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裝戲的時候,一旦遇到皇帝要殺大臣,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幕:大臣急急忙忙拿出一塊牌子,大喊道“免死金牌在此,你們不能殺我!”
那麼,歷史上真的有“免死金牌”嗎?它真的是金子做的嗎?犯了死罪後真的能拿這塊牌子保命嗎?
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個神秘而又讓人興奮的物件。
實際上,我們現在所說的“免死金牌”,在官方叫做"金書鐵券"、"丹書鐵券"。
顧名思義,它是用鐵製作的,不是用金子做的。
為什麼叫“金牌”呢?可能是因為外界誤傳,這麼金貴的東西肯定是用金子做的啊。
"金書鐵券"上的字也可能是用金子填的,在各個時代都不一樣。
在漢代的時候,“鐵券”上的字是用丹砂填的,所以叫“丹書鐵契”;梁代時用銀子填,又叫“銀券”;隋代時用金子填字,於是又被稱為“金書鐵券”。
因為“金書鐵券”可以世代相傳,史料裡又稱鐵券為“世券”。
南宋大臣程大昌在《演繁露 》裡記載:鐵券壯如圓筒瓦形,鐵質金字,左右一分為二,左券交發給授券的功臣良將儲存,右券藏入皇家內府或宗廟內,需要使用時,只要將左右兩券合在一起,既能分辨真偽。
按照各朝各代的規定,"金書鐵券"的持有人,及其後代子孫,都能享受皇帝刻印在“鐵券”上的各項恩典。
那麼,"金書鐵券"上刻的內容有哪些呢?大致就是以下幾項:
一、賜券的日期,賜予物件的姓名、官爵、邑地;
二、記載被賜者對朝廷的功勳業績;
三、皇帝授予被賜者的各項特權。
當然,人們最好奇的是,"金書鐵券"真的就是傳說中的“免死金牌”嗎?
五代吳越國王錢繆鐵券是現存最早的鐵券,這是公元896年唐昭宗嘉獎吳越王錢繆討伐董昌有功,特頒賜於錢繆的。
鐵券是用鐵鑄成的,形如覆瓦,長29.8釐米,寬52釐米,厚2.41釐米,重約132兩,上嵌楷書金字350個,正文25行,每行14字。
這道鐵券記載了錢繆征討董昌的功績,並且承諾“卿恕九死,子孫三死”。
啥意思?也就是說,持有這塊"金書鐵券"的錢繆可以免除九次死罪,他的子孫後代也可憑此券免除三次死罪。
所以說,民間把"金書鐵券"說成“免死金牌”不是信口胡說。
那麼,皇帝開了金口並刻在“鐵券”上的承諾,真的能當真嗎?
其實是想多了,自古帝王從來都是最不守信用的。比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給所有的開國功勳都頒發了這樣一塊鐵牌,但最終這些元勳們都沒逃過一死的命運。
因為在朱元璋賞賜的“鐵券”上,都有這麼一行字:除謀逆不餚,其餘若犯死罪,爾免二死,子免一死。皇帝要你死,隨便給你按個“謀逆”的罪名,還不是他自己說了算。
更無恥的還有後唐莊宗李存勖,總共也就賜了三塊“免死金牌”,被殺掉的就有兩個。其中一個是宰相郭崇韜,另一個是太師朱友謙。
當時,朱友謙的老婆在臨刑之際,還巴巴地拿出“免死金牌”來,說這是皇帝賜的,按規定可以免死。人家監斬官鄙視地哼了哼,說,“殺你也是皇帝的意思。”
所以說啊,“免死金牌”究竟能不能免死,最終解釋權還是在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