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之後的宋朝,和唐朝的國防相比,最不堪一遇。唐朝大敗突厥等強大的敵人,徹底影響了歐亞大陸格局。北宋儘管擁有文化魅力,但在國防上有許多的漏洞,儘管收復西夏為小弟,但這和平是花錢買來的。當你花錢買和平,花得越多,麻煩也就來的多。直到靖康之恥,汴京城被金人收刮一空,大宋就這樣一蹶不振,跟盛唐比起來真是天差地別。
一、大宋到底有沒有強軍戰略唐朝軍事的成功離不了,強大的戰略規劃。雖然說很多網友迷戀大唐的陌刀和玄甲鐵騎。戰略規劃和這種作戰能力強的裝備比起來更重要且具有智慧。大唐對外重大戰役,都是先謀劃後實行,這種智慧在唐代三個世紀裡運用得爐火純青。
尤其是對付大唐的死對頭突厥,這種智慧體現得淋漓盡致。雖然說唐太宗剛即為時就吃了突厥的啞巴虧,花錢買和平,比起宋朝的“澶淵之盟”屈辱百倍。唐太宗臥薪嚐膽,周密計劃籌謀,三年的時間裡收集各種來自突厥的情報,牢牢掌握突厥的一舉一動。貞觀三年,發兵六路大軍進攻突厥,李靖的三千精騎奇襲定襄,給了敵人致命一擊,以最少損失取得勝利。
儘管在武則天時代,國防放鬆了,後突厥汗國復燃,但在歷史上聲譽相對較差的唐中宗仍然抵眾議。 趁著突厥向西擴張的機會,著名的張仁願將軍在河套建造三座軍事重城,輕鬆地將突厥拒之漠南之外。 這一出乎意料的舉動,曾高傲的突厥汗國,像被切斷了血脈,實力在幾年內急劇下降。 在唐朝和回紇的進攻下,很快就走向滅亡。
可以說,面對每一個兇猛強大的敵人,無論形勢如何艱難,唐朝始終可以利用其強大的戰略規劃能力迅速實施新戰略,並立即捏住對手的死穴。 為此,後來的北宋不僅不認可這種說法,而且還進入了更高的層次,發明了戰略規劃系統的新版本——陣圖制度。 自從宋太宗統治以來,宋軍必須按照精心策劃的“陣圖制度”來施展戰鬥。
但是問題在於,大唐的戰略規劃,無論是早年抵禦突厥人,還是唐中後期對吐蕃進行反擊,都是專業軍事強人擔當大任。 宋太宗的“陣圖”基本上是宋太宗本人制定的。 這個入門級的軍事皇帝的戰略規劃水平,可以想象。 宋太宗之後就是由朝廷文臣集體研究,更不用說他們的水平了。 這些閉門造物,遠離前線,與實際相差甚遠。這樣一群外行人,去拍板制定戰略規劃,就算是唐代戰略高手來了,也讓氣得吐血。
二、精細的外交戰略,大宋學跑偏與強大的戰略規劃能力相比,大唐的輝煌還來自一個奇怪的竅門:確切地說,極其精明的外交戰略,分裂和瓦解的能力。 在唐朝戰勝許多外國勝利中,毀滅的背後都蘊藏著更加巧妙的“連橫合縱”智慧。
例如,在唐太宗下定決心與突厥人抗衡之前,除了採用張公瑾艱苦規劃的戰略藍圖外,他還較早地完成了反制對策。例如突厥統治下的鐵勒薛延陀等部,都是唐朝成功鼓動反水的,薛延陀成為了太宗皇帝親自任命的朝臣。 戰爭爆發後,曾經是歐亞大陸霸主的突厥,從南到北迅速陷入“圍困”,迅速土崩瓦解,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即使在安史之亂和中唐期間,動盪不安的國家,面對侵略而強大的敵人吐蕃,大唐也運用強大的外交技巧來突破困境:中唐戰略家李泌制定了“困蕃之策”。成功地團結了南詔回紇和吐蕃附近的其他政權,甚至當時對回紇深懷不滿的唐德宗也能夠堅決地拋棄舊恨,並慷慨的拉回紇入局,最後使吐蕃陷入,南北夾擊敵強己弱的局勢之中, 曾經是西北邊防大患,就這樣輕而易舉的解決了。
這種以高超的外交技術,成功突破困境。北宋的表現,卻是讓人“感動”。
例如,宋太宗在位期間的“雍熙北伐”,宋太宗考慮與高麗人共同對遼國發起進攻。 但與唐太宗多年的日常外交管理相比,宋太宗的舉動完全傷了他的腦袋。 事先沒有進行外交滲透活動,都不清楚、不知道高麗和其他國家的內部局勢,戰爭以一廂情願地立即進行了。 結果,高麗沒有動靜。 收到北宋的禮物後,開心地看宋遼的單練,看著宋軍先贏先輸,白白葬送好局勢。
把一群舞文弄畫的書生,放在軍政要位上,北宋外交破局,當然是一腳一個雷。面對唐朝一遍又一遍地被史書載入,想突破外交的北宋,代價不只是簡單地嘲笑,更是山河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