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不同於多數封建王朝父死子繼的繼位傳統,這位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並不是“皇三代”,而是“皇二代”。明成祖是明太祖的第四個兒子,他的皇位是從比他低一輩兒的侄兒建文皇帝手裡奪來的。

明成祖採用“非常手段”奪得帝位,殘忍地殺害了不為己用地方孝孺,並建立了臭名昭著的宦官機構“東廠”等,在歷史上的名聲並不是很好。但在他的治下營建北京,疏浚運河,親征漠北,南下安南,三次派陳誠通好西域,四次派亦失哈巡視黑龍江流域,六次派鄭和南下西洋(第七次是育德皇帝派的),並組織編纂了《永樂大典》,又足以向世人證明他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經過他這一代的治理,大明朝真正地穩定了下來,並進入了長這二百多年的“盛世”。這位本來就頗有爭議的皇帝,他的親生母親是誰?也是個謎。

一般來說,《明實錄》是研究明代歷史特別是“皇帝家史”最重要的史料之一。根據記載太祖事蹟的《明太祖實錄》和記載成祖事蹟的《明太宗實錄》,朱棣廟號初為太宗,嘉靖時改為成祖,成祖是太祖髮妻馬皇后所生,也就是所謂“嫡出”,排行老四,且朱棣的前面三個哥哥朱標文太子,即建文帝的父親,明太祖在世時就已經去世、朱挾(秦王)、朱擁(晉王)和五弟朱擂(周王)也都是馬皇后所生。但問題是,後來人們能看到的《明太祖實錄》是成祖篡位後修改的,而《明太宗實錄》又是成祖的嫡系子孫讓人編的,其可信度並不高。

根據有關記載,建文帝,也就是明太祖的孫子、明成祖的侄兒繼位後,遵循中國曆代王朝的修史傳統,於建文三年初步修成了第一版《明太祖實錄》。當然,這一版《明太祖實錄》的原貌,後人是看不到的,因為成祖從建文手裡奪得皇位後,不可能讓它原原本本地流傳下去,而是要對它進行一番倩心的修改:凡是對自己不利的東西,都要儘可能地刪除或者修改;凡是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則要儘可能地“發揚光大”;對與自己無關的東西,就讓它保持原樣好了,“以存其真”。對於成祖這樣一位“得位不正”的皇帝來說,做這項工作,尤其必要。史載,成祖佔領南京後不久,即建文四年十月,建文四年在史書上常寫作洪武三十五年,這是因為成祖奪位後將建文年號也給抹掉了,把建文元年改成洪武三十二年,建文二年改成洪武三十三年。

建文四年改成洪武三十五年,而實際上,“洪武”本來只有三十一年!成祖令有“大明第一才子”之稱的解細主持重修《明太祖實錄》,同時重修專門記載朱明皇家血脈傳承的玉牒。據說,在悉心領會了成祖的 “指示精神”後,《玉牒》和第二版《明太祖實錄》裡出現了這樣的文字:“皇長子朱標、皇次子朱核和皇三子朱擁都是明太祖繽妃所生(庶出),只有皇四子朱棣和皇五子朱栩是馬皇后所生(嫡出)。”乍一看,這樣的修改“正合聯意”—既然成祖是太祖兩個嫡子中的嫡長子,按照中國立嫡立長的傳統,他毫無疑問是太祖唯一正統的皇位繼承人。

但是仔細一想,這麼改大成問題!皇長子朱標以嫡長子的身份而被立為太子早已是天下皆知的事,現在突然說朱標不是馬皇后親生的,豈不是在罵老皇帝當時立朱標為太子是老糊塗嗎?

2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唐太宗征討高句麗,未能消滅他們