,俄軍逼近齊齊哈爾城,炮擊城內。

袁壽山將軍堅守“軍覆則死”的諾言,自殺殉國。

袁壽山將軍照片,系袁崇煥六世孫,亦參加過甲午戰爭

慈禧及皇室在北京陷落之後慌忙逃往西安,走前下令剿殺“義和團”。

1901年9月,奕劻和李鴻章與11國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01年時任德國公使穆莫相簿中的一張蠶池口教堂照片,當拍攝於1900年夏末庚子事變結束之後不久

西什庫教堂始於康乾盛世,眼見山河殘破生靈血染。

昔日文明交流之雕樑畫棟,成殖民者之先線據點,康熙、張誠、徐若翰等人若有知,又會作何念想呢?

事實上,治好康熙的奎寧,原產於秘魯。

它的傳播和應用,本就沿著擴張的步伐,重重染上殖民色彩。

百歲一輪迴

牆上彈痕猶在,國恥切切難忘

69年後,有位浙江人在自己創辦的報刊上,開始連載此生封筆之作,以戲說的筆法重構了“雅克薩之戰”,虛擬在揚州妓院長大的少年,帶兵征討羅剎國,威逼戲弄對方重臣,簽下《尼布楚條約》的情節。

這就是金庸先生和他的《鹿鼎記》。

這是中國和外國所訂的第一份條約……實為中國軍事及外交上之勝利。約中劃歸中國之土地總面積達二百萬方公里,較之今日中國東北各省大一倍有餘…雍正、乾隆諸朝而後,滿清與外國訂約,無不喪權失地。

——《鹿鼎記》 四十八回 都護玉門關不設 將軍銅柱界重標

在章回末尾,他難忍憤恨,寫下了,

“此界碑所處之地,本應為中俄兩國萬年不易之分界,然一百數十年後,俄國乘中國國勢衰弱,竟逐步蠶食侵佔,置當年分界於不顧,吞併中國大片膏腴上地。

後人讀史至此,喟然嘆曰:安得復起康熙、韋小寶於地下,逐彼狼子野心之羅剎人而復我故土哉?”

字裡行間痛心疾首,為國為民俠情昭昭,又何嘗不是所有國人的心理共鳴?

2015年10月5日,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揭曉。

無任何留洋背景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摘得金色獎章。

她從中國典籍中得到啟示,發現並提取了青蒿素,人類抗瘧史翻過新的篇章,數百萬人生命得以挽救。

17世紀康熙受惠於西藥,而中國的抗瘧研究,在21世紀,也終於閃耀於世界舞臺。

北堂旁邊的創業園視角 by C.Y.D

北京城內,西什庫教堂依然靜默著,凝神遠望。

從它所在位置到屠呦呦博士的中國中醫科學院,車程只需20分鐘;

而在歷史的時間軸上,我們整整走了322年。

參考資料:

[1]戴海斌. "庚子圍攻西什庫教堂(北堂)史實再考." 北京歷史文化研究 2012.

[2]外國人眼中的中國人:康熙大帝[M]. 東方出版社, 2013.

[3]樊國樑. 燕京開教略:三篇[M]. 1905.

[4]張碧君. 康熙與"金雞納霜"[J]. 北京檔案, 1999(3):40-41.

[5]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 二十五史:清史稿下[M].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 1986.

[6]陳思源.屠呦呦:蒿草青青 呦呦晚鳴[EB/OL].

http://news.cctv.com/2019/09/24/ARTIqJXMUZLj1Z41D3bXD1Zi190924.shtml,2019-9-24.

[7]G. G. 萊布尼茨. 中國近事[M]. 大象出版社, 2005.序言

[8]普羅霍羅夫. 關於蘇中邊界問題[M]. 商務印書館, 1977.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唐朝難度最大的一次政變,為何順利地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