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電視劇《大秦賦》裡,嫪毐被相邦呂不韋引薦給太后,以假“寺人”身份留在太后身邊,嫪毐年輕俊美,太后深宮寂寞,兩人長期私通,太后還為其生了兩個孩子,後被秦王得知,嫪毐發動叛亂失敗,被秦王處死。
嫪毐的男效能力,似乎更被人所瞭解,卻有其實嗎?
司馬遷在他的《史記·呂不韋列傳》寫到,始皇帝益壯,太后婬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時縱倡樂,使毐以其陰關桐輪而行,令太后聞之,以啗太后。可見《大秦賦》當中的劇情是可以對應上的。
在電視劇大秦賦裡,對嫪毐的男效能力並沒有任何描寫,只是描寫了相邦呂不韋首次將嫪毐引薦給太后的時候,嫪毐怯生生的表演了雜耍卻演雜了,僅此而已……
太后的結局也反映了封建禮教和女性地位的悲哀
說起太監,人們往往想到的是陰陽怪氣,想到的是明朝的東廠西廠,想到的是高力士,李蓮英……確實,似乎成了閹人之後的男人,難有堂堂正正,建功立業一般的作為。
高力士,因對唐玄宗忠心耿耿,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
但事實上,歷史上成就一番事業,造福國家和人民的閹人,確有其人,而且說起他們的功業,大家才會恍然大悟,原來他們竟是閹人。而事實上,成為一名閹人後再想有所成就,其實比一般人都要難!
先說說司馬遷,大家都知道他撰寫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其實,在撰寫史記之前,司馬遷卻因替戰敗的將領李陵說情,而被漢武帝下令處死……在當時,免除死刑有兩條路,一是交50萬錢,二是受宮刑。司馬遷知道宮刑是奇恥大辱,但為了完成《史記》的寫作,忍辱負重,選擇了宮刑……
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再說說蔡倫,蔡倫成為閹人,和司馬遷受宮刑不同,是自己為了進宮,為了飛黃騰達……而蔡倫也確實很會察言觀色,漸漸成了竇皇后的親信。竇皇后死後,為了巴結喜歡舞文弄墨,吟詩作賦的鄧皇后,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其發明的紙被稱為蔡侯紙。至此,其功績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還專門向全世界展示了蔡倫的造紙術。而後,蔡倫自殺,他的死,其實是皇權鬥爭的犧牲品。
蔡侯紙是閹人蔡倫發明的,中國古代四大文明之一
接下來說說曹騰,也就是曹操的祖父。他的成就,本質上和其“閹人”的身份無關,但恰恰是因為其不能生育,因此在收養了曹嵩,就是曹操的父親,曹操平定三國,其子曹丕建立魏國,稱魏文帝。魏文帝將高祖曹騰追尊為高皇帝,歷史上被授予皇帝稱號的太監,僅此一人。要說曹騰做對了什麼,只能說是他收養了對的人……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史上被授予皇帝稱號的太監,僅此一人
最後說說鄭和,都知道他下西洋,但知道他是太監的並不多。歷史上,鄭和並非從小,也非為了飛黃騰達才選擇當太監。據史書上說,鄭和年輕時從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習戰。後在靖難之役中有功,升任為內官監太監。也就是說,當太監那還是升官了……現代人難以理解,鄭和為何要如此,是皇命難為?還是皇恩浩蕩?總之,鄭和下西洋,是在他當了太監之後。而且,鄭和後來還被升為南京守備太監。要知道,南京是明朝的國都,守備太監,相信已經是太監中地位很高的了。
當然,鄭和的成就絕非是太監本身,第一,他幫助朱棣成為明朝第四位皇帝,也至於成就了後來的“永樂盛世”。第二,鄭和有軍事才能,膽識過人,又有宗教知識背景,以至於成為當時世界航海史上的第一人。
鄭和,死於七下西洋途中,功績足以傳世,可以說是功成正果。
即使到了當代,說起南海問題,我們仍然可以自豪地說,南海是中國的一部分,早在鄭和下西洋之時,就曾繪製了《鄭和航海圖》,還有以鄭和命名的群礁,因此明朝才確立了對南海諸島及其海域的主權和管轄。所以,我們才說,鄭和的功績足以傳世,可以說是功成正果。
南海,中國自古以來的海疆
總結起來,歷史上功成名就的太監的共同點,可以說是勤奮、聰明、忠誠,但最可貴的是堅持。而那些徇私舞弊的,貪贓枉法的,謀權篡位的太監的下場,一方面是封建皇權和體制的原因,但另一方面也是利益燻心,不謀手段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