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秦賦》
最近一陣子《大秦賦》熱播,曾被描述為“暴虐”的秦朝,似乎逐漸地在被洗白,其實根本原因在於:中國人向來是現實主義者。
首先,您必須瞭解在秦朝之前的戰國時期——周朝是什麼樣子的?周朝的社會制度還近似於“奴隸制社會”,這一時期和歐洲的中世紀很像,人們的一生都在不斷經歷戰爭和動盪,平均壽命不到20歲,對大部分人來說,這是一個黑暗的時代。每個人都想結束它,而這,才是最高的“正義”。
許多人說周朝是中國文化繁榮的開始,甚至說只有分裂的狀態才能激發創新,但是這些人根本不瞭解歷史。
周朝唯一沒有戰爭危險的地方是洛邑(靠近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這是周王的領土。戰國時期的周,已經非常弱小,但周王仍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這樣的情況與歐洲教皇相似,他是所有人的精神領袖。在秦統一中國之前,沒有人入侵周。
因此,洛陽的交通發達,城市迅速聚集了來自當時已知世界各地的人才和金錢。洛陽也成為了周代最富有的城市,漢人的主流文化也隨之逐漸發展起來。被稱為中國第一書的《易經》、第一所儒家學校、第一座道教道觀,以及後來第一座佛教寺廟都在洛陽出現。
中國第一座寺廟白馬寺,位於洛陽
當時具有先進文化的學者們希望結束黑暗時代。他們四處遊說以推廣自己的學說,形成了所謂的“百家爭鳴”的社會狀態,還提出了“華夷論”,即接受中國文化的人民和拒絕中國文化的“蠻夷”。沒有人想成為“蠻夷”,所以每個人都主動學習中國文化。秦曾經是古代的外來民族,他們也主動學習文化,並融入了中國。
在這個時候,“中國”已經不單單指身處洛陽的周了,所有國家都可以被認作是中國,而且每個人都知道,只有戰爭才能決定誰是中國合法的統治者。最終,內戰爆發,秦滅六國,贏得了最後的勝利。秦統一中國的過程是殘酷的,秦本身也二世而亡,只經歷了短短十幾年,很快就崩潰。
秦朝所謂的“暴虐”,常常是被後繼的漢代學者和歷史學家,經過兩漢400年來所塑造出來的形象,這些學者主要的攻擊點便是“焚書坑儒”事件。這樣“抹黑”秦朝,還能在當局的漢朝皇帝面前留下好印象,以促進他們的事業,或避免因“煽動叛亂”或“叛國罪”受到誅連。
但是,在人民透過起義推翻了秦朝之後,戰爭又回來了,人們終於瞭解了殘酷的現實:即使是“暴虐”的秦朝也比分裂的狀態更好。不久,人們建立了漢朝,並繼續維護著秦制(漢承秦制)。
臺灣省
中國5000年的歷史上曾經歷過許多分裂時期(三國時期、十六國時期、五代十國時期),但最終它們將再次統一。將目光拉回現在,很多臺灣人也瞭解這一歷史規律,但他們不願意面對中國必將統一的現實,他們更願意在活在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