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是劉備長子嗎?
估計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回答"阿斗","劉禪"。但是,現在有人懷疑這個答案的正確性。理由很簡單,古人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劉禪是劉備的長子,那麼劉備是典型的晚年得子。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了解劉備以及劉禪的生卒年份以及其他相關資訊:
蜀漢烈祖皇帝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建立者。
蜀漢後主孝懷皇帝劉禪(“禪”,拼音:shàn(同“善”);207年-271年), 初名鬥,字升之,後改名禪,字公嗣,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蜀漢最後一位皇帝,223年—263年在 位。
94版劉禪
從這些資訊可以看出,劉禪是劉備46-47歲所得之子。古人一般都是17-18得子,劉備這個有點太晚了。那麼,劉備之前有沒有過兒子?
有人說:有!
理由是在《三國志·先主傳》可以看到這樣的字樣"布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海西","先主求和於呂布,布其妻子","布遣高順攻之,曹公遣夏侯惇往,不能救,為順所敗,復虜先主妻子送布"……(做劉備的家人也夠倒黴的)。古文中"妻子"和現在的含義有些不同,現在單指女性配偶,古代確實指兩個意思"妻子"和"兒子"。根據《三國志》,劉備與呂布作戰是在公元198年之前(呂布死於198年),因此,有人斷定之前劉備有過至少一個兒子。因此,劉禪肯定不是第一個兒子。那麼這些兒子結局如何?下場怎麼樣了?
《三國志·後主傳》引有一條《魏略》的注:
"魏略曰:初備在小沛,不意曹公卒至,遑遽棄家屬,後奔荊州。禪時年數歲,竄匿,隨人西入漢中,為人所賣。及建安十六年,關中破亂,扶風人劉括避亂入漢中,買得禪,問知其良家子,遂養為子,與娶婦,生一子。初禪與備相失時,識其父字玄德。比舍人有姓簡者,及備得益州而簡為將軍,備遣簡到漢中,舍都邸。禪乃詣簡,簡相檢訊,事皆符驗。簡喜,以語張魯,魯(乃)洗沐送詣益州,備乃立以為太子。初備以諸葛亮為太子太傅,及禪立,以亮為丞相,委以諸事,謂亮曰:政由葛氏,祭則寡人"
也就是說《魏略》認為劉禪在劉備還在徐州之時就已經出生,而且在已經懂事,並且記住了父親的字和父親的隨從。《先主傳》記載,劉備最後一次在徐州是建安5年,公元200年,也就是這個"劉禪"在此時已經出生而且還已經記事。而從《後主傳》中,可以知道劉禪是生於207年,這就矛盾了?!
三國志
到底哪個是真的?首先,陳壽的《三國志·後主傳》記載應該不會有問題,因為陳壽本人就是蜀漢人。那麼就是《魏略》記載失誤。為《後主傳》做注的裴松之也認為這條記載是不可信的,因為他犯了一個明顯的錯誤,把劉禪的年齡搞錯了。
但是如果《魏略》可信?那麼……,還是先看看《魏略》的介紹:
《魏略》,共50卷,私撰,為時代中記載魏國的。
顯然《魏略》是魏國人所著,而且還是私人修訂的,可靠性就會差些,但是有時候也不一定,蜀國沒有史書,也無史官,很多資訊需要別國來記載。而且,劉禪被拐賣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但是為什麼《魏略》會在劉禪的年齡上犯如此大的錯誤呢?兩個人的年齡差不多隔了10歲,而且當年趙雲,趙子龍還在長坂坡有一場救幼主的大戰,應該不會搞錯才對。以下為《三國志》趙雲救幼主之文: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雲留荊州。
長坂坡
那麼為什麼《魏略》會搞錯了?有人認為其實《魏略》只是把人名搞錯了,也就是說,被拐賣的"劉禪"不叫劉禪,但是人確實存在。可能的原因是作者聽說蜀國的皇帝叫劉禪,以為此人就是當年回去的那個被拐賣的"劉禪"。因為此人年長於劉禪。
這樣解釋就通了,但是問題又來了,此人究竟是誰?結局如何?
有人回答,此人後無記載,可能回去不久便去世。理由是此人為長子,且社會經驗豐富,若不是意外身亡,劉備應當會將帝位傳予。
也有人認為,這個無名之人可能死於蜀漢內部的鬥爭。
《魏略》中提到是簡雍與這個遺失的長子相遇的,那麼簡雍的傳記就得注意了:
簡雍字憲和,涿郡人也。少與先主有舊,隨從周旋。先主至荊州,雍與麋竺、孫乾同為從事中郎,常為談客,往來使命。先主入益州,劉璋見雍,甚愛之。後先主圍成都,遣雍往說璋,璋遂與雍同輿而載,出城歸命。先主拜雍為昭德將軍。優遊風議,性簡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猶箕踞傾倚,威儀不肅,自縱適;諸葛亮已下則獨擅一榻,項枕臥語,無所為屈。時天旱禁酒,釀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釀具,論者欲令與作酒者同罰。雍與先主遊觀,見一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人慾行淫,何以不縛?"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對曰:"彼有其具,與欲釀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釀者。雍之滑稽,皆此類也。
根據此文記載,簡雍在建安19年,公元214年以後已經不見記載了,失蹤了。簡雍是少數幾個自始至終都追隨劉備的人,因此在蜀漢政權中有相當的地位。劉備稱帝之前,地位最高的幾個大臣分別是:糜竺,孫乾和簡雍。其中糜竺地位明確高於諸葛亮("益州既平,拜為安漢將軍,班在軍師將軍之右"),而後二位地位僅次於糜竺("先主定益州,乾自從事中郎為秉忠將軍,見禮次麋竺,與簡雍同等")。而且,我們發現在劉備稱中山王和稱帝之時,勸進大臣列表中均無簡雍。也就是說,簡雍消失的時間在公元214年到公元222年之間。中間長達8年之久,這8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簡雍是因為去世的嗎?是意外身亡嗎?如果是意外身亡,為什麼不記載?同樣的糜竺和孫乾卻有明確的交代,"竺慚恚發病,歲餘卒"和"(孫乾)頃之,卒"。
剩下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簡雍被處決了,而且還是不能說的理由。如果是簡雍因戰敗或者其他犯罪被處決,完全可以寫上,因為寫上不會有什麼惡劣影響。那就是簡雍的處決是說不出口,或者說沒有正當理由。那麼到底是什麼事情使簡雍這個多年老臣被處決了?
簡雍石像
聯絡前面《魏略》關於被拐賣的"劉禪"的記載,很容易想到,可能是奪嫡之爭。從漢中回來的長子,是簡雍帶回來的,此人必然對後來的皇帝劉禪造成了威脅。那麼圍繞著長子和劉禪就會形成兩個派別,簡雍肯定支援的是長子,俗話說"功高莫過於救駕,計恨莫過於斷糧",將一個什麼都不是的小人物提到皇帝寶座,肯定帶來無限的榮華富貴和權力,霍光就是前例,但是也是一件有風險的事情。顯然,劉禪和劉禪派別取得了最後勝利,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五月,立皇后吳氏,子禪為皇太子"。而簡雍和他支援的長子由於奪嫡的失敗,永遠地消失在歷史的迷霧之中。
本來到此就可以結束了,因為我們已經回答了開頭的問題"誰是劉備的長子"。他就是從漢中被簡雍帶回的那位,但是到此處並沒有結束。此人到底是誰?史書上是否有記載?他具體是如何被處決的?
前面,我給出的介紹中說劉禪原字"升之",後改為"公嗣"。但在《三國志》劉禪傳上,找不到劉禪這個"升之"的字,倒是在《三國志·明帝紀》引一條《魏略》注中有"升之":
魏略載帝露布天下並班告益州曰:"劉備背恩,自竄巴蜀。諸葛亮棄父母之國,阿殘賊之黨,神人被毒,惡積身滅。亮外慕立孤之名,而內貪專擅之實。劉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己。亮又侮易益土,虐用其民,是以利狼、宕渠、高定、青羌莫不瓦解,為亮仇敵。而亮反裘負薪,裡盡毛殫,刖趾適屨,刻肌傷骨,反更稱說,自以為能。行兵於井底,遊步於牛蹄。自朕即位,三邊無事,猶哀憐天下數遭兵革,且欲養四海之耆老,長後生之孤幼,先移風於禮樂,次講武於農隙,置亮畫外,未以為虞。而亮懷李熊愚勇之(智),不思荊邯度德之戒,驅略吏民,盜利祁山。王師方振,膽破氣奪,馬謖、高祥,望旗奔敗。虎臣逐北,蹈屍涉血,亮也小子,震驚朕師。猛銳踴躍,鹹思長驅。朕惟率土莫非王臣,師之所處,荊棘生焉,不欲使千室之邑忠信貞良,與夫淫昏之黨,共受塗炭。故先開示,以昭國誠,勉思變化,無滯亂邦。巴蜀將吏士民諸為亮所劫迫,公卿已下皆聽束手。
此注中記載了一個劉升之的名字,此人是誰?從文章中可以得出,此人為此時蜀漢政權的名義最高統治者,也就是劉禪。但是根據《三國志》記載,劉禪字公嗣,而非"升之",或者劉禪並無劉升之這樣別名。那就是《魏略》搞錯了。然《魏略》記載此文出自曹魏政權的詔書,應該不會捏造一個不存在人物來說明諸葛亮的"擅權"。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劉升之存在,至少他存在過,而且在曹魏政權認為他比後來的劉禪更可能,或者是更有資格來繼承劉備的政權。
曹魏為何如此認為,或者為何搞錯了劉禪的字?結合《魏略》關於劉禪的記載,可以認為,從漢中回去的長子,可能字升之。因為是長子,所以繼承的可能性更大,而此詔書公佈之時為青龍2年,公元228年,這一年諸葛亮第一次伐魏。曹魏和蜀漢政權之間的交流並不多,因此搞錯蜀漢皇帝的名和字完全可能。曹魏方面認為漢中回去的劉升之回去以後,以其長子身份即位,並改名劉禪。
劉升子是誰那麼這位劉升之下場如何?史書上是否有記載?
沒有,《三國志》沒有劉升之的記載,也沒有交代到底誰是劉升之。但是可以從另外一些蛛絲馬跡從推出。
史書上沒有記載劉升之的最後結局,但是可以做一下幾種猜測:
1. 病逝,或者意外身亡;
2. 被刺殺,被擁護劉禪的派別刺死;
3. 被劉備處決。
首先可以排除第一種可能,如果回來不久就病死或者因為其他意外死亡,那麼簡雍應該不會立即陷入這場奪嫡之爭去,他的下場也就會出現《三國志》中,而不會如此遮遮掩掩的。
第二種猜測可能性也不大,因為敢以這種方式對付蜀漢最高統治者的繼承人的人,下場不會好的,而且這種風險很大,成功率不高。另外,擁護劉禪是為了借擁立之功,在政治上獲得更大的權力,所以不可能選取如此冒險的策略,因為不管成功與否,都會被劉備處決。
只剩下了第三種可能。"虎毒不食子",劉備不管如何梟雄,也不會輕易殺死自己兒子的。除非這個兒子有重大犯罪或者錯誤,擁護劉禪派系的大臣一擁而上,劉備不得不處決以平"民憤"。什麼樣子的錯誤能給以如此大的口實了?
縱觀蜀漢發展史,可以知道有三次較大的失敗,而這樣的失敗一定是要有責任人的。這三次分別是:
1. 219年,關羽失荊州;
2. 219年底,220年初,孟達投降曹魏;
3. 222年,蜀漢伐吳,夷陵戰敗。
蜀漢伐吳是劉備主導,也是劉備親自指揮的,因此夷陵戰敗的責任人只能是劉備本人。關羽失荊州,和孟達投降,責任人則是關羽和孟達本人。可以得出,蜀漢三次大的失敗的負責人是關羽,孟達和劉備自己,沒有一個叫劉升之的人需要負責。
白帝城
但是據《三國志》記載,219年失荊州和孟達投降,都與同一個人有關,而且這個人與失蹤的劉升之年齡相仿。
他就是劉備養子——劉封!
以下為《三國志》對劉封的介紹:
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長沙劉氏之甥也。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
從中容易知道,劉封原本是羅侯寇某的兒子,舅舅是長沙劉某,後來成為了劉備的養子。同時還介紹了一下劉封的年齡,"(劉備)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餘",也就是說在建安17-18年,公元212-213年時,劉封20來歲,就是劉封是在公元193年前後出生的。而之前,我們知道劉升之是在公元200年前失蹤的,此時已經記事,那麼年齡在5-6歲左右,也就是說劉升之是月公元194-195年之前出生,就是193年左右,也就是劉封的年齡和那個劉升之相仿。
還是來講講為什麼劉封與關羽被殺和孟達投降都有關。在《三國志∙劉封傳》記載有這樣兩句話,"又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和"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表明當時蜀漢政權認為就是因為劉封的咄咄逼人和見死不救,孟達才會投降,關羽才會被殺。因此,劉封被認為,至少在蜀漢政權內部被認為要為這兩大錯誤負責,最後才被劉備所殺。
但是劉封會是劉升之嗎?或者說升之是劉封的字嗎?
遺憾的是《三國志∙劉封傳》沒有記載劉封的字,為什麼不記載?不知道,可能是沒有,可能是遺忘,也可能是掩飾。古代男子20歲以後一般都有字,特別是貴族。劉封原本出身高貴,為羅侯之子,後又是一代梟雄的養子,死時年齡在20歲以上,而且也是一員大將,所以應該有字。第一種可能就不存在了。陳壽遺忘了?這個可能也不存在,《三國志∙蜀書》中所有有傳的人物,除了劉封以外,其他人都有字。因此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劉封的字被人為地遮掩了。
可是還沒有辦法證明劉封就是劉升之,劉備的長子。但是從一些蛛絲馬跡中可以看出的。
劉封約出生在公元193年左右,建安24年,也就是公元219年的時候,劉封就被委以重任,配合孟達攻打上庸,"建安二十四年,…… 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上庸。……遷封為副軍將軍"。由此可知劉備和劉封關係非同一般。
東三郡
還有一件事情,可以說明劉封和劉備關係不一般。孟達投降後,曾經給劉封寫過一份勸降信。信中說劉封不過是劉備養子。現在劉禪已經被封為太子(王世子),很多人都為這件事感到寒心,同時肯定會有人給劉備進讒言,那麼劉封的生命就不保了。
以為劉封的聰明他肯定知道孟達所說的是實情,但是他為什麼不投降?他一定相信劉備不會因此處理他。他何來的自信?
只有一種解釋,劉封和劉備的關係超出養父子的關係,他們是親生父子!
而劉封和劉備之間的父子關係可能知道的人不多,而孟達是劉備入川以後才歸附,他可能完全不知道,知道的只是表面的關係,即他們是養父母的關係。
劉封就是劉升之,那麼《三國志∙劉封傳》註明他為羅侯寇氏之子怎麼解釋?
這個可能是當時劉備傳出去的一種說法,讓大家接受一個突然出現的長子而編的故事。這個故事騙過了很多人,包括孟達。有趣的一點就是,"寇"和劉括的"括"音很接近,"寇"完全可能是劉備等人臨時想出來的姓。
當然故事不可能騙過所有的人。首先兩位當事人肯定都知道,還有簡雍,以及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都會知道。為了圓"養子"這個謊言,劉備還特意讓劉封在建安16年,公元211年相認以後回到荊州,然後於建安17-18年,公元212-213年從荊州隨諸葛亮等人來到西川。這樣,在川中很多人就會相信"養子"這麼回事。
為什麼隱藏長子為什麼劉備要這樣挖空心思"造假"?因為需要維護他在政治上的信譽。
劉備是劉璋請來對付張魯的,建安16年,公元211年劉備還未和劉璋翻臉前就已經和張魯方面接觸了,並同時接回了劉封(劉升之)。這說明其實劉備來西川就是為了對付劉璋,而不是張魯,這次與張魯接觸,可能就是為了商量此事,防止兩面受敵。此事如果傳出去,劉備便會失去信譽,同時失去西川的支援,那麼他奪取西川的難度將會加大。因此,他和荊州集團編造了一個"養子"的謊言。
劉備軍入川
劉封是劉備的親自兒子,那麼很容易解釋為什麼其和孟達關係不好,為什麼不營救關羽?
因為是主公的長子,所以難免趾高氣揚,而孟達卻不知情,也就是難免有時候會失禮,這樣就必然產生矛盾,個人矛盾最後逐漸上升為政治矛盾。
劉封突然出現,讓原本以為劉禪是劉備長子的荊州官員大吃一驚,他們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他們在劉禪身上,壓了注,而現在快開注的時候(劉備此年已經50歲),形勢大變,他們必然不滿。劉封去過荊州,肯定知道以關羽為首的荊州官員,對自己的態度。而關羽最大的可能就是反對,所以劉封在關羽最關鍵的時候,也拒絕伸出援手,關羽死了,不但可以報仇,還可以打擊了擁護劉禪派的實力。
關羽敗走麥城
那麼劉備是不是重視劉封這個兒子?應該說是很重視的。第一,這個兒子是長子;第二,這個兒子能幹,"有武藝,氣力過人";第三,這個兒子人生曲折,因此社會經驗豐富,這點很像劉備本人。
另外,劉備還得意在培養劉封,派其前往攻打上庸,就是一種鍛鍊。劉備想讓劉封建立戰功,這樣劉封可以堵住荊州集團中,擁護劉禪派的口,也可以讓西川集團的人服氣,轉位予一個有功的"養子"也是可以的。中國古代,宗法上養子就是兒子。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劉封太倒黴,也太不爭氣,在關鍵是發小孩子脾氣,不援救蜀漢大將關羽,讓蜀漢集團失去了荊州這一戰略要地。同時,他和孟達個人關係不好,最終逼反孟達。
這樣的錯誤必然成為擁護劉禪派的口實,何況此時在奪嫡之爭中,劉封已經失敗,劉禪已經成王世子,簡雍可能此前已經被處理,因為他是老臣,又是擁劉封派,是劉禪成為王世子的一大障礙。所以劉備遲早要處理劉封,為劉禪成為太子鋪路。
建安25年,公元220年劉封從上庸回到成都。先是被劉備譴責,"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後是擁劉禪派的另一實力人物諸葛亮上言,"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最後劉備賜死劉封,"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劉封死之前,感嘆"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劉備也為之流淚,"先主為之流涕"。
附:劉封年表初平4年,公元193年,出生;建安4-5年,公元199-200年,與父劉備失散,之後被賣給劉括;建安16年,公元211年,在漢中被簡雍發現,並帶回父親身邊,同年前往荊州。此時,成為劉禪的最大競爭對手,但不被大多數荊州官員接受;建安17-18年,公元212-213年,隨諸葛亮等人入川,作戰勇猛,建立戰功;建安19年,公元214年,劉備平川,被封為副軍中郎將;建安23年,公元218年,隨父劉備入漢中;建安24年夏,公元219年夏,被派與孟達攻取上庸;建安24年秋,公元219年秋,劉備稱漢中王,奪嫡之爭失敗,劉禪成為王世子,同時擁劉封派一號人物簡雍被處決。同時,拒絕關羽求救;建安24-25年,公元219-220年,孟達反,戰敗,前往成都;建安25年,公元220年,因諸葛亮建言,被劉備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