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歷史的朋友,往往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一代明君的太子,往往不得好死。從古至今,很少例外,從漢武帝逼死太子劉據,隋文帝廢掉太子楊勇,唐太宗廢掉太子李承乾,再到康熙帝圈禁太子胤礽。歷史上太多這種事情了,全是太子自身的問題嗎?
廢太子胤礽
這麼多廢太子,有的才華橫溢,有的德行敦厚,當年都是被明君捧到天上去的,同樣一個人,過了十幾年就變得各種不堪?難道都是他們犯了大錯逼得皇帝不得不廢了他?深入研究,你會發現廢太子的背後,隱藏著一代雄主或明君們不可告人的陰暗的心理。真相令人不寒而慄。
一、雄主與其他皇帝有什麼不同1、雄主更加自信
雄主和其他皇帝比,無疑更加自信,否則也稱不上雄主,例如李世民,18歲開始征戰,一生戰果累累。掃平天下豪傑,天才一般人物。
李世民
康熙,幼年除鰲拜,少年平三藩,收臺灣。也是功勳過人。漢武帝就更不用說了。歷史上能和秦始皇並稱的也就他。
這些人都是一路走來無數成功奠定了他們的自信。所以你也可以說他們剛愎自用或怎樣,但就是對自己保持著蜜汁自信。也由於這種自信,他們認為自己的一生是值得模仿的。而太子,必須像自己。我們曾經在史書上無數次看過這種評價“不類己”。
漢武帝對太子劉據說過。劉邦對漢惠帝說過。李世民對李治也說過。這其實就是皇帝對太子和自己性格不像的最大不滿意。雖然上述三個例子,有些都靠著老媽或舅舅的支援成功登上帝位,但無疑,他們的雄主老爹,內心是不滿意的。
2、雄主更加迷戀權力
從雄主登上皇位或者掃平四方的經歷可以看出,每個雄主都是歷經艱難才獲取權力的。在獲取權力的道路上,甚至流淌著他們親人的鮮血。李世民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漢武帝也是和戀權的老媽、奶奶爭鬥良久才能獲得權力。這些經歷,給雄主們留下的陰影是終生的:1、權力是鮮血換來的,誰也不能搶走。2、親人在權力面前,也不值一提。
漢武帝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皇帝更是不折不扣的權力動物。而雄主,則是權力動物裡的頂峰。他們不能容忍有人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或分享自己的權力,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孩子。
而平凡的皇帝,按部就班的接班,平平無奇的施政,對太子也沒有必須像自己那麼偏執的要求,對權力慾望有但到不了雄主那麼畸形的地步。當平凡皇帝的太子,日子還是很快樂的。
二、曾經每個太子都是雄主的心頭摯愛每個太子都是雄主心頭最愛。太子之所以是太子,多數是母親為皇后或將要成為皇后。例如劉據生下來後漢武帝龍顏大悅,第二年就立衛子夫為皇后。楊勇、李承乾、胤礽都是皇后嫡長子。根正苗紅。太子的誕生或加冠禮都被父親用奢侈無比的慶典永留青史。
太子劉據
劉據是漢武帝二十九歲得到的皇長子,這在古代可是非常晚了。終於證明自己有生育能力的漢武帝,開心的破例讓枚皋和東方朔做賦慶祝,後面還修建了婚育之神的廟祭拜。可見開心到了什麼程度。
“武帝春秋二十九乃得皇子,群臣喜,故皋與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及《立皇子禖祝》,受詔所為,皆不從故事,重皇子也。”(《漢書·枚皋傳》
李承乾更不用說,他的名字就說明了一切,雖然他老爹李世民當時還不是皇帝,但這個名字已經證明了他老爹對他的承諾。“承繼皇業,總領乾坤”。妥妥的贏在起點啊。
李承乾 劇照
胤礽是皇后老媽難產所生,生完他后皇後赫舍里氏就去世了,康熙更是把對皇后的思念之情全部傾注在他身上,第二年就立他為皇太子,他也是清朝最後一位正式的皇太子。
那麼,這些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天之驕子們為何最後都沒能善始善終,順利接班呢?隨著他們長大以及他們皇帝父親的老去,一切都開始變了。。。
二、糾結的期望——太子能力高了低了都不行1、能力太低的學渣不配當朕的太子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心願。皇帝也不例外。網上常常有人吐槽,我們夫妻雙清華畢業,為啥會生了個學渣,天天被老師批?這就是學霸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最好也是學霸。相反學渣父母也會希望孩子這一代打個翻身仗,抓得更緊。而身為名留青史的一代雄主,無不是萬里挑一的人才。自身能力超群,妥妥的學霸,自然對延續自己血脈和優質基因的太子期望更大。
他們和普通家長一樣,給太子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教育,佈置更多的家庭作業。康熙甚至親自教太子讀書、打獵。李世民也是給太子配了當時最牛的學者。漢武帝給劉據指定了教材和老師。太子們甚至還被要求文武雙全:文能提筆做賦,有自己政治見解。武能策馬揚鞭,殺熊鬥虎輕鬆自如。
康熙射獵圖
史書記載:年僅五歲的皇太子胤礽隨父皇於景山騎射時連發五箭,射中一鹿、四兔,康熙帝非常高興。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康熙帝因為平定“三藩之亂”,率皇太子前往遼東關外的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月二十三日行圍時,途中遇到三虎,康熙帝射死了兩隻虎,胤礽射死了一隻虎。
五歲射鹿,九歲殺虎。皇家教育真的讓人羨慕。這就跟現代我們小中產教教孩子彈鋼琴已經竭盡全力,卻不知人家頂級貴族小孩每天必練馬術、經常開飛機。
如果太子朽木不可雕也,怎麼教都教不出來,那無疑會令皇帝失望,乃至失掉繼承人的身份。例如李世民廢了李承乾後立了李治,過一陣子又開始後悔,說李治性格軟弱。要不是李治舅舅長孫無忌幫了忙,估計李治就會因能力不足下崗。
所以,從小太子就揹負著巨大的壓力,不聰明的太子其實不用熬到成年就會被雄主幹掉。能熬下來的,都是聰明人。
2、德藝雙馨才是真愛
經過一通忙活,如果太子教的很有才,皇帝會開心嗎?NO,朕的太子只有才怎麼行?還要有德,要德被天下才行。於是太子還要修德行。所以李承乾親自將自己的有腿腳不利索的老師引上殿並恭恭敬敬地行禮,又向其虛心請教。所以,楊勇給一件心愛的鎧甲加上紋飾,他老爸隋文帝都擔心他染上奢侈的惡習,特地告誡一番。
太子楊勇
所以,太子們活在高度的心理壓力下,一舉一動都被有心人放大無數倍解讀。
3、太子太牛皇帝老爹也不開心
如果太子又有德又有才,皇帝這下開心了吧?如果是我們普通人,自己考上985,孩子考上清北,我們會開心一輩子。但皇帝不一樣。他只會開心一陣子,然後陷入更深的焦慮中。看過我其他文章的讀者都知道,皇帝和女人一樣,都沒有安全感。他既希望有一個能力出色的繼承人,繼承和發揚他的事業,也不希望這孩子太出色。
君主如女人,都缺安全感
為什麼?太子既有本事又有威望,他取代我怎麼辦?當然,孩子還小,這種話不能說。只能摸摸頭,說孩子你真棒。但是,內心已經留下不安的種子:這小子現在就這麼牛,有我當年的風采,不過我當年可不是一盞省油的燈,他是不是也一樣?隨著雄主的老去,當年的孩子已經成為風華正茂的青年,而當年打遍天下登上的皇位的雄主卻已垂垂老矣,當年內心不安的種子也開始發芽長大,成為一個內心不安的刺,稍有刺激,就會爆發。
三、陰暗的人性——皇后或臣民到底更愛朕還是太子?1、太子和普通孩子相同的地方在於,他們大多都有一個愛自己的親生母親。那麼這就涉及到一個千古難題,皇帝內心往往想問:對皇后來說,朕和太子你更愛誰呢?
這道難題其實直到今天仍然困擾很多家庭。哪怕是一夫一妻制的今天,很多妻子會選兒子。但其實夫妻關係才是家庭最重要的關係。而對古代女子,特別是皇后,因為皇帝還有很多個妃子,而皇后往往只有太子一個兒子,涉及到權力、血緣、家族等等因素,最終,選擇支援兒子的佔大多數。
幸運的是死了的皇后赫舍里氏和早逝的長孫皇后不需要回答這個問題。悲劇的是,呂雉和衛子夫要面對皇帝太子二選一的難題。
手腕過人的呂雉
面臨這種佔隊問題。兩人都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支援自己兒子。但兩人具體的應對截然不同,呂雉在張良等人的幫助下,早早給太子找好了各種支援,例如商山四皓等等。而呂家自己的家族勢力也很強大。劉邦在外征戰平定異姓諸侯王,長安都是呂后在發號施令。所以晚年的劉邦看到太子“不類己”,想換趙王如意時,卻發現太子大勢已成,無法動搖了。可以說,如果沒有一個好老媽,漢惠帝也會加入悲劇太子的一員。
而悲劇的衛子夫則完全沒有呂后的手腕。她的影響力只在宮中,自從大將軍衛青死後,太子在外的支撐大為減弱。而隨著支援太子的丞相公孫賀被漢武帝拿下,太子的喪鐘已經敲響了。整個過程,衛子夫束手無策。
衛子夫
隨後太子劉據被江充逼迫造反,因太子能指揮到的車馬有限,劉據在決定起兵後派舍人持節連夜入長秋門報衛皇后。衛子夫同意劉據呼叫皇后的中廄車架,取武庫兵器,調長樂宮衛隊,並以奸臣造反的名義徵兵,與江充等人在長安城中展開激戰,終於殺死了江充。
太子掌握了軍隊,武器是她媽給的。皇帝老了,受使者構陷,派丞相討伐太子,太子和丞相大戰失敗。
太子使舍人無且持節夜入未央宮殿長秋門,因長御倚華具白皇后,發中廄車載射士,出武庫兵,髮長樂宮衛,告令百官日江充反。乃斬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遂部賓客為將率,與丞相劉屈氂等戰。長安中擾亂,言太子反,以故眾不附。太子兵敗,亡,不得。
衛子夫借出皇后璽綬時,就已經做出了選擇。作為一個皇帝,作為一個被拋棄的丈夫,漢武帝也只能做出自己的選擇:收繳皇后印綬。而太子失敗後衛子夫無顏面對丈夫,自殺身亡。
每個丈夫都希望妻子無論何時都站在自己一邊,無條件支援自己。即使這個丈夫是皇帝,也有著所有丈夫的情感需求。作為分走自己妻子感情的兒子,無疑是讓丈夫潛意識感受到威脅。
2、太子和普通孩子不同的地方在於,皇帝不在京城時,他要監國。他還有東宮,有自己的屬官,自己的勢力。
皇帝還要面對另一個難題,對官員來說,你們是忠於朕還是忠於太子?
百官之心向著誰?
表面上,官員們估計都是忠於皇帝的,但實際上,皇帝可能都不信,隨著皇帝年紀逐漸增大,對朝堂控制力的減弱,滿朝官員心思也就越發活泛。積極向太子靠攏。更別說東宮官員絕大多數必然是忠於太子的,因為只要太子上臺後,他們就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而透過這兩道選擇題,大家基本可以理解一個雄主的內心。
從皇后到群臣,都會隨著雄主的老去而逐漸傾向於太子。而這,是渴望權力和感情的雄主完全不能忍受的。
四、最終的考驗——朕真的老了嗎?大家發現一點沒有,皇帝和太子在開始的時候相處都是融洽的,但是皇帝統治後期,和太子關係就會急轉直下。為什麼?除了上面說的之外,很重要一點就是:皇帝的嫉妒心在作怪。
1、雄主嫉妒太子的風華正茂
自己一天天老去而孩子卻風華正茂。對常人來說,這是很欣慰的事情,但對皇帝來說,內心是複雜的。每個雄主都有一個長生不老的夢想。從秦始皇派徐福求取長生不老藥,到漢武帝晚年身體變差後開始求神問藥。再到李世民晚年服用丹藥,“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這才是皇帝的真實想法。只要能一直活下去,誰還需要太子?
皇帝煉丹
而現實是冷酷無情的,沒有人能長生不老,年老體衰,被病痛折磨的皇帝們,心理難免會變得無比扭曲——憑啥朕努力的一切都被這小子輕輕鬆鬆全部繼承?
漢武帝之前幾十年和太子關係都不錯。但年紀大了後,當時流行巫蠱詛咒。漢武帝殺了幾百人,但做夢夢見數千小人拿著木杖要打他。這就是漢武帝也對巫蠱相信,潛意識認為自己殺了這些人他們會報復,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如果武帝還年輕,哪會怕這些?但是老年人睡眠差,從此記憶力也大減。也埋下了後面因為誣告太子巫蠱的陰影。
是時,方士及諸神巫多聚京師,率皆左道惑眾,變幻無所不為。女巫往來宮中,教美人度厄,每屋輒埋木人祭祀之。因妒忌恚詈,更相告訐,以為祝詛上,無道。上怒,所殺後宮延及大臣,死者數百人。上心既以為疑,嘗晝寢,夢木人數千持杖欲擊上,上驚寤,因是體不平,遂苦忽忽善忘。
小人江充
隨後被小人江充抓住機會,勸說漢武帝查皇宮的巫蠱詛咒,才能恢復健康。成功把火燒向了太子。其實就是利用了漢武帝潛意識中的不想老去的想法。
上春秋高,疑左右皆為蠱祝詛;有與無,莫敢訟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胡巫檀何言:“宮中有蠱氣,不除之,上終不差。”上乃使充入宮,至省中,壞御座,掘地求蠱;
老去的雄主,充滿著對年輕的渴望,對年輕的太子有著天然的嫉妒和厭惡。
2、雄主只能敗給時光,逐步與太子交接權利
對普通人來說,自己孩子比自己受歡迎,心裡很欣慰。但對皇權來說不是。這是人心最幽暗的地方:皇帝眼睜睜看著自己衰老,本來牢牢屬於自己的權力,因年紀漸長,精力不濟,不得不讓太子監國,輔助自己處理政務。還有什麼比自己主動交出權力更讓人難受呢?更可怕的是,隨著才德俱全的太子監國,顯露出自己的才華。眾人開始將目光投向太子。自動站在太子一邊說話。而皇帝只能拖著病重的身子看著這一切發生。
所以,康熙讓太子監國後卻又封了一大堆弟弟封王並參與國家政務,就是要讓太子有競爭對手,別把心思用在自己身上。
不省心的弟弟們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冊封諸成年皇子,包括皇長子胤禔為多羅直郡王,皇三子胤祉為多羅誠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俱為多羅貝勒。受封的諸皇子參與國家政務,並分撥佐領,各有屬下之人。
所以,漢武帝太子都幾十年了,生了小兒子劉弗陵,還特意建了堯母門。把劉弗陵的媽比喻成古代堯的母親,那劉弗陵是誰?那監國多年的太子算什麼?這既是敲打太子,也是公開表示自己對太子的不滿意。漢武帝不開這個口子,哪有那麼多小人敢構陷太子?嫌自己太命長嗎?
是歲,皇子弗陵生。弗陵母曰河間趙婕妤,居鉤弋宮,任身十四月而生。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今鉤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門曰堯母門。
雄主做這些其實都是潛意識裡的想法的反映:太子威脅到他的地位,分享了他的權力。作為為我獨尊的雄主,沒法忍!而康熙一句話更是道破天機: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而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周潤發飾演的皇帝說的一句話道破天機:朕給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你不能搶。
3、雄主擔心自己的治國思路太子不能繼承
上每行幸,常以後事付太子,宮內付皇后。有所平決,還,白其最,上亦無異,有時不省也。上用法嚴,多任深刻吏。太子寬厚,多所平反,雖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悅。皇后恐久獲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應擅有所縱舍。上聞之,是太子而非皇后。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
漢武帝喜歡用法家酷吏,而太子寬厚,和當年秦始皇與扶蘇是不是如出一轍?這樣的太子,難免讓父親懷疑:我百年後,我那些政策,你能否貫徹下去?
劉據
要知道,每個雄主都是文治武功,千古留名,他們的名聲和他們的功業息息相關。也是他們一輩子的心血。如果第二代就人亡政息,一輩子心血白費,哪怕是常人也無法接受。哪怕現在的家族企業,創始人讓位,二代接管家族後大刀闊斧,裁剪舊人,實行新政,你敢說老爺子心裡沒想法?
4、爭太子的典範——四阿哥胤禛
說回爭太子,這點四阿哥胤禛就特別聰明:他認真幹事,積極幫助老爹修補江山漏洞,給老爺子收拾爛攤子。這讓精力不濟的老爺子如何不欣慰?給自己爭太子投下了重重的一顆砝碼。
而胤禛第二招就是孝,所謂不爭就是爭。我不要當太子,給老爹充分的安全感。但我是您的兒子,您生病了我難受啊,我要進宮看您,然後給您獻上我手寫的佛經,祝您長命百歲。不搶權,肯幹事,孝順老爹。胤禛招招都擊中康熙的痛點,怎麼可能不脫穎而出呢?
孝順的胤禛
五、太子到底能忍多久?面對父皇的強勢,積壓已久的太子到底能忍多久呢?從小的高要求,強訓練;長大後的猜忌,周圍無處不在的監視,群臣若有若無的目光,以及自己心腹不斷的慫恿。這種日子,幾天可以忍,幾十年呢?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而哪個願意無聲無息死亡呢?只要稍有刺激,馬上爆發。
太子要造反
太子李承乾,本來前途大好,自己腿生病了。皇帝怎麼能是個瘸子呢?他變得不自信,開始有意識打壓其他皇子,最終喪心病狂謀反,被李世民含淚捨棄。
太子劉據,被小人江充欺上門來,忍無可忍,起兵殺了江充,受小人挑唆,不肯收手,和丞相大戰,最終被逼自縊。
太子楊勇,這位段位差了點,連弟弟都沒玩過,直接被趕下臺。
太子胤礽,兢兢業業幾十年,還是被老爹猜忌,說他窺視皇帝,一廢了之。
六、無解的輪迴上面的經過看完,想必也已經知道了:太子和雄主,只要把權力擺在親情上面,就不可共存。而親情中也糾葛著夫妻之情和父子之情。所以,才會有一代又一代的悲劇輪迴發生。歷史上只有朱元璋和朱標親情為重,且政見相同,結果朱標早逝終究沒有成功登上皇位。
晚年漢武帝
可能只有漢武帝晚年追思自己的太子時,說的那句話才能解釋這一切吧:父子之間,人所難言也。
而雄主在廢黜自己的太子後,要麼無盡後悔,要麼被其他早有預謀的兒子撿了便宜。只是可憐了幾十年的太子,白白為人做嫁衣裳。
還好現在沒有了封建帝制,結束了這無休止的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