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案前一炷香,30年來,每天都點燃,是為了他。
80多封來自他的書信,此刻付之一炬,再也沒有人知道里面都寫了什麼內容。
她孑然一身,終身未嫁,只有一個老保姆陪伴她一生。
她
時間回到抗戰時期的重慶,一位酒足飯飽的二流作家當她面拿她和他調侃,稱他們“鶴髮童顏”,她當即起身揮袖而去,這是她的底線,她不允許任何外人拿他們之間的事情調笑,這,完全是屬於他們倆的世界,外人不能進入。
她的畫
這期間,有人說他們在重慶的北碚同居,而他的家屬和孩子因為戰火被隔在千里之外的北平,直到1943年他的妻子和孩子來重慶找他,這件事,牛漢的《新文學史料》中有提及,但究竟真假,撲朔迷離。
北碚老照片
不過,他們起碼是一輩子的知己,這點毫無疑問。
在重慶,他們合作寫話劇,她擅長話劇形式,而他早就是蜚聲文壇的大作家,兩人珠聯璧合,寫出的話劇《桃李春風》轟動山城;
在重慶,他因盲腸炎開刀,她和重慶的一干文化名人在手術室外等候;
抗戰結束,她回到上海,他也跟到上海,一個月後,他的妻子和孩子也跟到上海;
1950年,她受周恩來委託,給遠在美國的他寫了一封信,猶豫不決的他見信即回到新中國的懷抱。
直到他66年去世之前,他和她之間從來沒有斷過書信來往,除了工作上的聯絡和藝術上的探討,他還會提醒她的生日和健康,這些信既是他們之間的私人信件,也是現代文學研究的重要資料,但她只拿出很少的幾封信出來發表。
她的書信手跡
作為著名編輯,她很難將“人民藝術家”的他避過去,但從經她的手出版的他的文字中,很難找到他和她之間的情感痕跡,仔細體察,或可以看出一些小心翼翼。
她的國畫
倒是她在的小說《落葉無限愁》中虛虛實實的透露了某種資訊。
她自己在1989年的自編出版的《浮生若夢》中簡析了這篇小說:
在這篇小說裡,我塑造了兩個我所熟稔的舊中國知識分子——女主人公畫家和男主人公教授。他們曾經同舟共事於抗日戰爭的風雨亂世,因此建立了患難友誼,並漸漸產生了愛情。但在大敵當前,愛國救亡第一的年月,他們的戀愛只能是含蓄的,隱諱的。他們彷彿沉湎於空中樓閣,不敢面對現實,因為現實充滿了荊棘。直至抗戰勝利,和平降臨了,畫家才首先考慮到無法迴避的現實;她知道了對方是有婦之夫而且是有了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們不可能結合,也不適宜再這樣默默地愛下去;於是她毅然決然地遠走高飛,逃遁現實;她以為這便結束了他們的詩一般、夢一般的愛情,儘管很痛苦!教授已屆中年,他狂熱地追求畫家,他明白自己的處境艱厄,妻和孩子像枷鎖似的縛住了他。他想解除枷鎖,妻向他索取大量贍養費,他拿不出;如果堅持離婚,妻會和她鬧到學校,鬧到法庭;社會與輿論壓力大,舊中國的法律不可能予以合理解決;最後勢必鬧得自己身敗名裂,還要連累畫家。那麼,難道他就只有守著妻子,放棄畫家嗎?不行!他愛畫家,他需要一個志同道合、旨趣相投的伴侶。因此,他躊躇再三,終於下了破釜沉舟的決心,將所有的財物留給妻、子,急急匆匆悄悄地跟蹤畫家而去。教授和畫家又重逢了,他們又陶醉在詩一般、夢一般的愛情中,他們又擺脫了現實的磨難。但是好景不長,不到一個月的光景,教授的妻、子就找上來了。可以設想,由於教授乃知名人士,找到他是很容易的。這一下教授又陷入現實的苦惱裡了,他慌忙之中不暇思索,立即買了兩張飛機票,打算和畫家一同逃避現實,開始他們海闊天空的旅行。
上海碼頭老照片
而她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本身就是一位畫家。
埋藏的再深的感情,也會在某一個不經意的時候流露出來。
他逝世後,她從未寫過任何紀念他的文章,而且交代死後將她收藏他的所有字畫及文字資料獻給國家。
只是有一次例外,她面對受訪者拿出了1948年他在美國給她寫的一封信,信中說:“我在馬尼拉買好房子,為了重逢,我們到那兒定居吧。”
而解放之後,他站上了文壇的最高地位,這些私人的情感無論如何也不便再提及。
金嶽霖、桑弧為了林徽因、張愛玲終身未娶,她是不是因為他終身未嫁很難說清。
她給友人施蟄存的書信
不過有人說:如果她當時在,他可能就不一定回去投湖。
她是一位不太被人提及的一位才女。
繪畫、文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善寫話劇和電影劇本。
她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學編輯,見過魯迅,和茅盾、齊白石、劉海粟、郭沫若等大文人、大畫家都有著不錯的交情。
但她卻度過了悽婉的一生。
他的故事很難描述,通常只說他挨鬥之後在太平湖畔坐了一夜便投了進去。
他捱打回家後發生了什麼?
他在被捱打之前整過別人?
現在都不好說、不便說。
所以,他本應該有一部傳記電影,但是,從哪個角度都能難說的好,因為,他是“人民藝術家”,說高了不好,說低了不行。
他寫的話劇《龍鬚溝》
但是,從她的角度來說,可能他更真實。
他就是一個普通的男人。
面對家庭和感情,糾結和愧疚,
《龍鬚溝》、《茶館》、《西望長安》、《駱駝祥子》可能只是他的外觀。
而他給她的那些後來被紅衛兵抄走和被她焚燬的那些書信,還有他送給他的詩句,可能才是他的內心的模樣。
風雨八年晦 霜江萬葉明
扁舟載酒去 河山無限情
這是一首。
清閣趙家壁 白薇黃藥眠
江村陳瘦竹 高天藏雲遠
這是另一首。
蕉葉清新卷月明,田邊苔井晚波生。
村姑汲水自來去,坐聽青蛙斷續鳴。
杜鵑峰下杜鵑啼,碧水東流月向西。
莫道花殘春寂寞,隔寞新筍與簷齊。
還有許多許多,這可能是窺見和表現他的內心世界的一個角度。
而這個角度,免不了要扯上她。
她就是河南信陽女子,趙清閣。
趙清閣晚年
而他就是舒慶春、筆名老舍。
老舍
所以,《老舍傳》最好的畫外音,應該是趙清閣。
他們認識時,趙清閣25歲,老舍38歲。
而影片則從她焚燒他的書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